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本报记者 张怡然】今年两会期间,有一道崭新的风景:共享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甚至不少代表、委员和两会记者也骑上了共享单车。作为新兴产业,共享单车为城市生活、产业经济都带来不少改变。ofo共享单车创始人兼CEO戴威表示,“共享单车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我们在学习、在探索、在前行,需要鼓励、需要包容、需要指导”。
据戴威介绍,目前,ofo的注册用户已超过2000万,已提供累计3亿次的出行服务。线上数字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线下工厂的繁荣。共享单车企业纷纷与老牌自行车制造企业合作,双方实现互利共赢。仅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飞鸽为ofo完成的订单量就达到80万辆,占其年产能的1/3。戴威称,ofo愿意成为“ 中国 制造2025”的好伙伴,推动自行车制造业走向海外,让更多国家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共享单车。
自行车可以成为短途出行的首选,也可以成为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有效补充。共享单车的出现,引发了“绿色出行”的热潮。戴威介绍,截至目前,骑行ofo减少的碳排放量约等于16.2万公顷森林1天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创造出近23万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森林。
作为新兴事物,共享单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浮现。戴威建议,政府可对共享单车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企业可积极开展有益尝试,跟地方政府、行业伙伴展开合作,例如划定共享单车停车位,探索共享单车用户骑行公约等。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出行“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责编:陶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