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三方支付平台“跪求”P2P进行资金托管?
随着监管机构对于P2P行业监管目标的逐渐明确,从去年开始,对P2P行业的监管基本原则从不能建立资金池,不能非法融资,到近期银监会官员在某次论坛上公开的几个P2P行业最新的监管趋势,包括
平台不能做信用中介,而应该是信息中介,平台要透明公开,及时披露信息,以及平台要实行第三方的账户管理,保证资金安全。
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P2P平台的账户问题,目前行业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模式,在运营方式也是各有差异,其中关于P2P平台账户的管理问题一直是平台安全性的主要考量指标,而
目前大多数平台宣称的第三方账户管理,其实也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第三方账户的监管。
为什么这么说?由于国内支付行业的特殊性,
目前具有支付运营牌照的,除了传统的银行账户进行企业和个人之间资金往来的汇兑和账户管理之外,另一个主要的途径就是众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对于银行的政府兜底性的账户管理性质而言,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对价能力相对弱一些,对市场账户管理的客户需求也不需要设定很高的准入门槛。
也就是说,第三方支付对于P2P行业的准入门槛,在账户管理上相对更低一些。
既然是这样,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提供P2P平台账户第三方管理的就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了。
银行由于受到银监会的严格业务监管,虽然是存在账户托管、账户存管等具体的服务性业务,但是受到市场性风险因素的影响,银行一般是不对P2P平台提供严格意义上的账户托管服务,即便是有,也是少数的几个银行旗下或者是有银行资源背景的P2P平台,如开鑫贷和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但是一般的P2P平台还享受不到这么“尊贵”的服务。
而第三方支付为什么对P2P行业这么受欢迎呢?一个是利益的驱动,一个是行业内的激烈竞争。
第三方支付目前国内已经有200多张牌照,而不论是线上的互联网支付,预付开还是线下的收单业务,都面临严重的市场竞争压力。
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一个核心的指标就是账户中的沉淀资金,账户的资金流量,并通过手续费和管理费的形式获益。
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账户是托管在银行的,账户的流量越大,对银行的议价权也就越高。也正因为如此,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争抢P2P平台的账户管理服务,以提高支付平台的现金流量。
这其实就是一场账户争夺战的升级。P2P目前虽然不成熟,但却是一个短期内提高支付账户流量的好办法,就目前国内支付行业的市场和格局而言,主要的几个支付巨头在市场上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而其他排名靠后的第三方支付如果这是依靠传统的接入电商、接入其他购物消费场景的方式,很难实现业务发展的逆袭。而P2P平台由于政策和安全性的考虑,包括银行和市场排名靠前的几个平台不一定有意愿提供托管服务,这就为其他支付平台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开发机会。
那么,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管理是不是就意味着低风险?
其实,即便是目前市场上各种账户管理的方式,其本质上并不是无风险的账户托管,而是P2P平台为了提高平台信誉度和可信度,与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合作的“无奈之举”。
目前的各种第三方的账户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简单的渠道模式,即没有实行资金托管,投资人将钱充值到平台或平台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多起平台跑路事件均属此类模式;
二是平台以备付金的形式将资金存管在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此模式下,银行对于账户内的资金流动并无实质监控;
三是设立托管型账户,即在资金存管在第三方的基础上,为投资人和借款人设置虚拟二级账户,实现点对点的资金流动监控,相对安全。
所以,并不是每种“第三方”的账户服务都是具有较高安全水平的账户托管服务,从实践和经验上而言,
银行的托管服务是安全系数最高的
,一方面是实时的资金点对点的监控,一方面是通过二级账户的形式实现了账户的流动性管理,但是目前监管政策还没有最终明确,银行介入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公司与P2P公司的合作,大多是简单的平台开设账户或者是资金存管,但都不是更为安全的资金托管。因此,P2P行业的账户争夺战虽然是升级了,但是各个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管理服务却并非是安全系数最高的,这个在行业规范的前期阶段,也是一种市场化的正常反应。投资者需要明确自身的风险意识,虽然各个支付平台对P2P是竭力欢迎,但是其服务却并非是无风险的。
金融分析师陈凯歌 财经专栏作家 微信公众号samchenka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向作者提问
加入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