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读《中国的新革命:1980
从评述中关村1980到2006年的历史入手,叙述中国的变化和冲突,牵涉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巨细交织,贵贱混杂
身边的革命
文/
日月之鉴
(豆瓣网友)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1980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风起云涌,一个个平凡的英雄为时势推波助澜。陈春先、万润南、王选、柳传志、倪光南、段永基们勇敢的脱离了旧的体制,将尘封在陈列室里的技术重见天日。这是与旧体制的决裂,先行者们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不少。他们中的有些人,现在还在叱咤风云,只不过大部分已开始颐养天年。信息技术的浪潮流到了中国,将这个刚刚从动乱中走出的国家引入未来。
1989年,又是一个动荡的,不安分的年代。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中关村第一代的辉煌者们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几年后的中国讲起了春天的故事,举国上下感受着市场的力量。杨元庆和冯军无疑是当时出类拔萃之辈。现在依然在呼风唤雨,只不过当时的他们只是我现在的年龄,毕业之后,从销售做起,拎着产品上门兜售。他们用事实说明了,科学只是提供燃料,商业才是发动机。丁健和田溯宁两个归国留学生回到中国开始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如今的他们双双成为工程院院士。用友、华为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现在仍是领域一霸。新浪、搜狐、网易的战争早就开始,硝烟弥漫...
1999年,白颐路改造成了中关村大街,慢慢变成了我现在熟悉的样子。科贸、海龙、太平洋、鼎好,这是我对中关村最初的印象。是贸易园区还是科技园区?可能与当时的普通人关系最大的,还是贸易。疯狂招揽客户的导购,小商贩的扎货,这里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销售中心。不过就在此时,中关村也引进了大量的留学归国人才,带来了技术、资金、乃至资本运作的方式。本地的创业者和留学生们从“一张桌、一间房、一层楼”走过来,走向“一幢楼”、甚至“一个园”。
时至今日,中关村在不断的扩建,MS、G、Intel、AMD等跨国公司熙数来齐,百度等新的领头羊也越来越多。当年的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陆昊,后来也成为了共青团中央书记,平步青云。过去的代理商联想收购了IBM全球个人电脑部门,很多中关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上市。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011年,在此距离辛亥革命100年之际,中国,我们所在的国家,在每一种主要特征中——财产、资本、技术、市场、货币、公司、政府、民间组织都与世界潮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遥想当年,1861洋务运动时“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口号。此时,技术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融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罢此书,中关村30年间变革的历程如同画卷般铺在眼前。汹涌起伏,有成功、有失败、有感动、有遗憾、有唾弃、有向往。大学毕业,我也将投身于中关村中,至少3年的生活。正如作者所说,迄今为止,所有的进步基本来自跟随与模仿,未来如何?能看懂多久的历史,就能看懂多远的未来。
这,正式我们追求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