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告別"吃喝玩乐"的逻辑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大众点评告別"吃喝玩乐"的逻辑
3月25日,大众点评披露,该公司已切入结婚和酒店旅游领域,将打造中国最大的结婚信息平台和酒店信息平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众点评调整了组织架构,成立了结婚事业部和酒店事业部。自此,大众点评的业务已经布局团购、结婚、餐厅在线预订、本地推广、酒店点评和外卖等领域,越来越向一个大O2O平台发展。

大众点评成立的前十年一直在吃喝玩乐等本地生活领域,积累下大量用户,口碑也不错,但基本上算是个低调的慢公司,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出人意料的迅猛发展,大众点评的心思变得狂野。近期动作非常频繁,包括与腾讯战略合作,加强微信、手机QQ的入口,打通微信支付,3月新版微信的朋友圈还打通了点评的餐饮商户数据信息……

昨天发布的两个新事业部在逻辑上应该跟腾讯没什么关系,因为去年底就成立了,但腾讯的入股,肯定有给大众点评做大O2O平台打兴奋剂的效果,结婚事业部和旅游事业部的成立,切入这个两个垂直领域,等于把大众点评的业务半径至少扩大了一倍。

结婚领域还比较小,大概几百亿的盘子,大众点评进入这个领域主要原因应该是离钱比较近,跟大众点评原有业务特产比较契合。因为结婚行业有两个特点,一个暴利,再一个就是服务价格和服务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严重,非常适合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颠覆,见效快。

旅游市场就大了。2013年中国旅游市场保有规模2.6万亿元,而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增速发展,如果按照10%的比例推算,在线旅游O2O市场整体体量在2500~3000亿之间,再加上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极低(只有10%,欧美是45%)的在线渗透率相比,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只有10%,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将为大众点评切入酒店旅游领域提供广阔的市场。

进入在线旅游市场,大众点评在短期内不会跟携程艺龙等产生直接竞争,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因为它的商业模式跟全球最大旅游评论网站Trip Advisor(TRIP.NASDAQ)类似,都是酒店评论业务,但长期看不好说。

而在短期内就面临大众点评竞争的是去哪儿网。尽管二者在商业模式上不太一样,但本质上都是流量分发,竞争的是同一拨用户。

为什么说长期看大众点评的酒店业务有可能会威胁到携程呢?因为中国消费者主要分两个人群,一部分是商旅用户,以住高端酒店为主,这部分人由于多半不是自己安排行程,一般没有很纠结的挑选酒店环节,而另一部分自费消费者,如果在网上选择异地酒店的话,参考网友评价就变得非常重要,我甚至认为这是BOOKING,携程等多年积累下来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很难被撼动,但大众点评网带着几千万有点评癖的用户进入酒店业,要动的却是这一领域。

而且大众点评还有一个跟携程很大不同的地方:携程的用户评价一般都是它的签约商户,但大众点评网用户评价的酒店却不受此限。因此大众点评才敢于宣布它有全国最大的酒店信息数量。

当然,这只是大众点评的愿景,真正操作起来远没有那么简单,但从结婚事业部和酒店事业部的业务逻辑,已经能看出大众点评对未来的一些想法,如果说前十年大众点评是在苦逼的深耕本地生活服务,那么现在,它已经开始试着干一些四两拨千斤的事情。

逻辑是这样的:按大众点评公布的数据,大众点评上有大概月活跃用户数超过9000万,月综合浏览量(网站及移动设备)超过35亿,动客户端累计独立用户数超过9000万,这一个拥有“点评癖”的用户池就是大众点评未来扩张的根据地,它可以用户点评为武器逐个攻入各个垂直领域,吃喝玩乐之外,现在是结婚和酒店,未来可能是家装、地产、住房租赁、医疗等。这种扩张逻辑下,大众点评的边际成本可以降到极低。

用大众点评CEO张涛的话说是这样的:互联网可以拆解成“人、商品、信息、服务”四个元素,每个元素连接点都是巨头的机会,其中百度连接人和信息,阿里连接人和商品,腾讯连接人和人,大众点评则连接人和服务。

我跟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李璟喝茶时他也讲了类似的逻辑,而且强调大众点评未来进入新的领域不会再干苦逼的活儿,比如大众点评不会切入对产品的点评,而只点评服务,因为前者容易惹是非,而且市场小,变化大,饭店有多少家,手机一年能有多少款?大众点评将主要侧重点评信息平台,从导流挣钱,挽裤腿亲自上场的钱一般也不挣。

现在看,大众点评如果以复制模式进入各个垂直领域,将会对很多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会是毁灭性的,但能从各个垂直蛋糕上都切一块下来,组成大众点评自己的蛋糕,成为以点评信息为特色的O2O平台。而这个平台能否成长为巨头,就要看未来能否处理好信息、商家、运维三个分平台的关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向作者提问 加入文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