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嗅评:国内体育用品公司们,不要再只生产“校服”了
京东,拿什么吸引小卖家?
绿竹巷投稿:大卖家有“出淘”想法,可是,小卖家也是如此么?前一段走访了一个山东的“淘宝村”,发现小卖家对淘宝之外的平台并无欲望。小卖家对一个平台有多重要?如果没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卖家作为基础,直通车这样的广告价格是不会水涨船高的。
南十四
: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女性网络购物者,跟本人作为男性网购爱好者的观点大不相同:
1、京东为什么要吸引小卖家,思考小卖家能够为京东提供什么?文中讲的几点,个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更多的长尾品类,京东提供的是一站式的购物体验,面向的客户对象也不想花费太多精力挑拣商品,同一品类商品不需要多、滥,就像文中所提村中20家店,个人认为京东只需其中的1-2家,而不是全部。本人基本就京东找不到的商品跟水货手机上下淘宝,也基本就销量排名前几的店家看一下;
2、京东相比淘宝、天猫最大的优势是标准化的客户体验,文中所提的发动小卖家提升客户体验,个人认为也是有利有弊,B2C整个购物体验掌握在其自身手上,更为标准的服务流程在解决问题时更为公平、公开、公正,本人就是从淘宝购物很不愉快后再跟阿里的客服PK后基本就不去了(好像淘宝客服到现在还没400电话,还是0571开头的固话),而现在手头两个京东号基本都是3W左右的一钻消费,碰到的几次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物流这事,起码在浙江我老家,去年没开自营物流,用的圆通时已经在京东购物。而自营配送站开之后,更是大幅提升客户体验,速度快、刷卡方便、退货方便,不一而足。而马云的菜鸟,个人写过不少观点,就是个圈地的样子货,马云志不在此;
4、不认为开放平台是自营B2C的升级,第三方开放平台应该作为B2C的一个补充,作为产品品类的扩充,以完善一站式购物,目前京东、苏宁易购、腾讯走以大卖家为主的第三方开放平台,不仅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是这方面的考虑的结果。
To 知乎:来自专业领域用户的怒吼
用户投稿:当作为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当看到知乎上出现了本专业但非常不专业、却被投票机制与@知乎 @知乎日报 推向前台时,我不由失望。知乎还是原来的那个高质量的知乎吗?
苏光达
:
自己用知乎比较多,感觉知乎上有两个比较迫切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
1、知乎对于大V的倾斜有些过大,对于新的用户和比较草根的用户来说,他们的提问很多时候会被埋没在大号的问题的荒原之中,即使是他们使用了大量的邀请也很少会有人问津。而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是真的有这个层面的强烈求知欲,并且在其他渠道较难得到解答的。自己很多时候需要求助于私信骚扰来实现问题的解答,不知道其他的相似网友是如何最后解决提问无人理会的尴尬局面的。知乎如果想进一步做大,真的实现一个知识互动与分享的愿景的话,还是需要照顾这些新人和草根们的合理需求的(当然了,某些百度搜一下就能搞定的问题不在这个范畴内)。采用积分悬赏的方式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式,记得quora从前就采用过类似的模式。
2、随着知乎的逐渐扩大,有些时候很多问题的答案变得非常调侃,而这些调侃型的回答经常得到大量的支持,排名非常之高,让人有种“知乎教你讲笑话”的感觉。其实单纯这一点倒是无伤大雅,毕竟大家需要娱乐。但是对于很多真的消耗不少时间认真作答但却被这种调侃或者超级不专业的答案远远超越的用户来说这还是挺挫伤热情的。举一个比较片面的例子,知乎中有一个“古代城池能不能绕开”的问题,其中排名很高的答案竟然是以dota越塔来讲解的,作为一个从07年就开始接触dota的人我都觉得这样挺破坏知识讨论氛围,就更不要说那些并不熟悉dota的用户们了。另外就如本文中所说的,过多的段子型、非专业型的答案对于很多普通用户是有一定的误导作用的,久而久之会让人对知乎的”高端知识社区“的形象产生质疑。
对于现在人们越来越浮躁,不愿意充电学习的时代,其实像知乎、虎嗅等这些能够给我们带来知识和思考的平台都是非常让人期盼的,作为用户我期望这样的优秀平台们能够越办越好。
都意识到“轻应用”价值会后,微信与百度的怎么定输赢?
周先生julystory 投稿:百度pk微信最强的优势主要在一站式服务,但在内容丰富性上,微信对开发者吸引力十足,接入的产品线量不会输于百度;而在内容过滤能力上,微信与被堵也势均力敌…
战文宇:
1、作者的“高频需求”和“入口”其实是同一意思;
2、“一站式服务”方面,a优质内容,百度有服务于开发者的公共云以及开发工具做支撑,对中小开发者的吸引力更强,应用丰富程度要优于腾讯。b内容过滤能力,百度拥有轻应用的内容数据以及搜索技术,发现内容的能力肯定要强于微信。微信的应用平台更可能发展成一个精品的应用商店,在丰富度、长尾方面比不过百度。
“阅后即焚”是微米、来往们的救命稻草?
服装业:去库存和复苏不能划等号
马岗服装观察 投稿: 从2013年中期业绩报看,各家运动品牌喜忧各半。忧的一面,营收、利润、店铺数量均有下滑。喜的一面,最坏时期已经过了,库存开始改善,订货信心开始恢复,批发转零售推进有序。现在,服装业面临品类、渠道、管理三大瓶颈
鸡毛同学:
体育用品?呸。文中提到的几家,有谁做出正儿八经的体育用品了?
70末80初的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的校服么,松松垮垮大几码的运动服,一跑步裤子老往下秃噜,但在当时,能穿上这校服多拽啊。现在呢,有几个孩子愿意再穿这玩意,功能差又不好看。
国内的体育用品公司们,这么多年来,你们一直在干同一件事情,就是生产“校服”。拜托,二十一世纪了,我们穿衣服为了什么?一般情况下是为了美感,特定情况下是借助其功能性。这两条,你们哪一点做到了?
美感!就算拿着放大镜,也别想从你们的基因里找到任何一点相关的片段。快时尚一来,你们还有活路么,你们睁眼出门看看,现在的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穿的是什么,看过之后你们就不会再问为什么库存这么大,为什么女装库存尤其大。几年前你们都羡慕卡帕吧,就是它先忽悠时尚运动的,一度火爆到洗头小哥都穿着祖国版背靠背,现在呢,好好看看卡帕这几年的惨淡模样,该醒醒啦,抠脚大汉扮清纯素女,就算自宫也不会成功。
你们的出路在哪里?熬着别死,等需求放大。听说德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国民都有至少一个俱乐部,听说日本超过了50%的周运动实施率,听说中国城市里运动的大人孩子也多起来了,听说民间运动俱乐部抢场地都打起来了,你们有他们需要的产品吗?这几年户外运动风乱刮,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谁知你们皮太厚,你们谁做反应了?连投机都做不到,你们还是老老实实花点时间研究下基础产品吧,专业是唯一的出路。
最后诅咒一句,谁做板鞋最多,谁活该先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