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手环已经降到“白菜价”了,还能怎么玩?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国内智能手环已经降到“白菜价”了,还能怎么玩?
文/国仁 (硬件再发明)

智能手环,这个智能硬件浪潮推出的代表产物,在深圳的工厂里已越来越廉价化。“现在深圳有工厂给海外OEM的报价已经降到7美元左右。”最近一次和优美科技CEO邵国光聊起这个话题时,他这么说。

7美元合人民币不到50元,在深圳电子市场浸淫多年的邵对此也很震惊。7美元的价格,他觉得既吃惊,又不吃惊。他说:“原以为6个月内市场会走到这一步,没想到快了很多,很有深圳特色”。按照这样的节奏,年内一大批99元甚至更低价位的智能手环产品将会推向市场。

对整个智能硬件行业来讲,价格日趋廉价的智能手环市场出路在哪,还有没有的玩?对此,通过几位行业人士的采访,来一探端倪。

目前手环类产品面临这样几个问题,热闹背后俨然是个“四低”产业:

1、售价低,同质化严重

价格低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一方面国内公司推出的手环产品价格在底部厮杀,另一方面,以Misfit Shine、Fitbit和Jawbone为代表的第一阵营手环厂商,售价还在几百甚至上千元,大有利可图。

导致售价低的原因正在于做法,如邵国光所言,7美元的OEM价格也只是质量一般的产品。这类产品已经具备智能手环的基本功能,比如计步功能,也内置了3轴陀螺仪,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新意,所以价格上不去。

2、门槛低,良莠不齐


售价低的另一个原因是竞争的激烈,现在代工厂的普遍模式为,从上游芯片公司买来方案,贴上PCB板,开模,然后套上一个硅胶套,产品就出来了。至于技术算法,芯片厂商本身都会带一套嵌入式的系统,有基本的算法,OEM公司可做简单修改直接用。

这是典型的赚快钱式的深圳工厂做法,即使7美元的成本,代工厂仍然会有1~1.5美元左右的代工毛利。由于门槛低,后果是出来的产品良莠不齐。

3、销量低,接受度不高

虽然智能设备最近被炒得很热,但在深圳的电子圈里,并没有像当年MTK功能机时代那么兴旺。真正投入的公司数量并不大,整个圈子里,邵国光估计每月出货在20~30万台左右,是很小的规模。

为什么不能大势进入,邵国光说,其中一个原因是,虽然现在进入门槛低,但现在智能手环行业里还没有当年MTK手机那样成熟的完整解决方案,产品体验和需求没有上来,用户接受度也并不高。

4、质量低,缺少精品

做智能手环最难的是什么?不是产品本身的技术,上游芯片厂商已经给你解决了。真正难在2点:

1、产品的制造工艺。

2、产品的后台算法。

以现在口碑不错的Misfit Shine为例,与众不同的设计和全铝高精度制造的工艺,耗费成本极高。后台算法,则更是大小玩家的最大差别所在,邵国光称如果要找国际知名公司进行一套算法的开发,需要百万规模的投入,这显然不是一般赚快钱的小公司愿意选择的方向。邵国光称其公司目前在后台算法团队上的支出超过硬件本身。

目前刚刚开始产品量产的另一家公司历途,其CEO于钦伟跟我讲,其专门聘请的算法开发团队经历半年才搞定其手环的算法,仅此一项投入也在数十万人民币。

正因为这样,目前国内市场还缺少真正“高大上”的智能手环产品,售价也很难拉上来。

智能手环市场出路在哪?

目前的低迷市场背后,正酝酿着智能手环的第二春。从邵国光和于钦伟等行业人士的观点和实践来看,智能手环仍然有的玩,只是出路在这几方面:

1、走海外市场


欧美市场比国内成熟不少,用户接受度高。如果国内有生产制造能力的公司,能与欧美公司对接,OEM是目前最靠谱的盈利方式。邵国光公司的Omate智能表,去年出货量在10万台规模,主要有三个渠道去处,海外OEM代工、ODM和自有品牌。

其中,自有品牌只占到1/3,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卖向海外市场,仅通过KickStart这样的众筹平台,卖出了1万多台,而国内市场各个渠道加起来,也只有数千台。

2、下探到三四线城市

于钦伟从传统平板电脑开始进入智能穿戴产品市场,其第一代产品还未开售,据他讲已有10万台左右的预估订购量。渠道主要来自其过去积累的传统国代省代商、电商渠道、自有电商平台。

他的一个心得是,智能手环产品,在一二线城市,概念已经被炒烂,加上有Fitbit、Jawbone这样的海外明星产品,国内产品接受度很低,但是从经销商的反馈来看,在3~4线城市的用户对智能手环的接受比预期高,特别是在价格上,对399元的前期调研价格,接受度已经很高。

3、走垂直高端市场

再有一个出路则是在垂直定制市场,这方面的要求是产品在细分领域的功能要做好才行。细分市场的特点是用户非常精准,需求更强。

其实去年Omate国内几千台的销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同宝宝树合作的孕妇专用智能手表,加入了孕期相关检测功能和提醒,这是相对精准的一个市场,同样手环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最近世纪佳缘要做的智能手环是另一个垂直领域的例子,据说其产品采用了多种首饰加工工艺,最终组装环节是在给Dio代工的工厂完成的。走垂直领域市场,还有一个好处是价格定的比价高,也会有比较好的接受度。

4、互联网公司收割


最后一个能够真正让智能手环走向大众市场的是互联网大公司,以百度小米腾讯等为首。互联网公司因为其真正诉求在获得用户和智能穿戴设备这个互联网入口和数据,由此产生新的盈利点,因此对产品本身可以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一是保证产品的质量,二也能把服务和后台算法做好。同时,用户又真正享受到了实惠。

但互联网公司做智能硬件,不是深圳小型代工厂商所能做的,连优美科技这样的公司也对接互联网公司的单兴趣不大,邵国光去年曾和雷军谈过,但考虑要对互联网公司投入的资源过多,而且不想把鸡蛋压在一个篮子里,最终没有接下小米手环的单。他认为最适合的,还是像富士康这样的大IT公司,可以投入更多资源,满足IT厂商的对产品细节的要求。

据业内人士讲,富士康也已经布局智能穿戴产品多年,在工厂内就设置了数千台测试设备,主要在做数据采集方面的测试。

总结:

总的来看,现在智能手环进入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廉价的产品已经被OEM厂商将成本做到白菜价,数月之内会出现一大批售价百元左右的产品。另一边,在工艺和后台算法更可靠的海外精品,却在以高价在国内市场掘金。

这样的情况下,智能手环还是有的玩,但面临一次做法上的蜕变。向海外市场、垂直领域、三四线城市下探的同时,做出真正的精品,让穿戴手环能做到真正首饰级的佩戴体验,而非一个廉价的塑料玩物。

我的微信公众号:newhard,欢迎大家关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向作者提问 加入文集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