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 17 亿美元收购 iRobot,图的并不是你的「两室一厅」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记者 | 陈晨

编辑 | 靖宇

17 亿美元,亚马逊再次出手,将美国扫地机器人龙头 iRobot 收入囊中。

相比于此前 85 亿美元收购米高梅、39 亿美元收购 One Medical,此次对于 iRobot 的收购,从金额上来看可能并不突出,但是它对亚马逊的未来战略来说,却相当重要。

为什么电商巨头,要以超过 20% 的溢价,收购一家在行业中已经逐渐「体力不支」,被中国友商弯道超车的扫地机公司?收购背后,亚马逊真正的野心又是什么?

扫地机龙头已老

当 iRobot 在 2002 年推出第一款产品,Roomba 扫地机器人时,公司凭一己之力,打开了「扫地机器人」这个赛道。

Roomba 开创性地应用了随机碰撞式导航,让机器可以清洁全屋。而且,它还将价格降至原先扫地机产品的 1/10,让扫地机器人真正进入商业化阶段。即使扫地机器人此时价格仍然偏高,只是小众的产品,iRobot 却在行业早期迅速占领市场。

在随后十几年时间里,iRobot 一直是欧美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绝对龙头, 你甚至能在《绝命毒师》这样的大热美剧中看到它的身影。

不过,成为行业开创者和绝对龙头,有时候也是一种诅咒,因为躺着就能赚钱,产品研发可能就被落下。

当 iRobot 停留在疯狂走货的快感中时,机器视觉和激光雷达技术逐渐成熟,这些先进配件也开始给扫地机器人带来新一轮技术进化。更可怕的是, iRobot 这回的对手,变成了中国公司。

2016 年石头科技推出的产品可通过激光雷达导航,但售价只有 1699,扫地机器人此时真正走到大众视野。2017 年,科沃斯推出扫拖一体机,此后,扫拖一体成为绝大部分中国扫地机器人的标配。

亚马逊 17 亿美元收购 iRobot,图的并不是你的「两室一厅」

iRobot 的Roomba J7+ 扫地机器人 | 来源:Digitrends

到了 2020 年,行业进入到密集创新期。云鲸智能凭借「拖布自清洁」单款产品入围 2020 年行业销额 Top4;科沃斯和石头研发避障的技术和算法,避免了把宠物粪便扫一地的尴尬情况。

2021 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体量首次超过美国,占据着 32% 的份额。在扫地机器人快速发展的中国,上半年扫地机器人的线下销售数据却显示,科沃斯销售额占比 85.32%,接下来的是石头科技、云鲸、小米、追觅,iRobot 没能挤进中国市场。

即便中国对手在自己的欧美主场还没大杀四方,iRobot 的经营状况已经出了问题。

在今年第二季度报中,iRobot 收入同比下降了 30%,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 300 万美元增至 6390 万美元。在官方的回应里,他们收入下降归因于北美和欧洲、中东和非洲零售商的「意外订单减少、延迟和取消」,以及对消费者的直接销售低于预期。

北美、欧洲市场的萎缩对 iRobot 的营收造成了直接影响,但财报中还透露出一个有意思的数据:亚太市场的增速超过 15%。 不过显然,iRobot 在亚太地区市场规模太小,没能在营收上帮助到它。

在这种情况下,能以 17 亿美元「卖身」给亚马逊,对于公司反而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补齐「智能家居拼图」

虽然亚马逊此次收购 iRobot,给出了 22% 的溢价,但鉴于扫地机器人确实是刚需,增长潜力也一直在,所以对于美国电商老大来说,这次收购绝对划算。

比财务计算更重要的是,将 iRobot 收至麾下,将补齐亚马逊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最后拼图。

亚马逊一直有意进入智能家居领域。

2017 年 12 月,亚马逊收购了一家生产智能安防摄像头的公司 Blink。与此同时,它宣布了一项「送货进门」物流配送服务——客户可选择让送货员把包裹送进客厅,与之一起推出的是自己的家用安全摄像头 Cloud Cam,以及配套的亚马逊 Key 应用程序。官方发言也透露,对 Blink 的收购是为推出安全监控类产品,做技术储备和硬件支持。

八个月后,亚马逊又宣布了一项智能家居领域的收购。这次收购的制造商 Ring,代表产品是配备摄像头的智能 Wi-Fi 门铃。Ring 也亚马逊早有合作,它将自己的部分产品与亚马逊 Alexa 语音平台整合, 用户可以通过支持 Alexa 的设备获取实时画面、与门口访客交谈。

为了解决 Ring、Echo(亚马逊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设备运行中的网络问题,亚马逊还收购了网络 WiFi 设备制造商 eero。更大范围的网络系统不仅能支持更多的智能设备,还可以覆盖车库等更广的场景与盲区。

也是在那段时间,盛传亚马逊在酝酿一项代号为「Vesta」的家用机器人项目。当时对 Vesta 的猜测——有轮子的 Echo——在亚马逊 2021 年发布的家用助理机器人 Astro 身上实现了。

Astro 成为亚马逊进入家庭场景的一大入口。 它的轮子上装有一个脸屏,也接入了 Alexa 语音助手,能够帮助用户完成播放音乐、远程查看家中场景、拨打电话等操作。它还配置了可伸缩镜头和可拆卸的小储物箱,与智能音箱相比,移动特性的加入拓宽了他的使用场景,让它可以承担一部分安保巡逻和运输的功能。

亚马逊 17 亿美元收购 iRobot,图的并不是你的「两室一厅」

Astro 机器人在家庭中巡逻 | 来源:亚马逊官网

不过,Astro 机器人 1450 美元的价格,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相比之下,具备同样扫描家居环境的 Roomba,却是每个家庭能负担的起的「刚需产品」。

2018 年,iRobot Roombas 利用传感器和相机绘制房屋结构地图,了解家具位置之后躲避障碍。最新版本的 Roombas 内置了越来越复杂的传感器,用于学习和绘制房屋地图。

正因为扫地机器人有扫描室内空间的能力,媒体和业内人士分析, 通过收购 iRobot,亚马逊不仅知道你购物车里有啥,就连你家有多少平米,用的是不是宜家都了如指掌 。在这种情况下,给你推送的商品广告,怎么能不精准?

当然,这还只是推测,毕竟作为反垄断的重要目标,此次收购能否获得 FTC 的「祝福」还未可知。同时,作为重要隐私数据,Roomba 扫地机器人存储的用户空间信息,想要直接取用,想必并不容易。

况且,亚马逊收购 iRobot,看中的可能不仅是智能家居,更有实现「机器人行业龙头」的野心。

机器人,巨头的下一站场

在亚马逊 1998 年到 2016 年的每一封股东信里,贝佐斯每次都会附上 1997 年的第一封。「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长期主义奠定了这家公司的基调——着眼于未来播种,然后等待回报。

不论是家居环境,或者物流仓储,机器人,就是亚马逊看好的一个长期目标。

2005 年,亚马逊还是一个以书为主要商品的在线商店,这一年它推出了 Prime 订阅会员服务,会员在境内购物任意金额,可享受两天送达服务。此后,快速配送服务的可选时间还进一步缩短,衍生出隔天交付、一小时达等。

Prime 在亚马逊高速扩张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为亚马逊带来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帮助这家公司抢占了美国电子商务市场近半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 消费者对高效履约的期待值被拉高,大量的交付订单也加大仓储运营的压力。

在推出 Prime 订阅会员服务 7 年后,即使还没有大规模建立配送中心,亚马逊仍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并购自动化物流提供商 Kiva Systems,使用自主移动机器人加快仓库自动化的进程。Kiva 机器人搬起三百多公斤的货物,在亚马逊的仓储服务中心穿梭。

根据报道, 亚马逊 2017 年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达到了 4.5 万台

机器人的加入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但在全自动化仓库实现之前,还要让人类也能安全地在机器人所在的空间协同工作。

在对人机协同技术的关注下,自动化仓储机器人创企 Canvas Technology 进入亚马逊的视野。

2019 年,亚马逊完成了对这家公司的并购,Canvas 的核心技术让仓库内的物流车辆实现「无人驾驶」,避开工作人员和操作设备。

今年 6 月,亚马逊发布了一批仓储自动化系统,其中包括 Kiva 货架运输机器人系列的 Proteus。Proteus 融合了 Canvas 的技术,能够在人类运动的环境中自主行进。

亚马逊 17 亿美元收购 iRobot,图的并不是你的「两室一厅」

亚马逊旗下全自动移动仓库机器人 Proteus | 来源:PcMag

除了货物的运输,亚马逊同样尝试将分拣的任务交给机器人。2021 年亚马逊仓库启用巨型机械臂 Robin,使用吸盘从传送带上拾取包裹交给移动机器人。今年跟 Proteus 一同发布的包裹移动系统 Cardinal 使用计算机视觉和 AI 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分拣包裹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卸货环节,亚马逊同样在寻求自动化。今年4月,一家开发双足机器人的初创企业「Agility Robotics」宣布获得 1.5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亚马逊工业创新基金跟投。他们的机器人 Digit 能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导航、搬运包裹、堆放货物,这无疑将为全自动化仓库添砖加瓦。

机器人同样是亚马逊在最后一公里交付上给出的新答案 。除了对外公布的无人送货小车 Scout,一度暂停的无人机配送项目 Prime air 也有了新的进展:今年 7 月,亚马逊表示将与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合作部署无人机,Prime air 会在 2022 年底开始试运行。

亚马逊相信,机器人是更高效替代人力的解决方案。

在「押注机器人」上,亚马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去年特斯拉的 AI 日上,身穿紧身衣的员工,给人们上演了一场「机器人哑剧秀」。在搞笑之外,马斯克对机器人的野心和热情,却不是开玩笑的。虽然特斯拉机器人 Tesla Bot 目前透露的信息还不多,但早已成功让国内机构,早早准备好材料,准备热捧国机器人产业链公司了。在今年的 AI 日上,我们或许可以得到 Tesla Bot 更多的信息。

专做线下服务的美团,也在近几年开始探索无人机配送服务。上周,美团和咖啡品牌 Manner 合作,尝试用无人机将咖啡送到露营消费者的帐篷前。同时,团队在深圳的无人机配送试运营也有了超过一年时间。

造车新势力小鹏,在今年曝光了「机器小马」;小米也在刚刚的发布会上,放出了自己的机器人CyberOne。

美团无人机配送已经试验了很久 | 来源:极客公园

即便技术看起来似乎仍未成熟,但是毫无疑问,机器人,已经成为巨头们争抢的一个新战场。目标依然很远,但是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抢跑」。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极客公园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