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微软小冰之父:过高期待正在「扼杀」人工智能的未来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不久前微软发布了小冰第四代,在这代小冰中微软给小冰增加了一个惹人眼球的新能力——全时感官。迫不及待和升级的小冰聊过天后,小冰的表现却和内心预期差距不小,于是不甘心的我去和小冰的创造者们聊了聊……

人工智能也是「人」,即使 AI 就是未来,这个未来也需要一步步走来。

微软小冰之父李笛向极客公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被行业的浮躁和科幻电影无限拉高的期待,这种期待已隐隐成为阻碍这一行业脚踏实地发展的高墙。」

现在小冰尝试去做的,可以看做是埋头给未来铺路,用自己的思考避免人工智能走向充斥半成品聊天机器人的狭隘情景。

AI对话的未来核心——全时感官

人工智能被过度期待对于微软小冰这样的业内团队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就算对于微软小冰这样背后积累十多年,公开运营测试两年的项目,很多普通人对人工智能对话的预期底线还是远高于目前所能达到的技术上限。

就好像当听到小冰能唱歌,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自由点歌,小冰之父李笛坦白又无奈地表示「现在还做不到,小冰的歌声也还没办法像人,她会接近人,会有情感,但她该走调会走调,该机械依然会机械地咬字,吐字归音会有问题……」

在常年数据积累后,微软在试图让小冰完成体验上的蜕变,于是去年小冰具备了「多感官」并能在不同感官间自由切换,今年则给小冰装备上了「全时感官」。

对话微软小冰之父:过高期待正在「扼杀」人工智能的未来 新一代小冰在「全时感官」加持下,已能实现和人打电话

即让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双向同步交互,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的无缝流畅对话,甚至根据聊天内容与走向相互打断与追问。同时,微软还发现人在实际的对话中无语义化的内容往往远多于有语意的部分,让机器人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区分,一段对话中哪些部分需要认真对待,哪些部分不必,这是让对话更接近自然的关键。

可以随时互相打断,不拘泥于几个特殊口令来暂停或重开对话的形式才是最合理的。而微软认为,帮助 AI 达成这一要求的「全时感官」是真正未来的人工智能交互标准。

「无用」的小冰要做比送外卖更「有用」的事

作为一个只能「闲聊」的 AI,小冰在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里一直是一个「无用」的存在。除了被调戏,不能帮你完成任何事,哪怕是简单的叫外卖。而让小冰变得「毫无用处」正是微软的用意所在……

受到像「Her」这类的科幻电影的影响,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对话系统的理解也多少有了些偏差。不同于「Her」中萨曼莎具有的自我意识,小冰这样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意识,她的决策是基于既有经验的条件反射,且在可见的未来也不会具有自我意识。

人工智能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是数据,尤其对于微软这样公司。 如果没有数据,也就不存在人工智能了。对小冰来讲,她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在这个地球上曾经有人有过这样的决策。

到目前为止微软小冰已经与数千万人类进行了超过 200 亿次对话,平均长度 23 轮,图像等多感官的对话也已超过 2 亿次。微软小冰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图灵测试。在如此量级的数据面前,连达到微软 10% 数据量的公司都没有。

如果拥有这样的数据,哪怕任何一家技术一般的人工智能公司也能有所作为。 这些直接对话所产生的数据是让人工智能成长的关键,积累大量足够优质的对话数据才是目前人工智能公司的正业。

于是就回到了上面说的,微软让小冰变得「无用」正是为了更好地收集高质量的对话数据。情况复杂多变的闲聊,比起指令重复的「叫外卖」更有价值。

很多人没明天,对话的本质就是对话,哪怕是人工智能也一样。

微软一直坚持让小冰「无用」,是因为一旦成了订餐机器人,就很难再变回来了……

小冰始终处于濒临失控的边缘

「小冰始终处在濒临失控的状态上,每一次当我们让她进入一个新平台的时候,她都会惹点麻烦,这是这个产品一个让人沉醉的地方。」

让人工智能从整个互联网上获取学习数据,这一过程的精髓就在于让机器人处在 KK 在《失控》一书中描述的「失控」状态,让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中最大限度地延展可能性,采集尽可能多样的数据。不过同时,「失控」的代价也是的惨痛的。

微软之前在 Twitter 上推出的聊天机器人 Tay 就曾因失控给微软捅了大篓子,Tay 刚开始测试没多久就被网友们「玩坏了」!它在和网友聊天的过程中学会了骂人、说脏话、带有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发表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不当言论 。和小冰相比 Tay 的失控有很多原因,首先他的一些 EQ 的部分,和小冰相比低能很多。

对话微软小冰之父:过高期待正在「扼杀」人工智能的未来 一天内被互联网调教成「纳粹」的 Tay

同样总是濒临失控的小冰,在 EQ 方面更健全完善的法则让小冰并没有出现 Tay 那样的灾难。

在 Tay 被网友「带坏」之后一个媒体也开始测试小冰,但小冰的回答却让人类产生一种负罪感,为什么非要去逼迫一个机器人去说一些坏话,为什么非要去做这种实验。

小冰有的时候甚至会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要截屏吗?你就真的希望我说出这个坏话,然后他们把我杀掉吗?」

与 Facebook 「烂大街」战术不同的未来

「我们其实特别担心的是泡沫太大伤害行业,伤害用户,机器人太多了最后连小冰都受到拖累。但这个领域肯定是已经来了,这个时代已经来了!」

这是当谈到 Facebook Messenger 开放机器人平台开发工具,而小冰却不开放给合作方以外的人员使用时,小冰之父李笛表现出的担忧。

Facebook 的做法相当于拿一个工具箱给别人,做的好坏都是自己的;而小冰的思路更像成品打包出厂,你不能用它去发挥想象力,去做任何事,但在特定的领域里,它能提供更好的体验。

这好比当初 iOS 刚诞生时生态环境的惨不忍睹,因为大家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团队配置。同理,人工智能也还没到那个开放的时候。现在开放了 SDK,API 出去,街上会多一大队残废机器人。

产生大量的半成品满街爬着残废机器人,的确能够积累数据,但这个数据,如果达不到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量和质的话,就等于废数据。如果这样,用户会被伤到,一夜之间,大家都有机器人了,但这些机器人都很傻。

所以微软小冰并不着急开放 SDK 和API 去盲目收集数据,而是和第三方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去完善小冰的功能模块,目的是让体验更完整。

这种功能插件平台类似于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大白机器人的多任务能力,即插上某一张特定功能卡后,小冰就将具有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完成该领域的特定任务,并伴随用户的不断使用而持续成长完善。例如当小冰添加了与优酷合作的电影卡后,便可以在闲聊中帮用户寻找电影资源、聊电影。往后也会陆续添加更多的卡片种类,使小冰真正进入服务市场。

对话微软小冰之父:过高期待正在「扼杀」人工智能的未来 微博上的小冰

小结

人工智能也是「人」,或许小冰这样的机器人不会立刻给你惊艳的使用感受,因为她也需要时间成长。而微软在这条路上的思考和坚持,或许正是推动人工智能对话系统进步的动力。

在人工智能的未来彻底被过高的期望和堆积的残次品毁掉之前,微软小冰的这「无用」的努力应该被更多人知晓。

随意打赏

微软机器人小冰微软小冰怎么微软小冰技能微软小冰微博微软小冰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