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公交商机:“车来了”为何不怕互联网巨头?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环球网科技 记者张之颖】 你可能不见得听过 “车来了”,但如果你是 “公交族”,这款公交App能让你待在家里时,就预先掌握下一班公交车大概什么时候抵达。这样的应用听起来好像有非常多竞品,但是“车来了”却几乎是所有类似产品中,“唯一”有能力从天使轮融资到B+轮,获得雷军、徐小平、阿里和弘道资本的投入。至今,该款应用的用户数已经超过7000万人,日活用量达500万人。

庞大的公交商机:“车来了”为何不怕互联网巨头?   

过去,“车来了”团队相当低调,很少公开地宣传自己。尽管如此,“车来了”仍然迎来了不错的成绩,近日,旗下小程序在58万款微信应用的选拔中,成为20个“年度优秀微信小程序”之一。据了解,“车来了”小程序用户已超过240万人,月活超过90万人。

近日,环球网记者采访了“车来了”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孙熙博士,孙熙告诉记者,没有技术壁垒的小公司很难生存,大公司很容易抄袭你的产品,凭借自身巨大的流量,把小公司淹没。因此在过去,他们很少谈论自己的行业壁垒。时至今日,论到公交信息App,“车来了”在市场上应该很难找到对手。

“车来了”的创始团队是由一群北京大学的校友组成。2009年,IBM首先提出“智慧城市”,孙熙也是在这一年进入IBM研究院。三年后,这帮朋友看见公交信息指南不仅是生活中务实的需要,背后的算法系统拥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因而决定投入创业。

2012年,“车来了”正式面市,并在第一个运行的城市成为“爆款”。一般而言,公交信息应用很难进行跨城市运行,因为每个城市因着不同的路况特性产生相对的进入障碍,例如重庆多山,卫星定位在这种封闭遮挡的环境里,信号会受到遮蔽,只要进入隧道,GPS就无法良好运行,在这样的城市,程序必须对变化性有敏感度,进而猜测公交的位置,这样的数据会比原始数据更加准确。又例如,有一个大城市使用的数据设备过于陈旧,回传到“车来了”后台的时间信息是错误的,此时就要自己检测这批设备的时间误差是多少。

“实际上,它解决的问题不是几分钟的差距而已。”孙熙表示,比如公交车进行车辆调度时,它从100路转换到200路公车路线,如果你的应用没有检测到这个转变,一次就会影响两条路线:一是,它一直往100路继续发布数据,该路线的用户就会一直等待,以为会有公交车出现,但最后却没有任何车辆出现;而200路的人以为此时没车,便慢慢地前进,结果走到一半发现公交车从他眼前呼啸而过,这种体验就很不好。“你要保证所有车辆都在线路上、保证每个站点的信息全都正确,是很难做到的。”

    庞大的公交商机:“车来了”为何不怕互联网巨头?       

当时,“车来了”凭借其技术上的智慧算法与动态追踪能力,实现了其他应用无法做到的精准度,带来了“有感体验”。尤其一个城市里5000个公交站点经常都在变更,不可能每变更一个站点,就立刻上报领导改变后台的数据信息,此时智慧算法的动态追踪,就能将精准度做出一定的水平。“你能做到体验90分,去打败70分的产品就会很容易。”孙熙说。

“车来了”一开始凭借技术优势抢得了市场先机,取得市场认同之后逐步积累,在五年的时间里,将规模做大到7000万用户,并于2017年正式进入商业化,年营收约达5000万。

目前,该公司两大收入来源:一是广告收入,与各大电商平台、车厂合作,占总营收大约70%;二是通过各种数据解决方案,协助各地政府进行智能交通,目前全国十几个城市已经通过该数据对客流、城市运营进行了解。孙熙表示,今年“车来了”希望更多与这城市的智慧交通进行合作。

根据交通部的数据,每年公交出行达到700亿人次。在这个庞大充满潜力的市场里,“车来了”已经在行业取得一定的成果。他们也不害怕互联网、甚至出行软件打造相同的产品。孙熙坦然地说,他们并不是最聪明的人,然而,一开始凭借技术优势进入市场取得先机的“车来了”,在最好的时机争取到用户的黏着度,已经不是其他对手可以瞬间取代的。

责编:张之颖

随意打赏

世界互联网巨头互联网行业巨头互联网四大巨头互联网三大巨头互联网 公交互联网三巨头互联网车企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商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