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众说纷纭的安邦……这里有一些信息点仅供参考
这几天,中国财经界的一大热词是“安邦”。一面是民生银行行长辞职、各种传闻,一面是安邦欲入主的激烈的“敲门声”。去年10月,虎嗅已发了一篇文章,《 来认识下买下纽约地标华尔道夫酒店的安邦保险 》,而最近的《国际金融报》更加具体地描述了安邦。这报道这么说:
这家在本土寿险市场位居第八的保险公司,去年以来无比强势地在全球疯狂扫货,手笔之大令人侧目。相关统计显示,“有钱任性”的安邦集团2014年“撒钱”超过400亿元,同时其注册资本也在2014年两度扩充,从120亿元增至619亿元。在国外,安邦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100%股权,并购德尔塔·劳埃德比利时银行,此外更是一掷千金地从希尔顿手中接盘久负盛名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而在国内,安邦同样是频频“出镜”,将民生、招行、金地等公司的股份收入囊中,持仓A股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一年内上了好几次头条。
10家子公司、近万亿元资产规模、619亿元资本金,实现这一切,安邦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纳闷:一家最初注册资本仅为5亿人民币、一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保险公司,凭什么能够实现如此迅速的崛起?
还有关于安邦更具体的消息么?以下是虎嗅从《南方周末》与财新中摘出来的某些信息,仅供读者了解。下文引号部分为原文。
《南方周末》怎么说?
1月29日,《南方周末》发文《安邦真相》揭露了安邦成立十余年的扩张,涉及到背后复杂股权、资本收购等问题,提到了以下几点信息:
1. “安邦有那种能力,可以推着监管往前走,包括修订法规。”
A 规定为其量身定制。
比如,下降的保费收入与及时的电话营销牌照。
2008年,安邦的保费收入突然下降,“未能跑赢行业当年的平均水准—2008年安邦财险保费收入48.18亿元,同比下降16.24%,而同期财产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增加了17.24%……或有巧合的是,陷入低迷之时,监管层的政策利好也’适时而来’。”
还有安邦第一个获批开展电话销售业务一事:
“2008年12月24日,中国保监会批准安邦保险,在其37家分公司1300余家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在当时全国几十家财产保险公司里,安邦是第一家获批’同时在全国所有省份开展电话营销’的企业。包括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这些保险业的’老大哥’,乃至央企’人保股份’在内的保险公司,都还只能在部分省市进行电话营销。”
再比如修改的准入年限和紧接许可成立的资管公司:
“2011年4月7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的通知’(保监发〔2011〕19号)。这个规定涉及六项调整,多数是提高原有的标准,只有一项是降低,即’设立方需经营保险业务8年以上’,变为’5年以上’。……
规定甫一出台,保监会即在十天后,批复同意筹建安邦资管公司,这也是新规定下第一家批复成立的资管公司。而如果按照旧有条款,成立于2004年9月的安邦,需要等到2012年9月,才有资格设立资管公司。”
总之安邦在政策方面,如鱼得水。
B 牌照拿全。
安邦首先从车险做起:2005年与上海通用汽车签订合作协议,代理通用诸多4S店点车险销售。
而安邦在一年内完成了业务网络在全国的铺设,一位保监会官员认为这相当不容易,因为“‘保险业类似银行业,开设分支机构时,需要得到各地保监局的审批核准。’”
“2010年6月,筹备多年的安邦人寿宣告成立,起始注册资本37.9亿元。至此,在实行严格的行政审批及分险种牌照管理的保险界,安邦已拥有了财产险、人寿险和健康险三张牌照……
随着安邦财险、安邦养老保险相继成立,安邦集团至此成为拥有全牌照经营的综合性保险集团。”
“除手握保险业全牌照之外,在国内,安邦还持有银行、金融租赁等数张金融牌照,收购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完成,只待监管层批准。”
2. 不断扩张的资本、马不停蹄的并购和投资
2005年的6月18日,安邦保险进行了第一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16.9亿元。
2006年5月15日,安邦再一次增资扩股,将注册资本扩充至37.9亿元。中石化首次入资。
2007年5月25日,安邦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至46亿元。
仅仅11天之后,安邦保险第四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至51亿元。在第三、四次增资扩股过程中,上汽、中石化的股权不断被稀释。
2010年起,安邦开始大手笔并购,但同时也在通过并购来提高资本总量以进行更多的投资。比如:“安邦保险更是以56亿元,收购了总资产超过1600亿元的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农商行)3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但收购成都农商行并将资产“合并报表”后,安邦保险总资产一举突破了2000亿元。”
行业对此有评价,“‘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总资产的增加,不仅意味着安邦整体实力的增加;而且,根据保监会的规定,安邦被允许花出更多的钱,去进行更多的投资。’”
现在,安邦的注册资本现已经增至619亿元,跃居国内保险公司之首。一个成立刚过10年的公司现在已经远远甩下行业其他大佬,其速度让人乍舌。
3. 注册机构一变再变
2006年,安邦注册机构由宁波市工商局,变更到国家工商总局;2009年又一次变更了注册地,由国家工商总局变更到北京市工商局。
4. 频繁的人事变动,和重量级董事人物
说起安邦的背景,有几个绕不开的名字(排名按姓氏拼音):
陈小鲁,陈毅之子;
吴小晖,卓苒丈夫(财新消息称“夫妻关系已确认中止”);
朱云来,朱镕基之子,前中金公司总裁;
卓苒,邓小平外孙女。
创立时,在7家发起股东中陈小鲁掌握3家公司,手持4家公司股权。7位董事中其中一位是“吴光辉”。
“成立一个多月后,安邦保险即在宁波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增选朱云来、龙永图、刘晓光、董一冰4人进入董事会。”
——朱云来被挂名董事职务超过10年,后来安邦称工商登记出错。在朱云来的强烈要求下,2014年9月25日,安邦终于更新了工商资料,不再将朱云来列为公司董事。
而龙永图为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刘晓光时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总经理。
2013年11月19日,安邦集团进行重大人事调整。
“吴光辉”名字消失。“上汽的胡茂元,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退出董事会的还有解正林、刘榕、龙永图3人。而吴小晖则走上前台,一肩挑起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三个职务。孙沛城、王新棣与朱艺成为新的董事,……三位新董事,均为原中国保监会官员。”
2014年9月25日,安邦集团又一次调整董事会。
“孙沛城、王新棣,在当了不到11个月的独立董事后,亦双双退出。……’这与中央强力推动’官员独董’离任有关,尽管安邦不属于上市公司。’一位安邦的内部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5. 错综复杂的股权直指吴家
安邦的股东由2004年创始时的7家,2006年中石化入股时的8家,再增至17家,到现在的39家:
“2014年1月27日,安邦集团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注册资本金增加至300亿元。新增的180亿元,’全部应以人民币现金认购’,由17家新加入的股东承担。……安邦两个原有的国有股股东,上汽和中石化,这回干脆缺席了股东大会。……
2014年9月16日,安邦集团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注册资本扩充到619亿元。安邦的股东数,至此多达39个,全部为法人股东。”
“吴晓霞、吴晓薏、吴家齐等吴氏名字,在法定代表人或高管中反复出现。而有一些公司的住所,则又’恰好’与安邦分支机构的场所重合,比如安邦在西南地区的总部办公楼—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966号2栋,就至少’聚集’了6家股东或股东的股东。”
“多位与安邦无关的投资公司管理者、金融律师,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很可能一些新股东只不过是老股东的代持人而已,这种操作方式,在业界屡见不鲜。”
不过,2月2日凌晨 《南方周末》官网发表致歉声明
“本报1月29日关于安邦保险的相关报道,信息核实有不实之处,就此对安邦保险集团及主要负责人致歉。”
现在《安邦真相》一文在官网已不可找。但该致歉声明甚不专业,并没有标明是哪处地方是“不实”之处。所以上文内容也只是仅供参考。
《新世纪周刊》说了什么?
2月2日, 财新 《新世纪》发文《安邦大冒险》,提到了以下几点信息:
1、陈小鲁否认为安邦“实际控制人”
陈小鲁在社交媒体中对《南方周末》“陈小鲁为’安邦实际控制人’”的说法进行了否定:
“我希望是实际控制人,可以给诸友发大红包!我与小晖合作快15年,就是顾问,一咨询,二站台,无股份,无工资,不介入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只做战略咨询,如2013年建议安邦收购国外资产,特别是美元资产。如此而已。感谢诸友关心。”
经财新网记者确认为他自己所发,他对此追加言论:
“我和小晖的合作就是站台。什么是站台?就是很多老干部受邀参加一些活动,往那一坐就完了。现在很多红二代也是这样的,钱都不(用)给的。”
“而工商资料显示,目前陈小鲁仍为安邦的9名董事之一。”
——这是否是南周道歉“信息不实之处”的主要原因?
2. 吴小晖为安邦实际控制人
“财新记者查询的工商资料显示,其中多家企业的登记证照的领取人均为黄正。身份证信息显示,黄正为浙江温州人,恰为吴小晖的同乡。黄正也是新增股东之一上海文俊投资的法定代表人。
在31家新增股东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或监事姓名中,可以看到吴家齐、吴家威、吴晓霞、陈德肋等多个自然人反复出现在不同公司中。公开资料显示,吴家齐为北京温州商会会长。陈德肋为天津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副会长、中亚华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另担任多家汽车经销类公司的总经理。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吴家齐、吴晓霞等人均为吴小晖的兄弟姐妹。……”
3.安邦已经与邓家无关
吴小晖第三任妻子是卓苒——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外孙女。
财新此文表示“但目前夫妻关系已确认中止。2014年,因海外媒体多渲染安邦与邓家的关系,邓家曾小范围开会讨论过安邦的事宜,确认已与邓家无关。”
同时,安邦集团新增的31家股东中本有两家公司(彭州盛大投资,北京众志合诚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有卓苒的持股,“但在2014年12月,卓苒已经从这两家的股东名单上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