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p 模式难以复制,因为中国市场缺的是 Google Docs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Quip 能成功,正是因为有Google Docs 和 Office 365 的存在。

从无纸化到云端化,办公室的技术革新一直在继续。国内的协同办公领域发展是慢于国外的,直到最近一两年在线协同办公应用的需求才逐渐明显,与此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一大批协同办公的创业公司。而快速成功的创业公司 Quip,无疑成了最大的模仿对标。

Quip 三年前通过 1500 万美元杀入在线办公市场,一年不到企业用户激增到 10,000 家,三年后又以 5.82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 Salesforce。如果一家风投基金三年前投资了 Quip,那么三年后 Quip 可能是他们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之一。

不过很多人却并没有意识到一点——Quip 的成功并不可能发生在现在的中国,甚至 Quip 的模式也不一定能够在国内成功复制。

相比于 Google Docs 和Office 365,小而轻量的 Quip 就像一道饭后甜点,而中国却是一个还没吃正餐的饿肚子的人,饱腹这样基本的需求都没满足,甜点只是甘甜不垫饥。

Quip 模式——巨头夹缝中的成功

从 2015 年开始在线办公的大趋势开始席卷全球,使用云端办公的公司占比从 2014 的 28% 增加到 48%。Google Docs 和 Office 365 占据了在线办公 60% 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随着在线办公的火热也在持续增加。

在这样的情境下,无论是谁想要从在线办公这个领域中分一杯羹,Google Docs 和 Office 365 都是两道绕不过去的槛,是所有创业者必须面对的压力。

不过在这样看似尴尬绝望的境地中,Quip 杀了出来,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 Quip 与众不同的战略思路。

刚起步的 Quip 无法创造出像Google Docs 那样完美、优秀的产品,于是他们从足够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的差异化入手,并没有盲目挤进用户已经非常熟悉的领域,而是让 Quip 更简单、轻量、易用,简便到甚至在移动端都能轻松操作。

首先 Quip 是基于对人们工作方式发生变化的反应,很多人工作时并不愿意用 word 进行文档编辑,甚至很多团队也不再利用邮件进行工作协作,更愿意使用 IM 软件进行协作沟通。

工作的社交性、协作性以及移动性变强,不再像以前那样固定死板,Quip 的便捷、IM 属性、移动端的表现……等,都让它硬生生从 Google 和 Microsoft 的夹缝中寻得新机会,从而快速壮大。

可以说 Quip 的成功一定意义上是因为 Google Docs 和 Office 365 的存在,Quip 从他们对峙的夹缝中发掘了新的市场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 Quip 的创业团队,虽然只是一家新兴的创业公司,但注意看的话就能发现 Quip 是由一群「老炮」组成的创业公司,其中绝大部分成员来自 Google 和 Facebook。

Quip 模式难以复制,因为中国市场缺的是 Google Docs

创始人 Bret Taylor 和Kevin Gibb 都是行业顶尖的人才,Bret 曾是Google 地图的共同创建者、Facebook 的 CTO。Kevin 曾领导 Google 的设计和产品团队,并将 Google App Engine 推向市场。

上述两点是让 Quip 如此成功的关键,而 Quip 如此传奇的成功无疑给众多打算涉足这一领域的创业者打了鸡血,Quip 模式带动了一大批模仿者,类似的轻量、移动化、IM 化的办公软件开始涌现……

虽然 Quip 成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就是在线办公的完美创业思路,尤其是在中国。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国内没有 Google Docs 和Office 365,也没有类似产品的存在,更缺少 Quip 那样的创业团队。

没有 Google 和Microsoft 这样的公司来满足用户对最基础重度办公转移到云端的需求,在没有满足这种重度使用需求的前提条件下,Quip 这样轻量、移动化的工具是很难直接存在的。

而补齐市场对重度现在办公这一块的需求漏洞,正是「一起写」这家公司成立的初衷。

立足重度需求的「一起写」

这家对标 Google Docs 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同样来自 Google,而从创立伊始「一起写」就与众不同的选择了重度完整的把协同办公转移至云端,而是像更多创业公司做的那样去模仿 Quip 小而轻量的模式。

国内的在线创业受到 Quip 的激励,大多跳过了重度需求而直接从轻量化和移动化起步,这无疑架空了最基础最底层的需求。 国内在这一领域由于特殊原因没有 Microsoft 和 Google 这样的大公司来填充,而唯一能有所为的 WPS 也因为专注现有业务且缺少利益驱动而迟迟没有大动作,这块基础需求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一起写」出现,这家公司将 Word、Excel、PPT 等的办公程序尽量功能完整的迁移到了云端,保证了当前人们从线下向云端迁移过程中最基础的重度使用的需求。自从成立以来「一起写」的用户数到达了 80 万+的个人用户和 2 万+的企业用户。前不久又获得 WPS 的战略投资,以纯 SaaS 的方式合作,在 WPS 网页版中接入一起写的 API , 成为 WPS 完成自己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

而 Excel 作为一直被众多国内在线办公创业公司选择性忽视的部分,更是「一起写」最重要的功能模块。几乎完整复制 Excel 的大小功能,让用户可以几乎无差别的在线完成很多复杂操作,而不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这无疑完整了国内市场对这一最基础需求的空白。

这一点从「一起写」的用户使用的功能模块比例也能清楚的看出,在所有一起写的用户中表格(excel)、文档(word)、演示(PPT)、其他(画板/表单)的用户使用占比分别为 50% : 30% : 15% : 5%。

在线办公系统中往往最被忽视的 Excel 成了最大的需求,而这正是源于「一起写」从一开始就着眼重度使用需求,尽可能完整的还原线下的使用场景和复杂操作。

其中有一个关于用户需求的故事,是一起写 CEO 蔡建在采访中告诉极客公园的,一天晚上 12 点,一起写的工程师收到服务器预警信息,有大量用户在半夜同一时间使用一起写。最后知道,这是五月天贴吧粉丝群,在抢购演唱会福利票。这些粉丝在一起写做一个 Excel 表格,所有人 11 点钟准时开始冲进表格,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谁先填写了,谁就可以成功购买福利票,于是就出行上面的情景。

类似这样国内其他在线办公工具无法完成的复杂表格的操作和共同编写正是「一起写」的核心优势,拥有满足用户重度、复杂操作需求的能力,这让一起写扮演起了 Google Docs 和 Office 365 那样满足基础需求的行业角色。

据了解,未来「一起写」也会将重点放在开放计划,将提供一个底层的基础服务为更多的产品和用户去使用,成为更多 SaaS 厂商都需要的文档工具。

目前国内现在办公行业经过了一轮洗牌,很多从模仿 Quip 的小而美出发的公司都开始有意无意的向重度和复杂化迁移,因为大家都发现了基础需求并没有被满足这个实时,而一直在此耕耘的「一起写」无疑更具竞争力。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极客公园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google drivegoogle docsgoogle回归中国google中国google市场quip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