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肆虐一个多月,奥司他韦为何还一药难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 ,作者:凌馨,原文标题:《从北京到广州,甲流肆虐一月余,奥司他韦为何还一药难求?》,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由北向南,北京爆发“甲流”疫情一个多月后,广东也出现流行高峰。
一位广东居民2023年4月6日表示,她外甥就读的班级,已有十多个学生请了病假,“身边人除了我基本都中招了”。
在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已占门急诊总数10%,其中近60%“甲流”阳性。仅2023年3月27日-4月2日,全国 (未含港澳台) 流感监测网络就上报6010例阳性,南方省份占六成以上。
“抢完布洛芬,抢奥司他韦。”广东的学生家长们又开始讨论去哪儿买药了。这一幕在北京、河北部分地区也曾出现,因为医院“没药了”。在长三角地区,一位社区医生告诉《财经·大健康》,奥司他韦目前尚未恢复供应,他手里一盒也没有。
在北方部分地区,奥司他韦已经在部分药店恢复供应。2016年—2022年上半年,东阳光药占据奥司他韦90%销售额。对石药、齐鲁等其他生产奥司他韦的企业来说,这波短暂的奥司他韦供应短缺是个机会,去抢夺东阳光药当下无暇顾及的市场份额。
全靠“神药”的东阳光药
东阳光药几乎是靠奥司他韦打天下。
截至2022年,它至少有八类药品在售,但一年37.45亿元的营业额,奥司他韦占了31.16亿元,超过八成。
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奥司他韦的原研厂家是罗氏制药,商品名为“达菲”。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共分两大品种,一种是胶囊与达菲为同样的剂型;另一类是颗粒剂,是其独家剂型,也是将东阳光药推向奥司他韦王座的主力。
据药智网数据,2016年到2022年上半年,在医院销售体系内,奥司他韦颗粒剂卖了79.26亿元,胶囊则卖了51.02亿元。
很少见的,奥司他韦颗粒让东阳光药这个仿制药企,占据了比原研药更大的市场份额。2016年—2022年上半年,它的奥司他韦卖了117.6亿元,是罗氏制药的十倍还多。和它前后脚开始仿制“达菲”的上药集团子公司上海中西三维药业,只卖了1.26亿元。
颗粒剂型摸准了中国家长的脉门。“颗粒一般比较适合小朋友,胶囊适合大一些的儿童或成人吃。因为吞服胶囊需要有一定的吞咽力以及食道需要有一定的宽度。”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小儿科医生于科一说。
实际上,如果药物成分完全相同,颗粒与胶囊药效比较一致,副作用往往也比较类似。但在2022年底的布洛芬抢购中,最抢手的,还是给孩子用的两种进口混悬剂,黑市价一度炒到1000元/瓶。
颗粒剂几乎改变了国产仿制奥司他韦的命运 。2005年禽流感疫情全球大流行时,一度供不应求,罗氏制药承压放开专利许可,将奥司他韦先后授权给上海中西三维药业、东阳光药业生产。
一位接近上药集团人士曾向《财经·大健康》表示,禽流感爆发期过后,由于需求不足,上药版“达菲”在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期间“基本没有生产”,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东阳光药做出颗粒剂型的奥司他韦。
这款药也在左右东阳光药的命运。
当奥司他韦中国市场销售额超越原研药三年后,2016年,起步于湖北小城宜昌的东阳光药,登陆港股。到2019年,公司攀上业绩高峰,营收69.48亿元,奥司他韦贡献了95.4%。
东阳光药的股价历史低点出现在2021年11月,为每股3.35港元。这一年,公司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净亏5.88亿元,奥司他韦一共卖了不到5.55亿元。对当年毛利率的大幅下降,东阳光药年报写道,“主要是由于高毛利率的产品可威 (东阳光药奥司他韦商品名) 于报告期销售收入减少以及存货拨备增加所致。”
2022年11月以来,伴随“甲流”疫情,东阳光药重受二级市场青睐。该公司工作人员曾向媒体表示,正三班倒进行生产奥司他韦,确保奥司他韦供应。
原料可能比售价更重要
东阳光药的挑战者已经出现。
至少,在2023年3月底开标的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竞价中,以最低报价中标的博瑞制药,几乎把野心写在了脸上。
博瑞制药对奥司他韦干混悬剂报出了15.99元/瓶 (盒) 的最低价,比东阳光药低两成左右,而国家联采办给出的最高有效申报价为101.4元。第二天,东阳光药股价大跌11.56%。
这与2022年7月那次集采不同,那一次采购的是胶囊剂型,而这次的混悬剂,是儿童用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甚至,它比颗粒更易掌握剂量,更适宜儿童服用。
齐鲁制药有一款混悬剂中选。集团副总裁张汉常曾向媒体表示,相比奥司他韦颗粒,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型在给药方式上有很大竞争优势。因为它能配有量杯和口腔给药器,便于剂量的灵活调整和准确给药,可实现1岁以内需要依体重用药婴幼儿的精准给药。
此外,最早在中国市场推出奥司他韦混悬剂的贝美药业,也以35.11元/瓶 (盒) 的价格中标,这是一家进口厂商的代理商。
东阳光药也在防范竞争者的挑战。2022年7月的奥司他韦胶囊集采中,它报出了0.99元/片的低价。
最新挑战则来自博瑞医药。2016年—2022年上半年,这家企业的奥司他韦院内销售额仅为640万元。但是,它和东阳光药同为中国市场奥司他韦原料药的供应商。
“目前市场上的奥司他韦产品大部分没有自有原料药。”博瑞医药相关负责人在2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称,该公司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明显,可以更快响应突发用药需求。
有制药企业因原料供应不足,将流感爆发期的市场拱手让人。 2023年4月3日,科伦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自家第七批集采中标的奥司他韦江苏市场供应不足,由其他企业进行了正常补充供应,“公司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原料供应亦正在努力改善中”。
根据药智数据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登记数据库检索结果,截至2023年3月7日,当前在国内登记的奥司他韦原料药企业27家,但只有12家获批在上市剂型中使用。
不少企业是按订单量安排产能,不太可能提前囤原料。 奥司他韦胶囊生产企业一品红就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以销定产”,依据销售计划、库存情况等制定生产计划,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实现多品种高效生产,以提高均衡生产水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邓勇分析, 流感存在一个爆发期,非爆发期医院担心完不成集采报量,不敢报,流感来了又不停加订单,但是,流感期间工厂很难满足那么大的供应量。
事实上,目前仍在互联网售药平台平价销售的奥司他韦胶囊,不少都是拥有原料药生产能力的企业,如中山万汉、诺泰生物,以及东阳光药。
金城药业、海正药业的奥司他韦原料药也已申报,处于审评审批阶段。对那些低价中标的大药企来说,这显然比同样生产制剂的企业更靠得住,可以支持它们与东阳光药一争。
(辛颖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 ,作者: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