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狂飙」背后:爱奇艺拿什么做成「爆款制造营」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朱梁从传统的影视行业中来。他毕业留校任教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电影院放映员,跟着老师傅学习胶片放映机,也教给对方数字放映的步骤。二十年后,他已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给学生们讲电影工业制作。在他看来,行业看似不断发展,却有一点没变: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 影视技术的发展,其实是被放映驱动的。

过去,数字放映机倒逼出更高效、高清的摄影机,带动上游创作符合观众需求的作品。今天也是一样,即便在手机端,人们也在追求 2k、4k、8k……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色彩还原。 设备端的进化也促使产业 前端 拍摄、制作技术的更新,也推动着影视行业在各个环节做出变化。

自 2020 年起,为了打造更高质量的内容和用户端的体验,爱奇艺开始了一系列布局: 在上游,爱奇艺推行影视工业化,推出了影视制片管理系统和一系列智能制作工具,试图「重塑」影视生产流程。在下游,为保证好的内容不被「浪费」,爱奇艺发布了「帧绮映画 MAX」——你可以将其理解为一套视听标准,平台通过认证筛选出高规格的设备和片源,并将两者高效匹配——这将使得优质的画面得到还原,确保用户获得最好的视听体验。

要扭转传统的行业生产规则并不容易。「传统不是不好,但最大的问题是不可控。好的经验不能得到传播,不好的或者坏的问题却永远存在。」在采访中,爱奇艺 CTO 刘文峰表示,在真正体验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带来的高效后,从业者就不会再倒退回去。

2021 年,朱梁加入爱奇艺担任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打动他的,正是这一点。「能将企业自身命运与行业命运捆绑在一起,这很不容易。」

爱奇艺几年前已经在探索将 AI 整合入影视制作的流程:AI 可以在 20 秒内对一个影视剧剧本作出评分;一分钟拆开 35 万字的剧本,快速分离出角色、场景等信息,并以此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决策系统 。进入 2023 年,基于 AI 的大语言模型(LLM)显露出惊人的能力,这或将推动行业影视工业化的探索进入「深水区」。

 

 

01 更高的决策效率、更集中的资源

 

 

早在 2018 年,爱奇艺内部已经希望通过新技术来辅助影视内容质量提升,即影视工业化的雏形。

彼时,爱奇艺每年都要花出超过 200 亿元的内容成本(仅 2022 年例外),其中大部分是自制剧的投入。由此不难理解, 工业化不仅是平台丰厚实力的通路,由此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有助于减少平台的成本支出。 其价值不言而喻。

从好莱坞的经验来看,工业化可以让内容更标准化、高效率地生产。好莱坞著名科幻电影《终结者》的整体制作过程就是被量化拆分的,电影被拆分成一个个项目组,分门别类对接道具、摄影、特效等工种,高效完成拍摄、宣发的工作。

中国的影视制作也在参考好莱坞。但行业整体的工业化渗透度仍属初期。要推动行业进化,并不容易。

从中国诞生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开始,中国影视制作行业发展虽已超过百年,但场记、统筹仍然维持着最传统的工作方式。在剧组中,场记负责记录拍摄场次和拍摄过程中各个镜头的具体状况,统筹则是剧组「大管家」,协调导演、演员和场务等,把控成本和时间。但时至今日,大量剧组的场记和统筹仍然通过纸笔或者线下 Excel 记录过程。缺点显而易见,现场记录文件的丢失、人员的离职,有时只是一台电脑掉进了水沟——都会对剧组构成毁灭性地打击。

因此, 2021 年,从行业中最基础的场记、统筹工作的痛点出发,爱奇艺决定开发制片管理系统——希望用数字化和智能化辅助人工操作,提升剧组的工作效率。「掌上制片」小程序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以场记为例,在「掌上制片」小程序中,场景、镜头、机位等信息会在录入后,自动生成可视化的进度状态。朱梁表示,拍摄场次、进程中的状况,场记可以随时打字或者语音备注。这些信息同步到云端后,场记内容可以实现在云端与样片文件合板。这样一来,到后期环节时,剪辑师可以从系统中快速了解相关信息,「这比以往纯人工效率提升至少 20 倍」。

 

内容「狂飙」背后:爱奇艺拿什么做成「爆款制造营」

爱奇艺影视制片管理系统


作为平台方,也作为内容的投资方, 爱奇艺所推出的制片管理系统几乎涵盖了从选角、剧本拆分,到拍摄、制作、审核、宣发,几乎囊括内容制作的全周期。 在影视管理方面,平台推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流程,以辅助制片人评估剧本、管理拍摄、制作进程,乃至串联拍摄、制作、宣发环节;在影视制作上,虚拟拍摄、制作上云、XR 技术的应用,也都是在通过技术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过去,影视剧综的制作,往往暗藏一些「押注」的成分。行业中曾有一种说法,影视剧的制片方往往一年要看上千个剧本,从中挑出 100 个可能可以拍的,10 个可以立项,这其中 5 个亏损也没问题,四个持平,一个赚钱就能运转起来。

而爱奇艺在思考的是,这样漏斗型的筛选中,是否还有更高效的决策和资源利用?除了依赖人的经验,技术能做什么?

朱梁提到,在此次 AIGC 的浪潮来临之前,爱奇艺已经在通过站内以往内容的用户、收入、互动数据、广告收入等指标预判项目前景,为项目先做一道「预筛选」,完成工业化的第一步。 人们发现,机器绝对理性的判断能够校准部分人为判断:比如曾经有个项目被给到 S 级的资源,但 AI 决策模型评级为 A+。 根据项目播出后的结果验证,这个项目的确只能达到 A+。

不过,爱奇艺并没有完全让机器判断凌驾于专业人士的判断之上。事实上,在内部的项目筛选环节,目前 AI 预估多是用于辅助人的判断,更像是一个「参谋」。实际上,「爆款」往往都切中某种社会情绪,这是 AI 有时难以判断的。正因此,爱奇艺也在通过实际的结果验证、修正系统对于剧本、项目的预估算法,使这套「机器+人」的交叉印证系统实现「闭环」。

在决策效率提升的基础上,爱奇艺的内容策略正在发生变化。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PCG)总裁王晓晖透露,爱奇艺正集中资金、资源在更头部、更有确定性的内容之中,「重大题材内容方面将加大投入」。

 

 

02 「观众对视听体验的追求是无止尽的」

 

 

仅仅做好产业上游的助力还远远不够。在视频领域经过了十多年的摸索,视频网站已经从一个单一的播放平台发展成了上游串联内容,下游连接设备终端,要兼顾内容和分发的生态平台。保证好内容在终端的呈现,同样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一环,也是平台竞争力的体现。

「这个行业一直是终端发展快于上游供给的」, 朱梁指出,无论是手机的高帧率屏还是 4K、8K 的电视显示屏,播放设备端的技术迭代速度远快于影视行业上游生产端的迭代。

2020 年,爱奇艺推出「帧绮映画」,最高可以达到「4K 超高清+超高帧率+HDR+全景声」的视听感受。简单来说,除了更立体的音效外,超高分辨率可以「看清人的毛孔」,HDR 也更还原真实的动态的颜色;超高帧率则会让飙车、奔跑、打斗等场景不再有以往运动镜头的拖影和抖动感。2022 年,爱奇艺继续在大屏端推出「帧绮映画 MAX」认证标准,旨在通过对电视硬件设备的参数校调,还原拍摄时导演在监视器里能看到的真实画质,发挥旗舰级机型和品质片源的优势。

产品功能的实现只是第一步,对爱奇艺来说,关键和难点在于让更多厂商和内容生产者参与进来。

爱奇艺副总裁余珂说,在适配上,爱奇艺需要保证所有设备都能做到好的渲染,IOS、鸿蒙系统可以依靠 API 接口解决,但安卓端就需要找到一个个手机厂商,甚至芯片厂商,或者通过与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等生态合作伙伴协作,把规范统一起来。

在大屏、电视端的认证则显得复杂很多。电视机市场分化,且在一段时间内,对厂商而言,成本投入是比产品科技力更被关注的目标,产品性能上参差不齐,更加需要认证过程。

余珂告诉极客公园,起初他们建立「帧绮映画 MAX」认证标准后,给出了 30 个复杂视频,把电视设备搬到线下,在各个设备上逐一播放视频,通过人眼去观察是否达到了标准,是否模糊、过爆等等。认证测试的流程也在不断优化。目前,爱奇艺开始把认证流程线上化。设备检测人员可以通过苹果手机拍摄终端播放效果,再传到服务器,自动对比分析后再进行认证,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

除了在内部提升设备认证的效率,对行业而言,帧绮映画 MAX 认证标准的推出,在硬件设备显示水平、实际播放效果层面,也规范了旗舰级电视机型的显示能力。在前不久结束的 2023 AWE 展会(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爱奇艺与三星宣布达成合作,三星旗舰级新机——OLED 系列电视接入帧绮映画 MAX 认证。截至目前,已有 38 款机型获得帧绮映画 MAX 认证,除三星外,已经有包括 TCL、创维、海信、华为、康佳、索尼、夏普、小米等知名厂商的旗舰级电视机型通过了帧绮映画 MAX 认证。

 

内容「狂飙」背后:爱奇艺拿什么做成「爆款制造营」

 

目前,「押注」视听效果的平台不止爱奇艺一家。这意味着流媒体平台的竞争显然已经不止于内容。如何更懂用户的品味,用技术实现视听体验的提升,也成为平台的角力点。

而在解决视听体验上,行业也存在痛点。首当其冲是片源。

过去,影视综作品的审核修改环节,每一帧的修改都需要经过重新导出的过程,而这些动作都可能导致母版内容有所折损。

要在内容层面实现「帧绮映画」的标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交付母版质量要足够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爱奇艺在国内率先引入了 IMF(Interoperable Master Format)可互用母版格式。这种格式下,画面、声音、字幕等元素拆分开来、单独存储,所以针对性的修改和更新不仅节省时间,也保障了输出质量。因而也避免了全片反复多次地核对和输出修正,保证好的内容在播出时最大程度被还原。目前爱奇艺的自制内容已经全面实现用这个格式进行交付。

 

内容「狂飙」背后:爱奇艺拿什么做成「爆款制造营」

 

为了帮助供应商更好地应用这一格式,爱奇艺已经与 Baselight、达芬奇、ColorFront 等国际主流的调色软件等合作,推出爱奇艺母版渲染模板,只需要通过一个小插件,就可以一键生成爱奇艺标准的 IMF 格式内容。

这也成为爱奇艺在影视行业中持续推行的母版制作标准。对行业各方来说,都是一次好的实践。于是 IMF 从一家公司的追求成为了行业标准,在广电总局的电视剧母版制作标准的制定中,爱奇艺实践过的 IMF 标准也被写入其中。

 

 

03 更系统化的成长背后,技术是中流砥柱

 

 

爱奇艺创始人、CEO 龚宇常常提到,爱奇艺的企业愿景是做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伟大娱乐公司。在爱奇艺,有一半的员工是工程师。随着国内的流媒体平台纷纷进入稳定期,在外购版权上疯狂投入的阶段已经过去,为长远战略布局的技术投入和投资显得尤为必要。

 

近些年行业逐渐达成共识:会员订阅是属于流媒体平台一种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爆款内容来自平台主导自制内容。以爱奇艺为例,仅 2022 年,就有包括《风吹半夏》《苍兰诀》等 6 部自制内容热度破万, 带动会员规模与营收逐步走高。

爆款频出的背后,内容消费从题材到视效的升级,都指向影视行业要实现正循环的必然之路: 用户不仅会为独家的好内容买单,也会为了更好的视听体验而付费。

但这不会是终点。想要继续突破、扩大版图,平台需要走向更系统化的创新——即从上游影视工业化制作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到下游播放端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形成覆盖从生产到播放端的整体技术革新。

爱奇艺 CTO 刘文峰提到,爱奇艺本身就是以创新作为核心价值观,「科技创新,是我们寻找如何在内容行业里,真正能驱动内容创意、内容创新的创新」。新出来的 AIGC 是一个方向,在 AIGC 之前,爱奇艺也做了非常多的尝试, 「最近几年,爱奇艺的数据建设、软件系统都在围绕 机器学习 为中心去建设」。

比如,通过在爱奇艺的 APP 中应用首页个性化推荐后,爱奇艺片库里面大量具有高价值内容的观看比例提升,「用户到现在还会去刷三年前甚至十年前的内容」,刘文峰说,这正是靠个性化起到的作用。

另外,爱奇艺《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拍摄的部分场次中,尝试了虚拟拍摄。团队跨越 1400 公里,把位于河北大厂的虚拟摄影棚搬至横店,在 15 天内便搭建起了 2400 平米的虚拟制作棚。虚拟拍摄一改过去搭建场景繁琐、耗时耗人的模式,据称,虚拟拍摄场次工人数少了三分之一。演员也可以站在屏幕前亲眼看见场景演绎情绪,而不是像以往,站在绿幕布前靠想象配合场景。

 

在配音和字幕方面,技术也能降低成本。以内容出海为例,爱奇艺在东南亚一些小语种的国家上线内容时,本地观众听不懂中文的同时,对字幕的接受度也不高。于是,爱奇艺通过一项名为 IQDubbing(奇声)的自研专利技术,为不同的角色可以生成相应的声音,全程只需要一名配音的人力。

同时, 爱奇艺也在尝试用 AIGC 带动全新的内容分发。2022 年中开始,爱奇艺开始尝试利用大语言模型(LLM)理解长视频内的故事逻辑。实践证明,这套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取故事情节,并进行自动化的二创和剪辑,辅助爱奇艺的宣推工作。 具体在用户端,当用户开启个性化推荐首页后,片库中的海量内容会重新根据用户的喜好而呈现千人千面的简介、推荐词和预告等。

「大模型的优势在于语义理解。」刘文峰指出,「我们希望让 AI 像人一样去理解语义的数据,理解海量的片源,并做更定制化的推荐。」

「当大语言模型在语言能力上大量进步后,每一个用户会有一个很懂你的『助手』提供服务。这是我们看到的机会」刘文峰说道。

过去两年,从拍摄、剪辑到制作,甚至为更好的「放映」建立标准,是爱奇艺为推动影视工业化所做的全链路基建。 以平台的自身定位来说,塑造一个全新的产业标准并不难。难点在于全产业上下游能够真正地跟随——这意味着,平台需要将「独自提升」的追求转变为协同生态「上下共赢」。

对于这一点,刘文峰在采访中表示,「科技创新不仅是提高效率,提供好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推动业务的发展。」

而他和同事们相信,当从业者们逐步接纳、甚至熟稔地使用技术赋能在内容创作、制作中,数字化与智能化将极大延展视频内容产业的边界,创造更多的机会。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