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摩托罗拉移动大中华区总裁孟樸去向:世纪互联
大洋彼岸,摩托罗拉的换标、新版XPhone广告上线,让这家已经属于谷歌的老牌通信企业再次被放到媒体的聚光灯下。
而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裁员、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前摩托罗拉移动大中华区总裁孟樸在6月28日这天悄然离开那幢位于望京的摩托罗拉大厦,挂冠而去。
几天之后,笔者从一位资深通信界人士口中得知,孟樸即将加盟世纪互联公司。
世纪互联,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中立第三方数据中心专业服务提供商,于201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有关世纪互联最近的一则新闻是,微软在中国推出的Azure云计算平台,由世纪互联负责运营。
此前业界有人猜测,孟樸可能会选择一家国外手机公司,也可能是与手机相关的移动应用类企业,但最终孟樸的选择是从移动终端转向基础设施领域,从外企跨入民营企业。
在科技行业迅速变化的今天,民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与成长性的一部分,无论是腾讯、阿里巴巴还是华为,正在成为带动中国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甚至还带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在民企的逆袭中,引入外企高管也成为提升管理、提升品牌的必经过程。
如华为引进赵科林,后者在手机行业的丰富经验可以加强华为终端的全球营销品牌、零售、渠道能力建设工作,也有助于华为手机在全球的品牌形象树立。
但是,世纪互联引入历任高通、摩托罗拉高管的孟樸,这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合?
回归云端
听闻孟樸加盟世纪互联的消息,笔者忍不住给这位已经认识十多年的老朋友打了电话,确认此事。孟樸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未予置评,但却表示“愿意聊聊通信行业的变化”。
“业界早就知道你会离开摩托罗拉,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我们在一个望京的小咖啡馆里开始了极为高效和坦诚的对话。
“合同标明到哪一天,我就做到哪一天。”孟樸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与直率。其实在被谷歌收购之后,孟樸的任务已经很明确了,就是清理资产和裁员。
“中国曾经是摩托罗拉移动在全球第二大市场,有工厂,有研发, 有很多员工。Downsizing的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还好,摩托罗拉的行业影响力还在,我们的员工最终的去向基本还是不错的。
“这段期间积攒了不少负能量,我得释放一下,休息调整两周时间充实些正能量。”孟樸显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轻松。
其实早在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际,孟樸的必然离去早在意料之中,但他会去哪里?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坦率地讲,孟樸这次选择区世纪互联的确有点意外。虽然在通信行业,无人不知世纪互联。这些年里,能在中国通信行业管制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把IDC业务不断做大,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世纪互联,甚至还在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领域拓展,也算是一家颇具传奇色彩的公司。
“很多人都猜想我会去一家做移动终端产品或应用的公司。大家想的没错,(笑)如果我年轻20岁,我一定会去做APP应用,但终端这个方向更适合年轻人。云端业务与我的经历可以有更多的结合,可以施展我的特长,这个领域很挑战。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会有更好的前景和机遇。”
从孟樸过去的从业经历来看,每一次转型,他几乎都顺应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主动出击。用他自己的话总结,“我喜欢接受挑战。”
从最初在国内大学毕业后做光通信专业的教师,到在美国硅谷做电信系统设备销售,再到台湾软件公司做总经理,然后回国在互联网行业创业、在之后在全球500强企业担任中国区掌门人磨练之后,孟樸选择了回归。回归到中国本土民营企业、回归到云计算基础设施这样的后台领域,孟樸说他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了一个圆。
民企的机遇
不同于过去的外企经历,这一次,孟樸看中的是民营企业的活力和个人价值的发挥空间。 “国内的企业已经在很多技术方面与国外企业越来越同步,有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的依托和国际市场的扩展潜力,有机会可以快速成长。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我能找到更多发挥自己价值的空间。”
不可否认,无论是诺基亚赵科林的选择,还是摩托罗拉孟樸的选择,他们都看准了一点:中国科技企业的做大以及海外发展。
据了解,孟樸加盟世纪互联后,出任总裁一职。前不久世纪互联在香港竞标拍得部分通信频谱资源,世纪互联也想借此发展更多在数据运营领域的生存空间。而加大网络运营的实力,这正是出身自通信行业的孟樸所擅长之地。
前不久,世纪互联与东莞市政府联合培育基于SDN的新一代数据中心运营模式,共同打造整合云计算、互联网开源硬件和移动虚拟运营(MVNO)的新型宽带运营产业链。从这样的战略规划来看,拥有软硬件及移动互联网跨界背景以及国际一流公司资深管理经验的孟樸无疑是负责执行的最佳人选。
另据世纪互联内部人士称,孟樸加盟之后主要在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内,引进国际化管理,发挥过去孟樸的外企管理经验;二是对外品牌宣传,世纪互联需要打造更强有力的品牌,甚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三是新业务拓展,既加强世纪互联在运营商合作方面的实力,同时也把IDC数据服务、云计算业务拓展到海外。
事实上,云计算、互联服务领域的挑战可能比终端来得更大,让我们祝福这位通信老兵。
作者公众号:李瀛寰,搜索添加yinghuanlee。《时代周报》首席记者,至今仍在报道一线,分享独特视角下对科技产业的独家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