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太空,商业公司展开新领域竞争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范开庆 本报记者 范凌志 ● 卢 戈
埃隆-马斯克创办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美国时间22日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一枚“猎鹰9号”火箭,将其客户铱星通信公司的10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这是SpaceX今年第18次火箭发射任务,开创了世界商业火箭年度成功发射次数的新纪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个航天大国都在发展商业火箭业务,有专家认为,这一模式有望改善火箭发射的效率和成本问题。
太空产业最为兴盛的一年
据彭博社报道,2016年SpaceX成功完成了8次商业火箭发射任务,但当年9月火箭在一次发射中爆炸迫使SpaceX放缓计划。2017年1月SpaceX重启商业火箭发射,将铱星通信公司首批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由此掀起新一轮商业火箭发射高潮。2018年该公司将进行约30次火箭发射任务,并打造新型“猎鹰”重型火箭,计划于明年1月首次发射。该火箭将承担计划于明年首次执行的载人航天任务。目前SpaceX 、波音公司都和美国宇航局(NASA)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参与NASA的商业载人航天项目。
报道称,有评论认为SpaceX已经成为私人太空产业方面的主导者。其主要竞争对手法国的阿丽亚娜航天公司、以及由美国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合资创立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今年的火箭发射次数分别为11次和8次。SpaceX在商业火箭发射数量上占优势,其关键在于该公司的火箭回收技术使发射成本大幅度降低,因此获得大量业务,进一步推动了行业发展。行业组织“商业太空飞行联盟”主席斯托莫尔称:“2017年对于SpaceX是现象级的一年。而2018年则有望成为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以来,太空产业最为兴盛的一年”。
商业管理结合航天技术
行业专家王亚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传统航天发射的资金、技术和风险都是由政府机构来承担实施,现在航天发射所需要的投资越来越大,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出现了一些困难。美国和欧洲等一些航天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希望在未来的航天探索中,在计划、设备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些因素凑在一起,就有SpaceX这样的企业迅速投身到该领域,且技术开发得到了很快的进展,它的可回收的运载火箭技术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
王亚男认为,商业发射公司带来的创新理念给人类的航天技术带来了一个变数。它引入了成熟的商业运营管理模式,把所有的资源、技术都投入在相应的关键领域。
中国公司将有所作为
美国CNBC网站此前曾报道称,到2020年时,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预计将超过4800亿美元。在火箭技术方面,中国已经跃居世界一流水平,现在商业航天也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民间资本纷纷进入这一领域。2014年中国政府公开允许私人公司参与开发火箭和发射商用卫星,在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里,有10多家从事火箭、卫星开发和空间互联网技术的中国公司成立。
据报道,中国首家专业发射商业火箭的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公司本月中旬与8家民间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融资12亿元人民币。2017年1月,该公司开发的“快舟一号甲”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首次发射商用卫星成功。与此同时,专门开发商用运载火箭的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丹麦的GomSpace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公司首次与外国公司签约。按照协议,中方将于2018年利用“蓝箭一号”火箭发射GomSpace的卫星群。
王亚男表示,中国的商业发射公司背后依托着中国强大的航天科技实力,这些公司很可能脱胎于国企“母体”,具有先天优势。中国拥有成熟的技术装备,发射水平很高,还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以供发挥。在此基础上运用商业运营的模式,效率可能会更高,在国际上将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