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动物+温控+代糖】消费升级趋势下,代糖迎来哪些新机遇?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4月26日的3篇精选研报: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企业的出海前景如何?

 

本文选自:平安证券-《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模式动物行业解析及标的梳理:创新带动需求扩张,出海提供额外增量》

 

本文核心观点:


1、模式动物广泛应用在生物学研究中,其新兴分支基因修饰动物是重要发展方向。

2、科研端研究和工业端药品研发促进基因修饰动物模型需求增长,技术突破提升可及性。

3、欧美市场空间广阔,国内企业具有三方面竞争力,出海蓄势待发。

3、风险提示:技术更替不及时风险;研发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海外拓展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一、模式动物应用广泛,基因修饰动物是其新兴分支

 

1、模式动物,是实验动物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模仿人类疾病的各个方面,帮助科研人员获得有关疾病及其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资料。

 

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表型分析以及药效分析与评价等领域。模式动物包括众多种类,其中小鼠的应用最为广泛。

 

2、基因修饰动物 ,是模式动物的一类细分,利用各种基因编辑技术把目的DNA片段导入或删除,通过基因修改构造出能够模拟人类特定生理、病理、细胞特征的生物模型。

 

基因修饰动物的优势:功能强大、技术壁垒高、契合研发需求,是目前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技术+模式更替打破供给瓶颈,创新带动需求扩张

 

1、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快速发展则源自 ES打靶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的突破。这两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基因编辑模型的可及性 ,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2、国内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将研发环节前置,将众多原本依靠定制生产的模型标准化、产品化。 交付周期短,产品价格低,有利于激发市场需求。

 

3、驱动因素:科研端的学术研究、工业端的药品开发。

 

科研市场上,受益于经费的增长和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由高校、研究机构自给自足的模式动物平台,转向专业化的商业机构承接。

 

工业市场上,需求方为药企、CRO公司,经费主要来自企业研发投入或融资金额。客户追求效率,动物模型基本靠外购获取。

 

三、欧美市场空间广阔,业务出海蓄势待发

 

2019年,全球模式动物及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46亿美元(2015-2019CAGR7.8%),其中小鼠模型近74.5亿美元,占51%。

 

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难度和复杂度加深,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同时,由于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个性化定制需求比例高,故单价普遍更高。

 

根据GMI的《AnimalModelMarketReport,2026》,2019年全球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约占动物模型服务市场的68%。预计到2023年时市场将增长至141亿美元,2015-2023年CAGR约为9.34%,增速略快于整体动物模型市场。

 

尽管起步较晚,国内模式动物产业发展迅速,品类数量、产品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国内企业具有价格更低、品类更新和服务更好三方面优势,成为出海竞争力的所在。

 

目前国内多家模式动物企业已在积极开拓全球市场,部分先行者已取得初步成绩。

 

储能将带来温控新需求


本文选自:国海证券-《电气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储能报告系列之三,储能助力温控企业开启重要增长极》

 

本文核心观点:

 

1、随着储能系统朝大容量、高倍率发展,储能系统产热量将不断上升,温控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2、在储能盈利改善、调峰调频等大型储能需求提升、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受到重视等因素推动下,液冷渗透率有望提升。

3、预计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91.00亿元,其中风冷、液冷占比分别为46.83%、53.17%。2021-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温控市场规模CAGR达103.65%。

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液冷技术应用不及预期;竞争格局加剧;技术迭代超预期;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重点关注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

 

一、温控是储能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1、储能电站事故频发,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储能电站事故主要原因在于: 锂电池自身及管理系统缺陷、锂电池内部热失控、充放电散热不畅。

 

2、温控是储能系统热管理执行者,保持储能电池运行适宜温湿度状态。

 

3、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量高增+配储比例提升,驱动调峰用储能系统容量不断扩大,且储能系统工作时长持续提升, 系统内部累积产热量提升,温控环节需求扩大。

 

二、储能温控中液冷技术渗透率预计持续提升

 

储能温控技术以风冷、液冷为主,热管、相变在研,由于液体比热容及导热系数都高于空气,更适用于高功率的储能系统、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

 

三、多成长赛道共促温控行业持续增长

 

1、储能仍处于早期阶段,储能温控企业均从其他赛道切入,主要以精密温控企业、新能源车温控企业、工业温控企业行业为主。

 

2、未来十年将全球投资2620亿美元部署345GW的储能系统, 下游需求旺盛 ,带动温控需求高增长。

 

3、大型储能具有容量大、运行环境复杂等特点, 对温控系统要求更高 ,有望提升液冷比重。

 

4、工商业储能仍需温控,家储温控需求相对较低。 数据中心温控能耗高,温控节能是降低PUE的关键。5G基站增长空间大,高散热推动温控需求高增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液冷已成主流。

 

四、温控行业市场空间测算

 

1、预计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91.00亿元; 其中风冷、液冷占比分别为46.83%、53.17%;2021-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温控市场规模CAGR达103.65%。

 

2 、预计2025年其他赛道温控市场总计达到2446亿元 ;2021-2025年CAGR达15.19%。

 

五、储能温控行业分析

 

1、相较于精密温控、新能源车温控、工业温控行业, 目前储能行业属于发展初期,因此储能温控存量小,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7.88亿元,占比仅为0.54%。

 

2、各细分赛道龙头分别为: ①精密温控:英维克、申菱股份;②新能源车温控:松芝股份、奥特佳;③工业冷却:高澜股份、同飞股份

 

3、短期内主流企业受益于先发优势,技术相似性和可迁移性决定储能温控切入速度。中期看定制化能力。长期有望走向标准化。

 

消费升级趋势下,代糖迎来发展新机遇

 

本文选自:国金证券-《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研究:代糖,消费升级趋势下,产品百花齐放》

 

本文核心观点:

 

1、消费升级驱动叠加食品饮料厂大力推广,我国代糖行业将迎来发展新阶段。

2、甜味剂需求呈现结构型变化,赤藓糖醇、阿洛酮糖、三氯蔗糖将脱颖而出

3、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格局加剧,产品价格下跌;甜味剂需求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风险。

 

一、代糖消费空间广阔

 

1、2019年世界食糖的消费总量约为17414万吨,中国的食糖需求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食糖自给率在60%-70%之间。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食糖进口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1kg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

 

2、中国食用糖60%左右集中于食品工业,40%左右集中于居民日常消费。食品工业用糖量的91%用于下游含糖食品生产, 其中饮料产业多年维持增长态势,是未来代糖产品的主要市场。

 

二、消费升级趋势下,代糖行业迎来发展

 

1、糖类物质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降糖上升至国家管控层面,多数国家征税控糖。 全球多地区和企业响应代糖政策。

 

2、代糖饮料成为一种消费趋势,企业纷纷推出代糖产品。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无糖可乐, 不仅增加低卡卖点,并能显着降低企业成本。

 

3、参考日本无糖饮料产业发展历史, 我国代糖饮料渗透率中短期有望提升至20%,长期有望提升至40%以上, 成长空间十分广阔。

 

4、我国代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6.6亿元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117.8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到达276.6亿元左右,复合增速预计达24.2%。

 

三、甜味剂产品百花齐放

 

1、 甜味剂 具有以下特点:1)增加甜度,降低成本;2)减少不良口味,增加风味;3)提高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根据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人工高倍甜味剂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2020年-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9%。

 

2、 赤藓糖醇 未来需求呈现高速增长,元气森林带动赤藓糖醇发展。赤藓糖醇具有以下特点:1)赤藓糖醇热量极低;2)甜味纯正,甜度约为蔗糖的70%-80%;3)高耐受,无毒副作用的安全甜味剂。4)技术壁垒高。

 

3、 阿洛酮糖 具有以下特点:1)阿洛酮糖可以降低血糖;2)阿洛酮糖医疗用途广泛,潜力巨大;3)阿洛酮糖口感甜度与蔗糖极为相似,同时可发生美拉德反应,在烘焙领域应用潜力巨大;4)阿洛酮糖是无耐受,无毒副作用的安全甜味剂,国内审批可期。

 

4、 三氯蔗糖 ,需求稳定增长。1)根据研究组数据,全球三氯蔗糖的需求量从2009年的2500吨增值至2020年的1.3万吨,11年间需求量增长5倍以上,目前全球三氯蔗糖需求增速在15-20%左右。2)全球三氯蔗糖产能集中在中国,未来集中度有望提升。

 

5、 安赛蜜, 整体平稳增长。1)2020-2021年,安赛蜜价格整体稳中向上,目前安赛蜜约8万/吨。2)安赛蜜的主要生产厂家有 金禾实业、德国Nutrinova、江苏维多和亚邦股份。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