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sian总裁:做一个好团队是攻克全球的秘诀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按: 写一个爆款软件,然后走红世界,这是不少开发者的梦想。

Atlassian传奇早已走红科技圈,他们两年前在纽约那斯达克IPO,成为许多软件创业公司钦羡的对象。随着9月Atlassian大会在硅谷圣荷塞落幕,环球网记者亲临现场独家专访了Atlassian总裁Jay Simons,一探这家传奇公司的神奇力量:一家小公司,来自一个小市场,它如何进军全球?

Jay Simons这位年轻的总裁有着特殊的经历,不仅仅是一位与亚洲特别有缘份的美国人,他还有一个很浪漫的过去。身为一个热爱音乐的钢琴手,他曾经多年旅居于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缅甸。后来他造访中国,还在新加坡运营公司。这段在亚洲与澳大利亚旅居的时间,陆陆续续长达七年。

Atlassian总裁:做一个好团队是攻克全球的秘诀 Atlassian总裁Jay Simons曾经在亚洲旅居七年

Jay Simons成长于华盛顿的乡村小镇,离西雅图市区有两小时。“我来自于小地方,这让我渴望冒险,想要探索外面的世界。我喜欢这样的动力,” 他还说,“待在日本与中国给我的感觉很舒服。”

跨文化的工作阅历,让Jay Simons的视野更加宽广,这也让他在团队领导的风格更加开放,而这和Atlassian的企业文化完全吻合。

如果你亲临这次硅谷大会会场,你会看见他们用大型的英文积木排列出“TEAM”的字样,作为设计与装饰;他们在那斯达克的股票名称正称为:TEAM;可想而知,“团队”正是他们一再强调的核心价值,甚至成为他们色彩鲜明的标签。

Atlassian深信,想要成就一家企业的关键是“团队”:每个团队都必须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而想让团队发挥最大潜能,关键在于建立团队内部开放的文化。

Jay Simons表示,“在我们公司,过去所有的决策,包括我们怎么思考这家公司的发展,这些东西都通过我们的软件Confluence有历史纪录可以去追溯,新人可以知道公司是怎么来的,尽管他以前不在,他仍旧可以参与到过去,这也帮助我们建立了文化。”

Jay Simons坦言,他觉得塑造人与文化是最困难的。另一方面,他透露,自己的秘诀是“创造即时反馈”的习惯。

Jay Simons认为,给予即时且有建设性的赞美,表达感谢与微笑,是他建立团队文化最受用的秘诀。“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中,我曾遇到一位CEO非常善于表达感谢,他是我很好的榜样,我深受影响。仅仅一句简单的‘谢谢你所做的,这真的很棒。’当我被回馈的时候,我觉得很感恩,很骄傲,这激励你想要做得更多。”

“简单说一句’干得好’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绝对比你下次再说出来有帮助得多。”Jay Simons称,“当你如此做,你可以感觉到团队气氛不一样,会有一股积极正向的气氛。”

“以马云为例,大众都追捧庆贺马云的成功,但他的想法和他所创造的商业,其实是来自于整个团队,而不是出于他一个人。”Jay Simons指出,因此打造一个没有阶层、开放的环境特别重要,如此人们才能在其中自由地分享和发挥。这个原则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以日本这个阶层文化相当严格的国家而言,领导层和下属的地位截然分明,然而Jay Simons观察发现就连日本也正逐渐在转化自己的模式。“例如乐天商城是开放自由的,拥有分享与连结的文化,这是一个大势所趋。”

“想要营造一个开放的团队文化,必须让大家知道“犯错并不是致命的”。Jay Simons表示,“在英文我们说To error is human,中国同样有句很美的谚语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更进一步地说,若想鼓励人们从小事上展开冒险,领导必须做到“信任”,而信任的关键是必须了解信任带来的价值。Jay Simons坦言,他并非生来就懂得这门艺术,但这是可以训练的。“我曾经在工作中见过极为没有安全感的上司,因为不信任而带来严重的问题。这让我明白必须学会授权。”

Atlassian的故事早已被争相报道,对于外国媒体已经是旧新闻。如果容我再次介绍一下,你可能听过它的明星产品JIRA,已在数字化浪潮下席卷全球,攻下了NASA太空总署、推特(Twitter)、Airbnb、领英等等标竿企业;并且在中国迎向起飞,近两年包括滴滴打车、顺丰速运等等大型企业相继加入Jira的行列。他们的软件服务搭上这波敏捷管理与DevOps大势,协助企业内部进行数字化转型,该产品JIRA Software在业界被誉为实现敏捷的首选。总而言之,他们打破了过往传统,还跟上了风口浪尖。

在我采访Jay Simons时,我心中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究竟如何做到的?一家商业软件创业公司,如何成功扩张、公开上市,从两人开始至今突破千人?

“努力和幸运。”当我向Jay Simons提问,他的回答简单到令人出乎意料。

“科技公司必须依赖人们愿意买产品,所以我们必须一直做出人们愿意买的东西。”Jay Simons表示,一家公司有时候无法取得成功,是因为人们不想买它的产品,这意味他们不知道用户真正要什么。

Atlassian成立之时正值网络泡沫化,外加科技产业在澳大利亚不成气候,创始人从来没有想过融资,不是不想,而是因为根本不可能。

Jay Simons却认为,看似缺乏的产业环境正是Atlassian的幸运之处。“澳大利亚市场很小,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思考日本、中国甚至全球各地。”

Jay Simons表示,中国、美国自身拥有庞大市场,考虑全世界的机会反而变少,因为商机够多,不需要去想其他的地方。举例来说,很多美国公司并不会特别去考虑意大利、德国、日本,因为他们的市场太大了。Atlassian的幸运之处是,起初就必须思考要如何能进入各国各地的小市场、大市场。

“这样的思维很早、很早就开始了。我们大概在前十家客户时就锁定美国与欧洲市场。从起初我们就计划要走向全球。”Jay Simons说。

针对这种跨国、跨地域的思维,澳大利亚确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你去悉尼旅行,走在你身旁的陌生人,除了华人的脸孔司空见惯之外,随处可见来自美国、欧洲、印尼、日韩的工作者和旅客。甚至在本次的采访中,记者就遇到了另外三位Atlassian的跨国工作者:一位是硅谷办公室的同学,她来自哈尔滨,调到硅谷以前都一直在悉尼办公室工作;还有另一位领导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由于太喜爱澳大利亚,而移民到该国成为公民;另外,Atlassian亚太业务经理孔立波本身就是一个曾经在北京和台北两地留学的澳大利亚人。

多元文化的开放性,不仅仅为团队内部带来自由的风气,还使得该公司在跨国、跨市场的经营上,拥有更加超越的思维。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市场之一。一家小公司,一个小市场,如何进军全球?答案彷佛已经昭然若揭。当然,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是小公司;但他们不满足,在今年的硅谷大会上,Atlassian透露,他们还要继续向世界前行。

责编:陶文冬

随意打赏

atlassian公司atlassian微软全球副总裁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