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时代的苹果,已经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北京时间 5 月 6 日,苹果公布了 2023 财年二季度财报,季度收入 94.8 亿美元,同比下跌 3%。
这意味着,2023 财年苹果收入衰退,几乎已成定局。上一季度,苹果在解释业绩同比下跌 5% 时,将原因归于了「新 iPhone 产能不足」。但随着 iPhone 供应恢复正常,二季度销量并没有迎来强势反弹,同比销售额仅微增 2%,这意味着 iPhone 14 系列的整体销售表现,仍弱于去年的 13 系列。
不过,在今年科技行业整体萧条的大背景下,苹果的表现仍算差强人意。尽管业绩衰退,资本市场依然给到了相当乐观的反应。财报发布日盘后,苹果股价上涨 4.69%。
有分析师用「缓过一口气」评价苹果本季度的财报表现。 自 1997 年乔布斯回归苹果至今,25 年时间里,苹果只出现过两次财年业绩衰退。上一次出现衰退的 2019 年,苹果的市值在半年内缩水三分之一,一度陷入危机。
但对苹果来说,当下股价的稳定,或许真的只是「喘一口气」而已,从资本市场到用户,所有人都紧盯着它接下来的动作,无论是传闻 6 月将要亮相的 MR 头显,还是秋季或许会进一步涨价的 iPhone Ultra,都将定义苹果的下一个篇章。与此同时,不断爆出的内部动荡,也加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一切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增长停滞

展开本季度财报,几乎就是上季度衰退表现的复刻、延续。
总收入同比下跌 3%,相比上季度 5% 的跌幅有所收窄。 具体到各个业务板块,Mac 同比下跌 31%,iPad 同比下跌 13%,iPhone 同比上涨 2%,服务板块同比上涨 5%,可穿戴、家居、配件板块同比下跌 1%。
考虑到这个季度,除 Mac mini 和 iPhone 14 分别更新了配置和颜色之外,苹果并没有其他新产品发布,财报表现延续上一季度趋势,也并不令人意外。此前苹果曾给出了收入将下跌 5% 的业绩指引,与一季度跌幅一致,最后实际跌幅缩窄,反而超出了市场预期。
在几乎所有业务板块都衰退的背景下,唯二的好消息一方面来自于软件服务,苹果录得了 209 亿美元服务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另一方面,iPhone 的销售额同比微涨,虽然这里要考虑到上季度「抢不到 iPhone 14 Pro」的用户需求持续释放的因素,但在智能手机市场整体缩水的背景下,依然算得上利好。

库克时代的苹果,已经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地区市场方面,北美、欧洲、大中华区等主要业务区域的表现,也都保持了稳定。没有出现如 2019 年大中华区业绩跌势凶猛,2021 年又强势反弹的情况。本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下跌 3%,与总营收的步调完全一致。
财报发布的同时,据 CNBC 报道,苹果将延续去年的股票回购计划,回购约 900 亿美元的股票,将回购力度保持在历史高位,给资本市场提供了一定信心。财报发布后的盘后交易里,苹果股价大涨 4.69%,市值来到 2.75 万亿美元,仍接近历史高位。
仅从「超出预期」、「回购」这两个点,并不能完全解释苹果业绩衰退,但股价却稳在高位的矛盾。
2019 年,苹果曾交上与今年类似的两份季报,也是财年前两个季度的营收分别出现了 5% 的同比下跌。 当时苹果市值在半年内蒸发了三分之一,直到春季发布会上,苹果接连发布了 Apple Arcade、TV+、News、Card 四项新服务,才在后面逆转了收入跌势。
所以这一次,同样的问题依然摆在苹果面前,它依然要想办法找出问题,逆转颓势。
 

利好出尽

以单季度的视角去看,本季度苹果业绩最大的「出血点」是 Mac 和 iPad,销售额分别同比下跌 31% 和 13%。
这不难理解,两块业务的上一轮增长,主要出现在 2020 年 M1 芯片推出的时期。自研 ARM 架构芯片的优秀性能和功耗表现,叠加上 2020-2021 年居家办公、居家学习的需求激增,驱动了 Mac、iPad 的销售增长。
但现在,一方面是下一代 3nm 制程芯片持续难产,M2 系列芯片的表现提升有限,且更高性能版本的 M2 Max、M2 Ultra 迟迟未见消息,为 Mac、iPad 的产品迭代造成了阻力。另一方面,生产力工具的换机周期本身就相对较长,经过前两年的换机潮之后,需求疲软并不意外。

库克时代的苹果,已经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搭载 M2 和 M2 Pro 芯片的 Mac mini 电脑是苹果今年少有的新产品之一。
类似的问题也影响了 iPhone。
此前 iPhone 12、13 系列的销售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时苹果率先采用了台积电 5nm 制程工艺来制造 A14、A15 芯片。两者在性能和功耗表现上远超同时期的高通旗舰芯片。但今年 iPhone 14 Pro 上搭载的 4nm 制程的 A16,提升和领先已不那么明显。
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据市场调研机构 Canalys 的数据,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跌了 12%。对应到苹果近两个财季,市场整体分别缩水了 18% 和 13%。在本季度市场整体衰退 13% 的背景下,iPhone 能实现 2% 的销售额增长,确实可以算利好。
当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进入存量战争,面临衰退的时候,苹果吃到了「制霸高端」的红利。越是高端机型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越高,也更愿意为一些新功能买单,换机。 这是市场对苹果的基本盘依然充满信心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智能手机领域,iPhone 依然是高端的绝对代名词。

问题最终要落到「增量」上,市场不怀疑苹果能稳住当下的基本盘,但对上市公司来说,增长的预期更加关键。
此前几年,苹果最主要的两个增长发动机是「服务」和「配件」,包括 2019 年的那次衰退,也是通过推出多项新的服务产品后力挽狂澜。但从近两季度的情况来看,这两块业务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
去年秋季,苹果发布了价格更贵,但搭载更多功能的 Apple Watch Ultra,希望通过户外运动这个垂直市场,撬动一些新的可穿戴设备增量。同时苹果还发布了 AirPods Pro 2,理论上也应能带动一波销售。
但两者的销售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过去两个季度,苹果可穿戴配件这块的销售业绩不增反降。这是 Apple Watch、AirPods 诞生后首次出现业绩下跌,而且是在有新产品发布的情况下。 这意味着这块市场背后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坚挺,也缺乏更多可挖掘的增量。

库克时代的苹果,已经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最后,只剩下「服务」,是苹果唯一还保持着增长势头的业务。但增长速度已经从过去几年的两位数,最高同比 30% 以上的增幅,降到了现在的同比 5%。 从去年秋季开始,软件服务板块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增幅只有 5% 左右,彻底转入了「慢车道」。

今年 4 月,苹果在美国基于 Apple Pay 推出了一项类似「余额宝」的储蓄功能,用户可以把自己的现金余额存进一张虚拟银行卡里,获得 4.15% 的年化利息。尽管苹果这里只是扮演的「中介」角色,真正受理储蓄业务的是高盛银行,但苹果依然能从中获取一部分佣金,作为收入。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苹果目前的状况,就是「利好出尽」。
芯片制程的领先、智能手机市场的红利,以及高用户粘性带来的服务和配件销售,这些过去几年驱动苹果增长的引擎,已经很难再榨出更多收入。现在的苹果,必须回答那个困扰着所有科技公司的问题:What’s the next big thing?(下一项巨大的革命性技术是什么?)
 

暴风雨前的宁静

今年以来,苹果的产品发布、宣传相对较少,也没有召开春季新品发布会。这也是近两季度业绩相对平淡的原因之一。
一切都指向了 6 月的 WWDC。此前有传闻称,苹果将在 6 月的 WWDC 上,首次对外展示闭门开发数年之久的 MR(混合现实)头显。后来邀请函上的图案,也似乎是头显设备会采用的「透镜」,暗示着这场发布会将与头显有关。
苹果的这款 MR 头显设备,已经酝酿了数年之久。早在 2018 年,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就已经从供应链得到消息,称苹果的头显产品已经进入硬件验证阶段,可能很快就会发布。直到 5 年之后的今天,它才将要「千呼万唤始出来」。
对苹果来说,推出头显设备毫无疑问是一招险棋。从硬件、软件,再到内容和服务,目前的 VR 领域都还没有达到普及的「原爆点」。设备的过重、过大、佩戴繁琐,显示效果不够好,都导致头显这个品类的市场渗透率还非常低。
而且已经有大公司在这个领域里「探过路」了。2021 年 10 月,Facebook 更名 Meta,号称要围绕旗下的 Oculus VR 设备 all-in 元宇宙。但之后,Meta VR 部门的成本居高不下,销售业绩却增长缓慢。Meta 股价也因此一泻千里,最差时甚至缩水了 70% 以上。
或许正是因为有 Meta 的教训在前,苹果才「雪藏」了这款神秘的头显设备,一直没有发布。但这一次,一切已经是箭在弦上。只不过,事情也并不是发布一下那么简单。
今年 3 月,据 Financial Times 报道,苹果内部出现了不小的矛盾,问题的核心就在于,要不要发布 MR 头显产品。
据称,这款头显已经开发了 7 年之久,这个开发周期是初代 iPhone 的两倍。过去几年,苹果管理层几乎每年都在向工业设计团队施压,希望能尽早发布产品。但设计团队一直认为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将这款头显做到足够轻巧,适合佩戴,所以拒绝推出。
直到今年,领导设计团队的 COO Jeff Williams,坚持要发布头显产品,最终,CEO 库克支持了 Jeff 的决定,发布时间被定在 6 月的 WWDC。
据媒体报道,苹果并不期待这款 MR 头显在发布后第一年就卖出很高的销量。但它作为苹果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必然会是苹果未来几年收入增量的重要来源。包括它在早期投入市场后用户反馈,也将大大影响资本市场对苹果未来业绩的判断。就像过去两年的 Meta 一样。
可以确定的是,MR 头显的发布,将会给苹果接下来两个季度的股价表现,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除了布局未来的头显,另一个更近的「增长点」则在于秋季的新 iPhone。
据彭博社报道,今年苹果大概率会推出一款更高端的 iPhone 机型,或许名为 iPhone Ultra。如果这款产品进一步抬高 iPhone 售价的天花板,则有助于 iPhone 业务在秋季重回增长。
「给 iPhone 涨价拉动增长」这一招,几乎是苹果的固定招式,在过去 10 年里屡试屡爽。从 iPhone 6 Plus 的大屏涨价,到 iPhone X 的全面屏,再到后来的 Pro Max 机型,iPhone 永远是那只能下金蛋的鸡。
但市场对 iPhone 的定价天花板仍有疑问。目前最贵的 iPhone 14 Pro Max 机型,价格已经来到了 13499 元,如果这个数字被进一步推高到两万元左右,很难说到底有多少用户会选择为它买单。此外,售价高达2万元的新 iPhone 到底能向用户交付什么样的功能、价值,也要得打一个问号。
无论如何,今年剩下的这 6 个月,或许将是苹果自乔布斯回归之后,最为动荡,最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一段时间,也将为未来几个季度的财报表现,带来更多变数。
这将会是一次艰难的闯关,而站在舞台中央的,将会是 CEO 蒂姆·库克。
 

库克的谢幕表演

在苹果近半个世纪的创业史上,它经历过的所有动荡,往往都是「人」的动荡。
最初,是史蒂夫·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共同创造了 Apple II 的奇迹,让苹果实现了从 0 到 1 的创业。
但随着被公司寄予厚望的两款新产品,Lisa 和 Macintosh,都遭遇失败,沃兹和乔布斯都离开公司,苹果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低谷。直到 1997 年,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与 Jony Ive 组成新的搭档,才有了奇迹一般的触底反弹,开启了苹果的黄金时代。
而今天苹果面临的问题,似乎就正在演变为「人」的问题。
自 2019 年,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离职后,苹果内部可以说是动荡不断。比如关于 MR 头显是否要发布问题,设计团队和 COO Jeff Willams 的矛盾,或许就导致了领导工业设计团队的副总裁 Evans Hankey 决定离开。
苹果负责硬件设计的副总裁 Evans Hankey(左)
除此之外,就在 4 月,The Information 还报道了苹果内部 Siri 团队的动荡。多名曾在 Siri 团队任职的前员工表示,Siri 之所以多年来表现不尽如人意,且进步缓慢,原因就在于领导层过于保守。相比为用户交付更多、更好的功能,他们会花更多时间考虑满足上级关于隐私合规方面的保守要求。 有不少工程师甚至因此选择跳槽到谷歌,去做自己想做的 LLM(大语言模型)开发工作。
类似的动荡几乎存在于苹果的每一个事业群。3 月,据彭博社报道,自今年以来,苹果内部已经出现了一系列不寻常的管理层人事变动,包括离职、转岗,涉及的部门包括线上零售、采购、营销、硬件开发、软件开发、音乐服务、云业务……
内部的动荡,叠加外部的压力,一切又都聚集在 CEO 库克身上。
自 2011 年从乔布斯手里接过 CEO 一职后,外界对库克的质疑一直没有停过,各种声音说他「不懂产品」,甚至「不再创新」。库克从未回应,只是把苹果的市值,从乔布斯去世时的 3500 亿美元左右,做到了今天的 2.75 万亿,最高时一度超越 3 万亿。
但必须要说,从 iPhone、iPad,到 Apple Watch,这些产品最初的蓝图,都是乔布斯参与制定的。 库克作为曾经的 COO ,把乔布斯的产品遗产运作到了极致,无论是技术、设计、制造、供应,都被整合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程度。但他始终没有为苹果的「下一代产品」,指明过一次方向。
考虑到库克的年龄,他可能将在 3-5 年后考虑退休,或至少从 CEO 的位置上退下来。对库克的职业生涯来说,最后这一段旅途,或将会是一段异常艰难,又将为他的职业生涯盖棺定论的日子。
过去有一些报道,包括书的作者,会提到库克「对产品不那么感兴趣」,他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公司运作上,很少像乔布斯一样,针对产品做出一个「决断式的选择」。这或许跟过去十几年科技行业的大环境有关,在智能手机的时代,确实不需要他来做什么决断。
但现在,那个「定义时刻」正在向库克靠近过来。无论是外部 GPT 等颠覆性 AI 技术的涌现,还是内部关于头显产品的争论和动荡,这些压力都在迫使他做出「决断」,这也将最终影响苹果这家企业的命运,定义它的未来。
本季度的苹果,经历了短期内最后一个「喘过一口气」的季度,未来是更多的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更多可能。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