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大潮前,证券公司如何实现屌丝的逆袭
互联网金融毋庸置疑是2013年金融业的最热的话题之一,2014年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片喧嚣和狂热中,有欢呼新时代的来临,有彷徨不知所措,也不乏冷静旁观,甚至冷眼冷言。大量的思考,每天都有新的文章,对旧的观点的辩驳推翻,更新的观点面市。大概因如此影响范围深度巨大的变化之前,多数人都无法预见全貌,犹如一个庞大的拼图,每个人都只能握着其中的一片。
本文试图在另一个视角对互联网金融尝试新的解读,提供另外一片拼图,尤其在甚嚣尘上的一片互联网理念和思维层面的讨论在外,尝试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新的见解:中小型金融公司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前,如何面对和如何生存,甚至逆袭。
1,为什么金融互联网,余额宝一触即燃?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大家都有不同的定义,简单的就是信息点对点的快速传播,形成网状的结构。互联网,它“天然反垄断、普惠、开放、透明”1。这样的本质产生几个必然结果:
1)不对称信息逐渐消失,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利润也逐步消失,这其中也包括垄断的利润。尤其是行业进入壁垒的垄断,已经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铁律也在信息高度透明化之下,现出自身的不合理的地方。常识不断地被再认识,进而颠覆。
2)个人客户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博弈能力越来越强。举例而言,单个客户点对点分享信息,接受信息的人再度点对对网络化传播,因此单个客户的体验可瞬间数量级得扩撒而广受关注。客户因此与商家的博弈能力逐步提升。再举例,团购,由单个的众多小个人客户发起,聚众,而后与商家达成大幅打折的优惠。等等。
3)极致用户体验。用手投票比用脚投票更容易。当交易门槛和费用降为零,客户可以随进随出,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增强用户体验,才能留住客户,延长供应链,创造价值。
这是群体乌合之众显示影响力的时代,屌丝和长尾成了关键词。这是互联网金融蔓延的基础,而余额宝这么快速的爆炸式膨胀却不仅仅是这个原因。
“机会总在有人抱怨的地方”,翻译成市场营销的话语,抱怨就意味着新的需求,意味着新的市场机会。在中国可以值得抱怨的地方很多,但是银行一定是其中一个,“ICBC:爱存不存”,垄断国企带来的高高在上的姿势,加之国家对银行利率奇葩式管制,带来奇葩式的利差暴利。
余额宝的爆发,源于互联网自身的影响力,施加中国高度管制的金融市场,两股力量的合力,产生爆发式的力量。原来雷打不动坐地收钱的经营模式,在金融市场化和互联网新生力量阿里余额宝的双重冲击下,瞬间爆发出强大的力量,类似硬生生的活期利率提高到了5%。
2,十年后金融业还剩下什么?
在金融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冲击下,行业的变化的宽度和深度都将超过我们想象。
目前在各类牌照的限制下,看是相安无事,一旦牌照放开,格局随时可能大变。即便牌照不能完全放开,收购兼并也不可避免。
阿里利用支付宝和电子商务平台积累的客户,扩张到小贷,支付宝钱包在扩张手机支付,入股天弘介入基金行业,但这很可能只是开始,一旦银行牌照放开,阿里银行是必然,从天弘扩张到完整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大有可能,利用个人信用数据,继而扩张到保险也是可以想象。
微信已然是巨型的移动金融平台,电子支付之外,财付通已经是基金销售平台的雏形,而拥有6亿的用户的金融平台,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流量,财付通更可能在流量上增加存量,也是一个巨大银行的雏形。在这样的平台上,有什么金融服务是不能想象的呢?
平安的一钱包直指和支付宝、微信,目标社交金融,除了保险之外,衣食住行,医疗健康等等都在他们的目标之内,揽括了个人金融服务的所有范围。希望成为和微信、支付宝比肩甚至更强势的金融服务平台。
把这一切互联网技术引领的变革放在中国特殊的金融市场化的背景下,你会发现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一个全新的战国时代的来临。
未来的银行可能不是今天的意义上银行,未来的保险公司也不是今天的保险公司,银行的定义、盈利模式,保险公司的定义,盈利模式很可能被大幅颠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形态已可能大为不同。
未来最大的银行,金融集团可能是阿里,可能是微信,也可能是今天籍籍无名的小卒。
可以想象这是大风暴的前夕,新的战国时代,合纵连横不时上演,敌友分和也将是常事,对于未来的图景,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
3,屌丝能不能逆袭?谁是金融业的淘宝?
支付宝和微信已经覆盖了传统银行的存款,贷款,理财产品的承销等业务,有了大型金融平台的雏形。银行的被颠覆几乎没有疑问,那么作为目前尚且安全的证券公司的潜在危机在哪?
简而言之,证券公司今日的安全不过源于一纸的牌照,尤其经纪业务,一旦牌照放开,互联网公司几乎分分钟就能取代证券公司,而且很大可能是用“免费”这一互联网惯用的模式。
IPO的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以及证监会机构改革新出炉的方案,券商的证券保荐资格牌照贵比黄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审慎上市、审慎保荐或已成为新的行为准则。未来,拥有保荐资格的保荐人独立于传统证券机构之外提供更为专业、独立的保荐服务,或许会成为一个大趋势,而互联网则是将企业方和保荐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工具,整个保荐过程网络化,规范、透明。
投资研究在互联网时代也显得贫弱,信息的快速流通,专业和非专业的界限越发的模糊,非专职的分析师可能拥有更有信服力的分析能力。靠销售投资研究报告的盈利模式的改变也几乎是必然。
在牌照尚无放开之时,做好大潮前的准备才是生存的要义,而这里蕴藏着逆袭的时机。
证券公司是最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业金融平台的公司。良好的客户基数,全牌照的行政壁垒,证券公司比其他银行、保险、基金、信托、期货更具金融平台的天然优势。
首先,平台需要的大量的用户,而免费是最佳利器。目前的股票交易手续费,高者万八,低者万三,如能免费,就有可能把大量的中小投资者集合到自身的平台上。以经纪业务为入口,网络投资者,普惠投资人。
免费的行为不仅对网络投资者,也要对产品提供商。即金融平台对基金、信托、保险、私募等投资理财产品全开放。“免佣金,免尾随,免奖励,免分仓”,用免费吸引所有的产品供应商将产品导入平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投资平台。
平台上所有交易免费,平台上能便捷买到所有想买的金融产品,这样的平台一定能网络大量投资人。
金融投资平台必须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理念,重新设计交易软件,重视用户体验的极致。
再者整合网络上的投资研究人员的资源,给中小投资者提供增值服务,提高用户的粘性,同时形成研究分析师的平台,继而可能更具投资者需求层次,做分级的付费增值服务,投资者,分析师,证券平台形成三赢。
在保有大量用户的其他下,可将金融投资平台转变为金融投融资平台。发展重筹,发债, P2P 小贷,甚至吸收投资者的存款做资产管理。
一旦平台形成有大量的可能性,形成完整的金融平台也是完全可能的。
克里斯滕森的《创新者窘境》中的建议,在现有的组织内实施破坏性创新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设立完全新的公司,或者和互联网公司合资是比较好的选择。尤其完全依照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思维设计证券交易软件平台的公司,在现有的公司内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现有的公司文化,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天然的会阻碍破坏性创新的实施。
4,第二条路径
然而除了平台的外,是否就没有其他出路了?金融行业和其他任何行业一样有他的行业特殊性,很难被互联网公司所取代的特性,比如资产管理。投资行业的7亏2平1赚的铁律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改变,也不意味着互联网公司运用大数据或者高科技手段就能超越传统投资公司。
真正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完全可能顺应时代的变化的前提下,继续聚焦在自身的投资能力上。
大平台是大赢家,但不是唯一的赢家,就如传统行业的苏宁国美是家电平台,海尔格力是产品的供给者,是协作而共赢,而并不需要自建大型渠道平台。
(作者,前基金公司从业者,目前任职某证券公司。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就职公司的观点和立场,其侵权或违法行为的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转载文章,必须事先征得作者同意,且注明原作者姓名和文章来源,如有侵权或违法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