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机器人抢在前头,你很有可能统治世界。读《算法帝国》
【推荐人】曹鹏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他是这么介绍这本书:
初看书名,我还以为它是一本讲授算法的教科书。收到书后,兴奋地读了起来,这本科普读物让我不忍释卷。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全书几乎没有什么令人费解的专业术语,也没有一个数学公式,它通过我们身边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有些离我们还比较远),娓娓道来,把“算法”这样一个艰深的领域粗线条地介绍给读者。我相信,即使非计算机专业的读者也可从中获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感受肯定彼此不同,“揽物之情,得无异乎?”。
本书直接从华尔街对算法的应用开始讲起——投机赚钱(呵呵,算法要有“用”才行),然后讲到博弈,讲到深蓝,讲到推荐,讲到艺术创作,讲到医生,讲到未来,大开大合,非常引人入胜。
算法这个词源自公元9世纪的波斯数学家阿布
•
阿卜杜拉
•
穆罕默德
•
伊本
•
穆萨
•
花剌子密,是程序化运算或自动运算的统称。虽然算法由来已久,但其真正大显身手,还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的事。方兴未艾的自动驾驶汽车,会写日本俳句、能创作神似巴赫作品的机器人,背后都有一套精密严谨的算法。算法监听着客服电话,计算着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时各国可能采取的措施。算法为太空任务甄选最具合作潜力的航天员,发现下一个“林书豪”,可以根据比赛统计信息炮制出地道的体育新闻,让超级球迷都难辨真伪……
算法已经侵入了人类世界的几乎各个领域,显现出源于人类而又超乎人类的强大力量,一个新兴的“算法帝国”浮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通过这些动人心魄的故事,探究身边这个神秘帝国的秘密。
下文为算法在电商和证券方面的实际案例。
---------------------
电商的定价
2011年4月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迈克尔·艾森登录到亚马逊网站,想要为自己的实验室购买一本课外书。他要找的书是彼得·劳伦斯所著的The Making of a Fly,讲的是苍蝇怎样由一个单细胞卵长成为一只嗡嗡响的飞虫。这本1992年出版的书虽已绝版,但还是很受专业学者和研究生的喜爱。艾森习惯花35~40美元买旧书来读。但在4月8日这一天,亚马逊网站上有两个知名商家提供这本书的新书,要价却远远高于他愿意出的钱,一家卖1 730 045美元,另一家卖2 198 177美元。
艾森猜想这个天价肯定是误报或开玩笑。他认为没有人(包括作者本人)会对这书估价如此之高。第二天他再次登录亚马逊查看,却发现这本书非但没有回归到正常价格,反而分别涨到2 194 443美元和2 788 233美元。第三天,这本书又涨到2 783 493美元和3 536 675美元。此后连续两周,书价一直在涨,4月18日到达最高价23 698 655.93美元,买家还得支付3.99美元的运输费!4月19日,价格下降到106美元。
一本研究苍蝇遗传学、晦涩难懂的书,亚马逊为什么要将它的价格设定为近2400万美元呢?是它突然受到了亿万富翁级收藏家的追捧吗?是书里有找到宝藏的线索吗?还是它成了图书界“1869年的拉菲”。事情真相是这样的:两家书商都在亚马逊经营上万种书籍,并且都用算法给图书定价,然而不受监管的算法打了一场价格战。第一家书商利用算法将自己的价格设定为另一家的0.998 3倍,而第二家的算法则始终让自己的价格保持为第一家的1.270 589倍。就这样的相互“攀比”,反复交手,最终让这本书的价格赶上了曼哈顿顶层豪华公寓的价格。若非人为干预,覆盖系统设置,价格战还会继续升级。
股票的闪电崩盘
如果说这是一个意外事件,那倒也是一个关于算法失控但却没有造成什么损害的奇事。但差不多在一年以前,还发生过一件比它奇怪得多的事。
2010年5月6日纽约时间上午10点左右,美国股市大跌2.5%,损失惨重。
但事情很快由糟糕透顶发展成令人费解。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点42分,股市剧烈波动后进入自由落体状态。2点47分,仅仅300秒之后,道琼斯指数下跌达998.5点,为其有史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全球最受重视的股票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走势看起来就像是被人恶搞了一样。近1万亿美元的财富就这样蒸发了。
......
某些股票的每股购入价狂跌至1美分,让好多资产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一名不文,但却在数秒之内又反弹回30美元或40美元的股价。还有些股票猛然飙升。某一刻苹果的每股成交价高达10万美元(从约250美元一股开始上涨)。美股陷入剧烈动荡,无人知晓原因。不管问题出在哪里,总之不能全部归结到某个有严重错误的交易单或是某个流氓交易员。这场动荡来得如此迅疾,有些交易员或市场观察者或许就在上个厕所或喝杯咖啡的时间里完全错过了千点大跌又急速反弹的一幕。
关于闪电崩盘的确切成因仍然众说纷纭。有人把矛头指向堪萨斯城的一位财富投资经理人,他的算法过快出售掉价值40亿美元的股指期货,导致其他算法跟风。有人指责一伙不明交易商合谋共同利用算法打压股价。有人认为这不过是老式的恐慌造成的,跟1929年的大崩盘不无相似之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为不受人类管束的算法占据了市场,不到一秒内独立下单并完成交易,股价波动幅度不可能如此之大,波动速度也不可能如此之快。但这样的算法确实统治了市场。
算法通常都是按设定好的方式运行,有的安静地交易,有的(如亚马逊的算法)根据供需关系给书定价。但算法一旦处于失控的状态,就有可能做出怪异的事。随着越来越多的算法被引入来控制我们的世界,我们便会弄不清谁或是什么在幕后操纵。这早已成为了现实,算法在不知不觉中悄悄侵入我们的世界,直到有一天闪电崩盘将我们惊醒。
闪电崩盘使算法上了晚间新闻,但它并未就此消失。它很快又出现在关于约会、购物、娱乐和就医等任何你可以想到的领域的故事中。闪电崩盘只是预示了一个更大的趋势:算法掌控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