宜信创始人唐宁:技术到处都是,关键看怎么用
「痛点是什么?」
5 月 26 日下午的北大斯坦福中心,这是宜信创始人唐宁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这一天是宜信为自己十一岁生日举办的金融科技沙龙,同时也是宜信公司每个月度例行的 CEO 座谈会,全球 5 万多名员工会通过现场和视频直播的方式参与。
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下午,唐宁都会固定拿出两个小时就一些公司战略问题与员工坦诚沟通。
唐宁身边,包括宜人贷、宜天使、宜信普惠、宜信财富投米 RA、博诚保险、翼启云服、商通贷等七个代表性业务单元的负责人一字排开,这些高管需要简短地讲清自己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当众经受唐宁刀刀见血的提问。
业务有什么科技元素?满足什么痛点?唐宁的追问成为每个高管都需要直面的问题。
唐宁对于科技元素和产品痛点的在意,也反映了宜信公司的两面:追求技术,但前提是从用户出发。
捕捉未来的种子
每年有很多时间,唐宁都会到硅谷去,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创新前沿。同时,宜信也成立了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公司。这被唐宁称作是「捕捉未来的种子」,在他看来,对于技术的关注保证了这家公司的创新活力。
金融离不开技术,因为人力有其极限。
「相比互联网公司,你们在获取流量上有什么优势?」,面对唐宁的发问,宜人贷 COO 兼 CTO 曹阳举了一个谷歌和雅虎的例子。在很多年前,谷歌、雅虎的流量基本持平,但谷歌对流量分析、分层、筛选远远超过雅虎,技术能够带来的不仅是流量的获取,也在提升流量的使用效率和转化率。
对宜信来说,面对在绝对数量上与互联网巨头不在一个量级的用户群,提升流量的转化率,通过技术精耕细作和离用户更近、更懂其需求就显得至关重要。
另一个例子是宜天使。在唐宁看来,天使投资这个行业过去一直是一个靠经验和社会关系的小众市场,找项目和找投资都极端低效。对于宜信来说,一端服务于海量高净值人群客户,他们本身就存在通过股权投资来配置资产的需求;另一端,宜信长期携带的投资基因决定了,其对于项目的理解和判断具有独到之处。IDG 资本合伙人李建光曾表示,唐宁介绍给 IDG 的项目,都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在这两端都具备天然优势的基础上,技术和数据为项目及人群做更精准的画像,帮助投资人做更精准的判断,帮助项目和天使投资人顺畅对接。
而在底层技术领域,宜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早在今年 3 月份,宜信发布了私有区块链系统 BlockWorm,今年 4 月,宜信旗下互联网企业级金融服务云平台翼启云服与钢铁 B2B 交易平台「大大买钢网」展开合作,后者的供应链数据会实时计入宜信的私有区块链系统 BlockWorm,包括平台交易往来所形成的订单、运单、收单、融资等经营行为数据。
基于区块链体系搭建的平台,更好的保障了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客户所有交易数据都反应在区块链中,这意味着大大买钢网可根据这些金融数据,去判断客户的经营状态,形成安全的金融资产,这些资产也会最终反应到区块链当中,作为其他金融机构判断企业信用的依据。也意味着宜信从区块链技术切入打造一个开放式的企业授信平台。
一切脱离商业模式的技术都是纸老虎
唐宁在意技术趋势,但他并不是狂热的唯技术论者。
「为了技术而技术是非常没有意义的,最关键要看解决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规模化的解决。现在人们喜欢说黑科技,如果只是解决月亮上某一个人的个体需求,再黑的科技,有什么用呢?」
唐宁认为,企业创新的关键,是在于对未来与客户需求变化的敏感,以及对于技术的把握。
对于宜信来说,客户是谁,需求在哪儿,哪些技术能帮助满足需求,这也是很多业务逻辑的出发点。
例如,宜信普惠端业务的目标人群是广大未被传统金融服务充分覆盖的中小微企业、个人、农户、学生,那么就去思考这些人的需求有哪些没有被满足。
首先是资金获取的需求,方式是通过股和债。股的方面就是要跟天使投资对接,帮助创业者在宜天使平台上进行资金获取;债则是在精准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网贷服务。再往后,客户如何理财,如何买保险,中小微企业如何支付,这些都构成了宜信的普惠金融体系。
而在财富管理端,面向高净值人士、大众富裕阶层,通过科技的方式,帮他们更加经济、高效的解决需求,这是宜信看待这些业务的根本的逻辑。
唐宁认为,技术会像空气和水一样就在那存在,关键看怎么用,最难的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获取技术不是难的事,宜信去硅谷、以色列等地,很多优秀的技术公司希望跟宜信合作,但是这些技术用在哪里,有没有落地的商业机会,客户的需求到了没?如果需求没有到,盲目地上马不能与需求匹配的技术,就会成为先烈。
以近两年火热的智能投顾为例。唐宁认为这个领域现在核心问题还是在市场教育,真正的瓶颈并不是技术,而是消费者有没有资产配置的认识,产品能不能真理解消费者的需求。
唐宁反对一些金融产品在 UI 功能层面的过度创新。「很多智能投顾产品,喜欢在 App 的某个按键功能上较劲,然而所谓的一键即得对于投资决策这类的用户需求来说,解决核心问题了吗?如果用户没有资产配置的认识,产品也不能足够了解用户需求,用户找的都是一键即得的垃圾资产,这种所谓的技术创新有什么意义?」
早在 2015 年,唐宁就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会逐渐消失,这个预判也得到了行业发展的印证。今天,他甚至认为所谓的金融科技也会消失。
在唐宁看来,不管概念怎么隔三差五地出现,持续地利用模式创新、利用科技的力量能够让金融变得更好,这是根本逻辑。更多的应该关注金融底蕴和客户需求,而科技本身是就在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