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的股权众筹,在投资人眼中如何?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看上去很美的股权众筹,在投资人眼中如何?

此文为 “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系列文章之二。

自从我们投资的几个互联网金融项目在媒体公布后,我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股权投资从业者摇身一变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专家,常常就有人很虚心地请教相关问题,有一次在一个群里面,就搞了一个类似于“十问”的活动,在线问十个问题,而且完全没有准备,回答就一个比一个心虚。最近火爆无比的股权众筹,也有朋友来问,有意思的是,还不是问我的看法,而是问是不是会革我的命,真是跟其他问问题的人一样虚心。

还别说,他真问对了,我就是那众多早期股权投资者中的一员,去年就寻摸着要做孵化器或者股权众筹,因为早期投资,特别是Angel轮和Pre-A轮的早期股权投资,有着很多问题。

第一,早期投资十分不经济

按照常规Angel轮人民币50万-150万的投资标准,投资100个项目,也只差不多投出去1亿元,但却至少需要10个人,至少投2年,这还是尺度特别宽松的情况。这只相当于一个普通B轮投资者1-2个项目的体量,但普通B轮投资者完成这些投资通常只需要1个人,而且,这个人一年还花了接近9个月的时间跟LP对话。虽然早期投资的回报很高,但是项目折损也高,这100个项目到A轮至少折损50%以上,另一半的创业万里长征路也才刚刚开始。而且,早期投资回报时间很长,虽然可以在ABCD轮少量退出,但如果要足够的回报率,平均一个项目至少要6年以上。

因此,许多基金去做早期投资,主要是为了锁定优秀的创业者,或者是,放大筛选的范围,使得更多的项目能够进入视野,以便更早地了解公司状况。所以,早期基金大多数有着自己后续轮次的基金配合,可以对其中优秀的项目进行增持。但是即便如此,早期也属于投资者中的苦活累活,通常多支基金的团队,负责早期的,都是较受排挤的合伙人(请勿对号入座)。

第二,早期投资很困难

至少与成熟期企业投资有不同的偏重,因为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企业收入和业务模式都还不是非常稳定,有的甚至产品都只有一个原型。这个时候,财务投资者对公司是否有价值的通用评估方法可能会失效,比如估值、成长性,投资者的经验判断就十分重要。这些投资经验可以归结为早期投资的方法论,不是投人、投事、投行业这么简单的标准可以归纳的。

对于投资机构,评估投资者早期投资、个人的眼光判断的准确性,周期也很长。因为早期项目的成长期很长,至少2-3年才看出点眉目出来,作为投资机构,能否等那么长的时间来等待其团队的成熟,也是一个未知数。

一个邪恶的画面出现了,LP拿着鞭子,一边抽着投资经理的屁屁,一边愤怒的喊:叫你去众筹!叫你去跳槽!叫你介绍项目给别的基金!知道培养一个早期投资经理多不容易吗?那要几百万啊几百万!

第三,早期投资还有巨大的投后管理负担

好项目不一定是天生的,而是养出来的。早期投资的项目多,一只小的早期基金都有数十个项目,一支后期的机构,可能做了数支基金之后,也才数十个项目。

每个早期项目可能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有的是团队缺个腿,好技术缺营销人员,好市场人员缺少技术。有的是创始团队闹别扭。有的是还没发布就要改方向。还有的,甚至是缺一口气没钱了。这些说不管吧,肯定过不去,说管吧,一团乱麻,焦头烂额,我不止一个朋友跟我询问是否有第三方的投后管理公司。

正是早期投资基金的这些问题,使我对于股权众筹,以及其他能够改变这种模式的创新项目,都是鼓掌欢迎的,在过去几年里面,互联网改变了许多行业,也该轮到投融资了。看看,我是多么有信仰的一个人啊。当然,我私下的想法,是希望这些项目尽早来革我们的命,以便我的基金可以转型到成熟期投资去,这样我也从一年看300个项目减少到一年看100个项目,这情况,我会告诉你们吗!

那么,就让我们以“全民天使”、“人人都是天使投资人”的名义狂欢吧,让我们干翻FA(投融资咨询中介)、灭掉早期投资者。互联网是万灵药,众筹包治百病,众筹一出,欢欣鼓舞的不止是期待百倍高回报的天使们、缺少资金的创业者们,连众筹平台本身的股权融资都可以直接解决掉。

等等,真的如此吗?风险呢?接近99%早期项目死亡率去哪儿了?

如果把股权投资的投资过程比作一个漏斗,项目寻找、项目筛选、尽职调查、投后管理组成了漏斗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缩小项目的范围,早期项目也不例外。众筹平台通常都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项目寻找和项目筛选,平台宣传吸引项目投递,而且可以利用社群的优势,利用股东、众筹平台的参与者可以放大寻找范围,接下来的,平台出人员来进行项目初选,或者设定自动机制如投票机制来进行筛选,然而,谁来为项目做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靠平台上参与众筹的那些股东显然不行,因为那无法保证专业性和质量。如果尽职调查也要由众筹平台来解决,这对于平台负担就过重了,如果众筹平台完成了尽职调查,甚至是投后管理工作,那么,平台方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环节,为什么不自己募一支基金来直接做投资?

这就是股权众筹的核心悖论。 凡已经募集了自己基金的股权众筹平台,这个众筹平台是不可信任的。 凡众筹平台与某些机构有超过别的机构的关系,如股权关系,这个众筹平台是不可信任的。因为,平台运营者不可能在自己的基金和平台的参与者之间不偏不倚,也不可能在不同关系的机构之间不偏不倚。

如果股权众筹平台在第三方严守中立,那么拷问平台运营者的就是如下一个问题:既然你都拥有了优秀项目的来源,你为什么不募集一个基金自己来做?股权众筹的核心优势,其实还是项目源。既然拥有了持续的、稳定的优秀项目源,募集资金应该并不困难。

众筹平台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能够保证好的项目留在众筹平台。在股权投资圈,拿到投资的项目,其中50%是不会在公开市场上出现的,因为早已经被投资人锁定了。另外30%的项目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以及参加一些投融资对接会、活跃的FA也能解决投资。剩下的20%是在拿投资与不拿投资之间,因为运气好或者别的一些因素拿到投资的项目。目前众筹平台上出现的,基本就是与平台运营者有一些关系的项目,平台运营者投融资对接会上、通过FA提交的项目以及那20%运气较好的项目,不能说这部分项目没有优秀的项目,但至少早期,最优秀的项目是不会出现在众筹平台上。而且,众筹平台不可能完成投融资的闭环,管理起来一个大的学问,飞单怎么办?截胡怎么办?如果尽职调查、投后管理都是委托给第三方,那么又增加了复杂性。

总之,2014年的股权众筹是个值得关注的有趣的事儿,有玩票的、有操着FA的心试图改变行业格局的、有打着股权众筹幌子其实营造社群和圈子的、有尝试众筹其实是想募个基金的,还有一些创新的玩法,实际上是为理财做资产配置的,甚至是债权+股权的。我们怎么知道这个领域不出现一个跟互联网一样的鲶鱼,让我们拭目以待。

附:众筹(crowd funding)概念很清晰了,利用互联网向大众筹资,知名的网站是Kickstarter,2013年,300万用户在Kickstarter网站上,为其公布的接近2万个项目共筹资4.8亿美元,基本上,投资者的回报就是这些项目的产品本身,相当于预购。国内有点名时间、追梦网、jue.so等。股权众筹,与众筹相似,也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向大众筹资,不过回报的不是产品,而是股权。

Btw,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接下来的“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的系列文章。
向作者提问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