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如何设计才能摆脱「回声室效应」?
美国大选结束后,扎克伯格和他的 Facebook 承受了舆论的莫大压力,人们普遍认为,Facebook 和 Twitter 才是特朗普赢得此次选举的最大助推力量。
虽然扎克伯格一直坚称 Facebook 不是一家新闻媒体公司(Facebook is not a news/media business), 但事实上,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有 62% 的美国人在获取新闻时都会选择社交媒体。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这一点,连 Facebook 内部的员工也不能反对,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这家公司的几位高管已经开始在内部会议上「质疑 Facebook 的责任到底应该是什么」。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而作为一个立场明确的希拉里的支持者,扎克伯格的心情肯定不会太好,日前,在 Teconomy16 会议上,扎克伯格首次针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做出了回应。
他首先是对信息流中的新闻真实性做出了辩护,「我认为 Facebook 上的假新闻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任何认为这影响了选举的想法都是相当疯狂的。投票人会根据他们的自身经验来做决定。」
其次,他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人们会天然的在那些他们喜欢或同意的话题下面进行互动,而忽略那些他们不赞同的话题,这不仅仅会存在于社交网络上,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
「如果把所有你自动略过了的新闻放在你的面前,你可能会很惊讶它们的数量。」他说,「问题不是平台上没有出现各种声音,而是我们无法让受众参与到两方观点的讨论中去。」
这种情形也有一个名词可以概括——回声室效应。它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被重复和加强,最终使得处于该环境下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现实的一种心理过程。
网络杂志《沙龙》的专栏作家安德鲁·列奥纳德在回顾自己被「回声室效应」误导时说过:「让我不安的,不是在互联网上用 Google 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容易性,而是那种随时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心态的方便性。」在这样的「回声室」中,人们只需链接到他们喜欢或意见相同的人,只会阅读他们热爱或完全同意的东西,那么,又哪里还会有批判意识的存在?
如何避免回声室效应?
对于现在的 Facebook 来说,即使意识到了回声室的问题,要解决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Facebook 是不可能改变现在的算法的,因为现在这个算法不仅与产品挂钩还和商业模式挂钩。那么,在不改变算法的情况下,Facebook 还能怎么做才能避免选举后被万夫所指的窘境呢?TechCrunch 的专栏记者 Anna Escher 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意见。
首先,针对重大事件进程诸如选举,Facebook 应该雇佣专门的人工编辑来策划选题,让他们每天从各种信息源中挑出最具真实性和见地的那些打上标签,正如 Google 新闻的事实核查标签一样。
其次,既然 Facebook 的个性化推送会加剧回声室效应,那么,在选举期间,Facebook 就应该提供选项,让人们可以在这个时期关闭个性化推送,从而看到基础算法带来的更多的实时内容。
第三,Facebook 可以创建一个功能,它允许人们宣布自己背书的候选人,然后人们可以利用分组功能,来看到不同立场的人们观点的集中体现。
第四,热门话题的筛选应该扩大范围,不应该仅仅以讨论热度作为标准,而应该以全面作为标准。
第五,Facebook 应该利用推荐新闻和推荐视频的功能,在用户观看完一派观点的视频后,为其推荐对立党派的内容。
社交平台的社会责任
尽管 Facebook 一直声称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媒体公司。但现在,哪一个社交平台没有媒体属性呢,用这样的借口来逃避责任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无论扎克伯格承认与否,Facebook 确实改变了普通人参与重大社会事件的方式,它甚至让选举也变成了一场盛大的消费和狂欢,数据显示,大选之夜,Facebook 的活跃度增长了 30%。
但上面那些建议,Facebook 真的能做到吗?想必很难,因为如果 Facebook 经常推荐一些与用户价值观不符的内容,那用户势必也会减少使用它的频率。
而现在,所有人都愉快的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享受着自己的绝对正确,在这种情况下,Facebook 又为什么要改变呢?
答案只能是大公司应该担起的社会责任。
是的,社交网站给了人们发声的话筒,却又用个性化推荐将人们锁在了一个个信息茧房中。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有责任心,有影响力的平台,都应该在规避谣言和回声室的路上发力探索,让信息的输出重新变得公平,毕竟,影响力往往是与责任共生的。
( 编辑:早优夫斯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