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投资大佬的10条判断与预测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南七道 ,作者:南七道(环球旅行的商业博主),原文标题:《重磅推荐:投资大佬的10条判断与预测》,题图来自:AI生成


今天和老友在他香港的办公室对谈。他是数字货币领域的大佬,人特别低调,不愿意露脸,不愿意拍视频,但他的很多分析非常有价值,我仅列举10条:


1. 同样是金融中心,相比起新加坡、日本,香港金融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略胜一筹,所以有很多资金回流的现象。最近港股上涨也是表现之一。


2. 新加坡不是只依赖金融,还有航运、制造等,香港更依赖金融。很多人以为新加坡的金融开放性,对数字货币友好,其实是一场误解,新加坡在金融政策上相当谨慎甚至保守。日本即使有一些新政策,更多也是旧的财团控制,相比起来,香港更有创新性。


因为前几年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金融波动很大。港府更希望在金融创新和开放上,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包括4月8号的香港加密金融论坛的举办等。仅仅从现在高才优才等人才吸引的政策力度上,就可以看出港府希望能扳回一局,新加坡的PR政策,完全是开盲盒,主动权和标准都是未知数。而且香港的池子更大,这种措施正在起作用。


3. 不管是区块链还是AI创新,别指望一场技术创新,能让社会进入到理想国的状态。种种历史现实表明,在技术之上的是政权。新的技术发展到一定规模,要么被收编,和旧势力媾和,要么被打压一段时间后收编,没有第三种可能性。所以就会出现了美国和巴西总统家族公开发币敛财,不缺钱的头部交易所,要寻找中东财团融资。


新钱和老钱最终殊途同归。新钱因为技术创新,迅速积累了财富,老钱因为掌握了政权,有话语权。新钱以挑战旧秩序为口号,引发了关注和开辟了新赛道,积累了财富,最终他们相遇时,表面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其实不过是谈判媾和的砝码,最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最终融合为一体。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就有人情世故,就有各种交易,于是老钱和新钱开始融合,变成更有势力的政治经济体。这样的戏码,在历史上反复上演。


4. 在区块链投资上,确定性强的还是比特币和以太坊,可能还会有波动性,但长期趋势不变。很多在数字货币领域赚了钱的人,也会分散投资其他资产。要警惕区块链领域,那些特别多的新名词和新花样、新项目,大概率是为了糊弄人再收割你。


5. 技术创新很好,会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但会让贫富差距更大,特别是掌握AI技术的精英,更好地控制甚至剥削大众,大众进一步沦为生产资料和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小部分草根抓住机会,实现财富的增长,甚至阶级跃迁,但大多都会被忽悠,变成生产资料,为别人的财富自由做贡献。


6.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元宇宙等热门概念,现在几乎没人提了,当时Facebook改名叫META,甚至有投资机构把公司名字都改成了DAO,以显示全力以赴押注区块链的决心。但现在每一家投资机构,只讨论AI了。


当然元宇宙等这些技术,为现在AI发展也做了一些铺垫和渲染。从历史来看,阶段性技术概念泡沫一直存在,不用太焦虑,太担心自己跟不上。当然适当了解学习很有必要,但过度洗脑后的焦虑,很可能是被他人收割的前奏。


7. 一定要多去不同国家走走,和当地创业者和民众聊聊,会对投资和趋势有更立体的认知和感觉。互联网和手机,会进一步迎合和强化大多数人的偏见。让人变得更封闭而不自知。比如大家对新加坡的认识,存在着很多误解和滤镜,只有长时间在那生活和工作的人,才会理解。


其实没有一个国家,是完全适合一个人的,大概率是不同的阶段,为了满足不同的诉求,比如教育养老等,适合待在不同的地方。


8. 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初衷是去中心化,构建一个更平等的世界。和法币相比,比特币确实更公平,更去中心化,无法增发,不会像法币那样任意增发和放水,导致贬值和收割。但是现在大国、大财团和比特币的大机构,一起逐渐开始操控和掌握比特币等游戏规则的各个环节。比特币开始有中心化的趋势。


9. 以前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政策上,全世界只有两种政策:一是白名单政策,符合一定标准就可以做,甚至热烈欢迎。一种是黑名单,绝对禁止。现在出现了第三种,就是灰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区块链已经成了潮流,无法回避和禁绝。但是这给主导政策的人大量寻租空间,也让行业从业者充满了不确定性。


10. 很多活跃的区块链大佬,表面风光,但背后有各种麻烦和不确定性,其实他们在这个星球上,可去的安全地区并不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南七道 ,作者:南七道(环球旅行的商业博主)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