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苏菁:对手只有特斯拉,天天营销没用
在中国的智驾方案领域,市场上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地大华魔」,包括了地平线、大疆车载(现已更名为卓驭)、华为、Momenta,共同构成了中国智驾方案的Tier 1阵营。
最近,地平线又有了新动作。1月13日,地平线举办了智驾科技畅想日,回顾地平线以软硬结合技术实力取得的量产创新成果,展望2025高阶智驾爆发之年。
现场,地平线CEO兼创始人 余凯博士表示,2025年是智驾的拐点,三年时间行业大局可定。为此,地平线立下两个flag:—— “向上捅破天”,SuperDrive在2025年量产落地 ,征程6P计算性能是名副其实的“六代机”,为行业打造新标杆; “向下扎深根”,地平线力争突破1000万台量产大关,确保健康的商业化进程。
令人意外的是,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两年多之后,前华为智能驾驶负责人苏箐,首次以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的身份亮相。2022年1月,苏箐正式从华为离职,随后于同年10月加盟地平线,担任智驾项目负责人。
从2004年DARPA项目的起步,到2012年、2013年开始亲身投入这场科技革命,自动驾驶的发展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技术进步显著,但他坦言,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未跨越“拐点”。
苏箐表示, 自动驾驶与其说是与竞争对手较量,不如说是与人类自身进行比较 ——一旦超越人类的驾驶能力,技术的价值将呈现质变。然而,正是因为挑战巨大,许多行业专家纷纷改行,甚至连他自己也曾面临过深深的困惑和绝望。
从2019年开始地平线已经发布了四代芯片 | 图片来源:地平线
但尽管如此,苏箐依然坚持信念,「自动驾驶研发没有银子弹,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发,需要一个坚实的工程团队,要比别人有更多的经验、吃更多的苦、更加持之以恒的心态,还要能及时吸收最新技术并理解技术的边界,才能让技术创新一步步迈入现实。」
在他的眼中,自动驾驶的未来并不取决于营销口号和时髦的词汇,而是通过解决现实问题,逐步为社会创造更加安全、智能的出行方式。他认为,地平线SuperDrive要跟FSD对标,超越领先成为领先,「如果抛开和人类的比较, 我还是会选择FSD对标,他们整个团队的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值得让人敬佩的,我自己去试过以后,在某些地方有断代式的领先。 」
以下是苏箐发言实录节选:
其实自动驾驶不是什么新东西,自动驾驶整个发源是2004年的 DARPA project,从那时我们看到自动驾驶的可能性,真正我自己开始做这个东西是从2012年、2013年。为什么做?那时还是Google X,他们两个创始人坐在一辆丰田的普锐斯里,我们当时觉得这个玩意儿太酷了,这个东西是未来,然后就不小心做了这么多年。
其实坦白说,做到今天的话,凯哥(地平线CEO兼创始人余凯博士)是很乐观的,我做到现在已经快抑郁了,因为自动驾驶真的非常难,其实我有很多朋友已经改行了,去做了具身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不做了,受不了了,后来也有不少人问我要不要去做这个东西?后来我想咱们连自动驾驶都搞不定,有什么资格做机器人?自动驾驶应该是第一个工作在物理世界和人交互的机器人,它是在半规则和半非规则的场景里的东西,如果连这种东西都搞不定的话,我们去做一个完全是非结构化的机器人是不可能的。
以硬件起家的地平线,开始在软硬方面齐发力 | 图片来源:地平线
如果我们看一看自动驾驶本身的比较对象是什么,大家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比较麻烦。为什么? 自动驾驶的比较对象不是你的竞争对手,绝对不是国内的蔚小理、华为,甚至不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本质比较对象是人类本身, 他的价值是一个拐点式的价值,他比不过人的时候,简单讲就是高科技的玩具,他有一天比人好的时候,价值立刻就会跳上去,是两段式的价值。
很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真正达到了我刚才说的拐点,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个希望,所以我有时想想看干了十多年,每天看到这么多问题,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花了这么多钱干这件事情,它没过这个拐点,我有时就会很绝望。但是绝望归绝望,干了这么多年还是能看到希望,因为整个内核技术演进了5-6代以后,你会发现整个系统能看到曙光在前面了,整套数据驱动范式起来以后能看到这点,我觉得这是我们能看到的东西。
你要说我们的优势和理念是什么,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并不打算和任何人比较。坦率地说,我干了这么多年,对每年出现的新概念的时髦的词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 因为我看到像这种复杂系统没有银子弹,它也没有什么一招制敌的方法,说明天一个聪明人搞一个东西就搞定了,没有这种事情,复杂系统的方法就是你要有一个很Strong的工程团队,非常Solid,把系统和底座做得非常Solid。
坦率地说,你要比别人有更多的经验,要比别人愿意吃更多的苦,你要持之以恒每天面对这么多问题还不崩溃,一年又一年的运作。同时你还要保证在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因为新领域是这样,新技术出现时要快速把它吸收进来,而且要知道它的边界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一个新的方法起来以后,第一天你会觉得它很美好,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天会对它引起怀疑,第三天你会发现边界就在那里。每一个新方法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正确的复杂系统是不断在比较Solid的底座上不断地把新的方法集成进去,然后使用起来,不断地往前滚动,我觉得这是做大工程的经验之谈,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实践。
说实话,坦率地说,如果抛开和人类的比较, 今天你一定要让我找一个对标对象,我还是会选择FSD,因为我确确实实觉得他们整个团队的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值得让人敬佩的,我自己去试过以后,我能看到他们在技术上是有很多独到之处,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断代式的领先 ,这点不妨承认,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自己从中也能学到很多新的思想和思路,至少他们已经证明了这些东西是Work,我们就要去做。
反过来说,中国的自动驾驶和美国有些地方不一样,第一个坦白讲,中国在目前的状态下不可能获得特斯拉的算力,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没有人能做到这点。第二点,中国的基建随意性比美国大太多,它有很多通用的东西,通用的Common sense是搞不定的东西,这个是美国没有的。还有中国的外卖和大家不守规矩的开车行为在美国也是没有的,导致大量的博弈问题需要处理,这个我们看到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这恰恰是现在数据驱动不太能有效解决的。所以我们自己选择的是一条比较务实的道路,系统的内核完全是一段式的端到端数据驱动,但是在数据比较稀疏,短期内用更大数据量也很难收敛的时候,我们也会用一些有经验的工程师做一些规则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双并行的系统,目前实践下来是最有效的。
当然做Marketing宣传的时候,你可以讲得天花乱坠说是端到端、数据驱动,有各种各样的新词,但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很简单,他上车以后5分钟能不能感觉这个东西是完全与众不同的,他可以信赖的,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这样的产品才能去卖。
我到现在为止最信仰的做产品的人还是Steve jobs,我觉得iPhone 真正把所有的细节做到位了,没有什么漏洞,这是目前这代产品人里没有看到有谁达到他那个高度,我希望地平线的产品以这种标准去做我们自己的产品,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地平线智驾方案SuperDrive要挑战特斯拉FSD,计划在2025年量产落地 | 图片来源:地平线
其实你要干自动驾驶的话,从驾驶来讲,我们简单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它是高科技的玩具 ,以前一直是,慢慢它在高速上好用了,Urban里不太好用了,目前就这么个状态,它的价值是起码很多时候不用看导航那么累了,只需要让它自己认路、开车,你去监督它就可以了,这个价值还是挺不错,能省不少事。但这个价值不够,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国情况不太一样,美国人下班以后到公司,或者上班到公司几乎都是走高速,中国不是,中国一年上不了几次高速,中国的Urban问题是Critical的问题。
其实本质的问题是这么一个系统,到底是系统依赖人,还是人依赖系统?谁给谁兜底的问题,你要真的想让这个系统有价值,每天加班很累的时候,你觉得开车自己感觉不太安全的时候,我经常有这种状态,因为我加班比较多,这时你能把系统激活,让它帮你开,你能放这个心,这个系统是真正有价值的,它就超越了一个玩具的价值,这是我们今年要做到的目标。所以你要是真的讲起来的话就是两个点,一个是一段式端到端的类人性做上去,类人性的目的不是为了类人,人开车的时候很多时候是预防性驾驶,今天我们看到一个车,你说它绕不绕?它绕了,它该不该刹?它刹了,其实这个系统行为已经做得不太对了。如果你完全没有感觉,这个车已经在人的预判之前把动作做完了,这个系统才是对的,这才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第二个是 把车的紧急监管安全性至少提升100倍 ,这件事情非常难,但是我们正在做一些努力,也有了一些新的方法论线索。
这两件事情达到以后,我相信我们应该是和市场上所有的产品与众不同的产品。坦率说,这么多人辛苦了这么多年,再去做一个和大家一样的东西,这不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情, 我们应该去解决一些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天天活在营销里,我觉得中国这几年的氛围我是不太喜欢的,我觉得应该做一点正确的产品解决正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