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多粥也多的O2O四大发展趋势及创业机会
11月25日,腾讯产品家沙龙邀请到黄渊普讲述媒体视角下的O2O大机会。黄渊普,亿欧网联合创始人,O2O分析师,2014年2月黄渊普创办亿欧网, 2014年6月获得盈开资本数百万元A轮融资。
以下为分享主要内容:
一.O2O不是噱头,是行业大势
有人问,O2O是不是一个噱头?明年就不行了? 说实话,我们也觉得O2O被炒得有点儿火,但我们有充分理由说明这个不仅仅是一个噱头。因为我们看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的这一波大势,肯定会产生新的效应,一种叠加、甚至是累积的效应。
为什么到2014年,O2O才变得这么火?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 2014年4G逐步普及,手机平板成为上网终端,再加上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带来了真正的融合。
十年前大家都在PC端订日常的吃住游等传统行业,整个体验很难达到线上线下对接,更像是一个远距离的预订。携程说他们才是第一家O2O企业,也没错,互联网早期PC的线上线下也有一定联系。但是他们没有进行无缝对接。所以携程最近一直在发展移动端,PC端已经在弱化。
4G加移动终端带来的O2O大时代和过去有本质区别,我们宣传的更多是移动O2O。其实2011年团购崛起以后,O2O就已经兴起了,但当时没有这么火。那时候说O2O,可能会说到美团大战点评,但是现在大量的实体企业、大型集团已经是O2O的主角。
关于O2O大家还有一个误解,就是O2O并不是电商的分支。我们在衡量电商的时候,强调的是交易额。但在衡量O2O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线下受线上影响程度,如果也用交易额去衡量,并不客观。
二.不同于电商,O2O百花齐放
O2O的市场到底有多大?线下的认同、巨头的青睐、投资的热潮,都在带动整个市场快速发展。
我们曾经把所有跟O2O有关的报道收集了一下,发现企业数量已达1000家。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因为大家看电商就会发现,现在除了阿里和京东这两家巨头以外,垂直电商已经大批死去。而O2O明显有别于电商,因为O2O有地域属性,线下服务才是根本,我们会发现,大量的小公司依然有活下来的机会,可以小而美地活着。
所以从生态的角度来讲,电商的生态是大树底下寸草难生,而O2O的生态会是百花齐放。现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不管是餐饮、旅游、家政、美业,还是医疗、房产、社区、婚庆。而且现在有这样一个趋势,由餐饮这种轻决策慢慢向美业、婚嫁这样一种重决策转型。
我相信在接下来几年,这里面会诞生一批上市公司,说得近一点是美团、大众点评可能在半年内上市,说得远一点的也会诞生几家上百亿美元的公司,或者几十家上十亿美元的公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前几年中国网购市场增长迅猛,但现在已整体步入成熟期。早年说要革掉线下的命的阿里和京东,今年也都纷纷地跟线下接洽,阿里投资银泰,京东做京东帮服务店。传统电商以往狂妄的表态越来越少,大家越来越融合,因为大家看到中国商业,线下依然占大头。如果说我们的互联网经济,从最初的信息、娱乐、游戏到电商,那么下一步已经开始轮到O2O。
三.O2O行业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O2O,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趋势:
1)从轻领域到重领域。
我们都知道餐饮O2O市场很大,有2到3万亿,但因为玩家特别多,死亡率特别高。很多聪明的玩家已经在转移阵地,转型做洗衣等更重领域,切细分领域然后扩张,在细分领域站住一个领导地位,以后再图更长远的发展。
2)从提升流量到提升管理。
原先餐厅和商户都相信O2O企业会带来大流量,但后来发现效果没有那么明显,信任度就开始慢慢降低。但线下之所以艰难,一方面因为经济大势不好,更重要的是线下的效率太低。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去想怎么提升线下效率,比如供应链的管理、内部员工的管理等,都代表慢慢向管理转变这样一个趋势。
3)从平台化到交易化。
原先大家一上来都想做信息,模仿赶集、58同城这种信息模式,打造大平台。但做信息根本没钱流到自己帐户,创业公司承担不起。而且连58同城都说未来要58到家,再去做纯信息会比较艰难。所以交易化肯定是未来趋势,团购培养了用户的交易意识,未来甚至二手车等大额交易都会实现。
4)从PC端到移动端。
以上三点统归在一起,肯定是移动端,基于PC端做O2O几乎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作为一家媒体,亿欧网移动端的访问量都是PC端的3.5倍,PC端的流量已经很少了。
四.未来O2O的蓝海在哪?
说了这么多,未来O2O还有哪些机会点?我们把线下传统行业排个序就会发现,整体来说,机票加酒店的机会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它们的标准化低,线上渗透率本身也很高了。
机会更多的是在底层品类,如家政、健康、婚嫁、二手车等。我们今年接触最多的O2O创业公司都集中在汽车领域,包括汽车后服务、汽车养车、上门洗车等,都非常火。最火的两个城市是北京和杭州,因为这两处是人均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城市。除这两个城市外,其他一、二线城市机会依然很大。既然一线城市的热门品类不宜创业,那么为何不转移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
从更实际的角度讲,线上人才(比如说在BAT)的职业上升空间可能差不多了,线下企业在招O2O的总经理或副总裁的职位还蛮多的,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大家去看那些崛起的企业,会发现大部分是具有互联网背景的人做的。虽然现在最多的还是线下大型零售商或一些传统企业在说O2O,但是目前真正走在前面的还是线上这帮人。
我曾经问姚劲波一个问题,未来你觉得在O2O领域,线上背景的人做得好还是线下背景的人做得好?他当时的回答是,明星企业依然来自于线上,因为互联网的人天然地有一种革命者的心态,他们不甘于只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好,他们想的是去敲钟。但他也说,明星企业主要来自线上,更多企业还是来自线下。纯互联网领域老二非死不可,但O2O领域从第二到第十都可以活得比较好。
总归一句话,我觉得O2O刚刚开始。亿欧网今年2月份上线的时候,远没有现在这么火。现在有很多大佬联系我们,向我们打听某个创业者的联系方式,希望有机会投资。之前大家都感慨创业领域僧多粥少,但现在O2O领域僧多粥也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向作者提问
加入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