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杀出“血路” | 牛熊榜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AI制图
新能源内卷,除了光伏,还有锂电池。
现今,赛道拥挤、价格内卷、产能过剩、股价下跌、经营挑战等,充斥着整个锂电行业。整个锂电赛道的淘汰赛还将持续。
不久前,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公开表示,“锂电市场的淘汰正在加速。今年,储能企业有可能淘汰掉50%,动力电池企业到今年年底可能不会超过40家,且明后年仍将是加速淘汰的阶段。”
在盈利周期下行,宁德、比亚迪仍保持锂电池双龙头的地位。而亿纬锂能董事长也曾说过,“二三线锂厂商也卷不过宁德、比亚迪等龙头企业。”
比起龙头企业,二三线锂电厂商如何生存下去,如何寻找破局之路,更是耐人寻味。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前不久,鹏辉能源抢先发布全固态电池产品,企图弯道超车。 而另一家二线厂商,亿纬锂能则采用了另一种策略,发力内卷程度较低的储能业务,成为了全球储能第2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储能老二
2024年上半年,亿纬锂能新晋为储能老二,同是取得动力电池第9的成绩。
在储能领域,据InfoLink,上半年亿纬锂能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2,较2023年排名前进一名,在出货量上与三、四五名拉开了一些差距。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与比亚迪分别位列前5名。
(数据来源:InfoLink)
在动力电池领域,据GGII统计,2024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TOP10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松下、中创新航、SKon、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合计装机约317.8GWh,占动力总装机量的92%。
可见,上半年亿纬锂能的破局点主要依靠于储能电池。
从亿纬锂能上半年的营收占比来看,公司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分别占比为41.52%、35.89%、22.39%。其中,储能电池的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33.50%提升到2024年上半年的35.89%,逼近了动力电池。
另外,在出货量方面,2024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3.54GWh,同比增长7.03%;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0.95GWh,同比增长133.18%。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接近2023年整年的出货量26.29GWh。
那么,亿纬锂能为何能够在储能电池上寻求破局之路呢?
妙投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储能电芯行业发展较快;另一方面亿纬锂能依靠率先入局,其签订的储能订单也开始放量了。
1.储能电芯行业增速,快于动力电池
2024年上半年储能电芯市场先降后升,总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3.6%。根据InfoLink数据,2024上半年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114.5GWh,其中大储(含工商业)、小储(含通讯)分别为101.9GWh与12.6GWh。
根据储能网,中国电池企业24年上半年海外订单超38GWh。其中,欧美、中东等海外市场因具备较大的市场需求及较高的利润空间,成为中国多家储能企业重点布局的海外市场。
而动力电池增速却小于储能电池增速。根据韩国机构SNEResearch,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量达到364.6GWh,同比大幅增长22.3%。
此外,储能电池的竞争格局未定,更适合亿纬锂能等二三线厂商寻找突破口。
2.国内争规模,海外赚利润
据亿纬锂能投资关系表,上半年储能电池从出货角度看,国内和海外占比约是7:3,从毛利率来看,海外的毛利率比国内高。
在国内市场,亿纬锂能频繁参与央企、国企的大规模储能招标项目。例如:亿纬动力成功中标上半年规模最大新华水电5.2GWh储能系统集采项目。此外,公司还与海得智慧能源、林洋储能、晶科储能签订了总计约19GWh的战略合作协议。
在海外市场,公司拓展了不少海外储能大客户。例如:2023年,公司与Powin再续合作,增加供应量至10GWh,预计分三年交付。同时,公司还拓展了新客户ABS,签订了13.4GWh储能订单,预计分五年交付。这些订单已逐步进入释放期,使得亿纬锂能出货量大幅度提升。
总体来看,储能业务是亿纬锂能上半年最大的亮点,也给其他二三线厂商走出破局之路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二、储能并非高枕无忧
对于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亿纬锂能认为这是由国内及海外旺盛的装机需求推动的。
根据InfoLink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达266GWh,同比增速35.2%。
目前,公司储能产能已经是满产状态,从下半年在手订单需求看,预计依然满产。此外,公司未来还将努力维持并且进一步拓展现有的市占率。
然而,储能市场也在逐渐泛红。
据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储能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就已超过4万家,近两年多以来,储能产业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更是高达15万余家,截至今年6月,储能企业总量已接近20万家。
另外,家电企业跨界储能行业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与前2年光伏行业迎来跨界者如出一辙。
近几年,海信、美的、海尔、格力等家电企业认为家电与新能源有商业模式上的共通之处,可以对原来的渠道、客户资源、机制等进行复用,寻找所谓的“第2增长曲线”也纷纷下场,不断加大对储能领域的投入力度。
与此同时,储能价格持续走低。
据SMM显示,截至2024年9月20日储能方形铁锂电池(100Ah)、储能方形铁锂电池(280Ah)分别为0.38元/Wh、0.31元/Wh,较2024年初以来跌幅分别达到17.39%、29.55%。
在此背景下,储能企业不得不卷“高性价比”了。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储能项目竞标的“门槛”也不断提高,体现在产能、过往储能电芯供货业绩等方面。
例如:在2024年7月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高达14.54GWh储能电芯的采招项目中,标段二、的资质要求:电池芯品牌原厂年产能不低于5GWh,具有2022年1月1日起至应答截止日不小于2GWh的280Ah电力储能电池芯供货业绩。
可见,储能企业的马太效应也开始显现,后发企业想弯道超车也更难了。现在,想跨界进入储能的企业要谨慎了。
在锂电下行周期下,亿纬锂能饿不死,但也撑不饱。如果宁德时代是靠天吃饭,亿纬锂能比宁德差点,比其他二三线厂商要好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中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