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上网,中国高通量卫星能帮忙
本报记者 马 俊
还记得18日中国民航客机开放空中联网服务后,用户对网速慢的抱怨吗?短短一周之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已经初露端倪。《环球时报》记者23日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当天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轨交付,正式投入使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及价格低廉等,能为飞机、船舶、高铁等地面网络无法企及的高速移动交通工具提供可靠的宽带互联网服务。
据介绍,实践十三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轨技术试验卫星,于2017年4月1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在轨测试期间,完成了高效热控技术、锂离子蓄电池技术、电推进技术、高轨激光通信系统、Ka频段宽带通信载荷系统等11个试验项目。在投入使用后,实践十三号将纳入“中星”卫星系列,命名为“中星十六号”卫星。
实践十三号卫星创造了中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例如首次在国际上开展高轨卫星与地面的双向激光通信试验,速率最高达到5Gbps,标志着中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尖端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使中国成为国际上首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首次在中国高轨长寿命通信卫星上工程化应用地球敏感器、Ka频段宽带接收机等国产化产品,改变了相关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实现了卫星关键核心单机的自主可控。首次在中国卫星上配置电推进分系统来完成全寿命期的轨道位置定点工作,推动我国卫星平台技术全面跨入电推进时代。
尤其是实践十三号卫星代表的中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直接影响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不久前多家中国航空公司宣布开放空中上网服务后,不少旅客都在抱怨网速慢,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客机使用的Ku频段通信卫星带宽窄、费用高,影响了飞行中上网的体验。而实践十三号卫星的最高通信总容量达20Gbps,超过之前中国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而且还首次在中国通信卫星上应用Ka频段宽带技术。据介绍,Ka频段高通量卫星的上下行不对称信道非常切合互联网的需求,真正实现了消费宽带和无缝双向接入,这些特点让它有望成为空中上网服务痛点的解决之道,加速中国进入卫星互联网时代。
除提供旅行上网服务外,实践十三号还可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业应用,在远程教育、医疗、数字新闻采集和应急通信等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中国后续还将部署超大容量的高通量卫星,预计到2020年形成可覆盖中国全境以及亚太地区,容量接近200Gbps的通信能力,有力满足“宽带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对宽带通信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