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看过来:影响垂直市场容量的5个因素
任何一个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是处于某个垂直市场中,在一个垂直市场中,究竟能够容纳几个平台生存,是否给后进入者提供了机会,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这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平台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一个垂直市场的容量,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用户的转移成本。
这里的用户转移成本包括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应用中的沉浸深度、转换中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智力的成本、工具使用方面的成本。一般而言,用户的转移成本越大的市场里,所需要的平台数量越少。
例如,在社会关系平台中,无论使用的是sns、即时通信还是微博,一个用户往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与自己社交人脉进行交互,用户的沉浸深度一般较深。相比较而言,用户通过新闻门户浏览新闻的沉浸深度则小得多。通俗地说,用户可以随便更换新闻门户网站,但如果长期投入时间建立起的人脉网络,则没那么容易抛弃。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社交关系市场的平台容量,要显著的少于在线新闻市场所能够容纳的平台数量。
这样的结论回到微观现实中也可以获得解释。比如,一个用户使用微博的过程,类似一个人在发布自己的心情日记一样。许多用户大概没有这个心情或精力,在某个微博平台发表了自己的心情感言之后,又切换到另外一个微博平台上继续发布,这种“不愿意”就构成了用户的转换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即时通信等社交关系领域,马太效应表现得非常明显。腾迅qq和新浪微博所拥有的海量用户群就鲜明地验证了这一点,这也造成在市场上其它平台很难追赶领先者,许多后进入者也会因此打消进入的念头。这样会在市场上形成此类社交平台的数量相对较少,用户规模高度集中。
而新闻平台则不一样,在早期,由于各家新闻门户平台的新闻内容差异性较大,用户往往会形成看不同的新闻进入到不同的新闻信息门户上去看的习惯。但是随着新闻门户的不断发展,普遍呈现出综合性的趋势,也就是说你在几乎任何一个新闻平台上都能看到综合性的信息,这等于减少了各个新闻平台之间的差异性,因此用户在不同的新闻平台之间,转换的成本其实非常之低。由此带来市场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会出现大的、小的、许许多多的新闻门户平台。
此类受用户转换成本影响的垂直市场平台容量问题,还表现在数字消费领域。用户使用不同的游戏机的行为各有不同,比如说使用索尼的psp,任天堂的wii,还是微软的xbox 360的操作要求各不相同,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消费者要还用不同的游戏机,需要建立起不同的使用习惯和行为模式。一个已经建立起固定习惯的游戏爱好者,通常不愿意在接受让他感觉不舒服的别的游戏平台,因此决定了这一类平台在市场中的数量不可能过多。
而与之相对的是另外一类游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轻型游戏。这一类游戏的典型特点是,游戏的时间比较短,基本都是基于页面游戏,用户可以非常随意的打开一个网页,关闭一个网页。因此这也意味着,用户的转化成本实际上是非常低的。由此也可以看到市场上的一个结果是,大量的轻型游戏正在被开发出来,以满足海量的用户随意转换的要求。
在两者中间有一类有特点的游戏,比如说对战类、角色扮演类、棋牌类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平台的特点是,它的转移成本既没有游戏机那样高,因为它不需要一些非常固化的行为养成习惯,但是它也没有轻型游戏那么低,在这一类游戏上用户的沉浸深度往往是比较高的。因此可以看到,用户在集中精力玩一个游戏的过程中,很少轻易发生游戏平台的转换。
因此从,我们也可以给数字游戏这一个大的市场里面的平台容纳数量排个序,那就是游戏机平台的数量要少于沉浸深度较高的角色扮演类或棋牌类的游戏,同时更远远的小于轻型网页型游戏。当一个企业决定自己是否要进入到某一个垂直市场的时候,用户转移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该市场对于平台可接受数量的要求是要慎重考虑的。
第二,开发者的开发难度大小。
任何开发团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有难度的开发,这意味着对于开发者的资源耗用很大。由此,如果一个市场中的应用开发难度很大,这决定了市场中的开发者不可能接受过多的平台存在,这也间接的决定了该市场中平台的容量不可能很多。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操作系统。在今天来看,几乎对于任何一个移动互联网开发团队而言,其开发的每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至少都有三种选择,是基于苹果的ios平台进行开发?还是基于android的平台进行开发?还是基于wp的平台进行开发?在这样的策略选择过程中,开发者一般会考虑自己的这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所面向的目标客户群,与该款平台所面向的主流人群的契合度,以及更重要的是这款平台所覆盖的用户规模。
可以看到,今天绝大多数的移动互联网开发者的共同选择,首先是要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这是由于android平台所覆盖用户群规模较大。同时,苹果ios也覆盖了相当一部分中高端的用户群,这也是一部分开发者所看重的。而微软基于其在pc领域的惯性优势,也是开发者所不愿意放弃的。由于基于这些操作系统平台的开发特点各不相同,需要开发者围绕这些平台的不同点做出非常巨大的努力,任何开发团队不可能基于过多的操作系统平台进行开发。因此,就客观决定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数量不可能过多。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几家,其他操作系统生存下来的概率很低,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中,包括诺基亚放弃的塞班系统,包括惠普放弃的web os系统等。事实上可以这样认为,全球的开发者都会基于自身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理性的评判,他们的选择事实上款操作系统的命运。即便由于操作系统的惯性,塞班当前的市场占有率还比较高,一部分开发团队还会把一部分精力在这些操作系统上,但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开发团队已经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了主要的操作系统上,这就决定了在这个市场中,除了少数几款可以胜出,绝大部分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由于开发者的选择决定了平台的数量,由此可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为什么操作系统平台都希望保持非常强的专属性,而不愿意改善操作系统平台间的兼容性。因为,如果这些主流的平台之间提高了兼容性,便于开发者一次开发,可以处处运行,这样就等于给相对弱小的操作系统平台提供了机会,因此所有主流的平台提供者都会选择高度的,甚至是封闭性的策略,确保开发者专属,事实上也挡住了后进入者的进入之路。
第三,资本市场的意志。
资本市场对于在任意一个市场中所能够容纳的平台的数量,都是非常挑剔的。因为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所投资的此类商业模式越少越好,或者说认为如果有过多的同类模式的话,不会获得很好的投资收益。因此,这也决定了在同一垂直市场中,抢先上市的少数几家平台就极有可能成为最终市场中仅存的平台。
例如,随着2011年优酷网和土豆网在美国上市,留给中国其它视频类网站的机会经不多了。因此,在优酷网和土豆网的上市之后,一部分视频网站选择把自己出售给其他巨头,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视为是对资本市场选择结果的一种默认。资本意志会加速在这种市场中平台所容纳数量的马太效应,会向少数的集中性的平台进行集中。事实上,2012年,也同样是在资本的意志下,甚至连两只领头羊:优酷和土豆也走到了一起,合并成为优酷土豆。
对于一个试图进入某垂直市场的创业团队来说,需要提前考量资本市场对于该市场中可容纳平台数量的容忍度,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市场规模。
在电子商务领域,尤其在中国的电商领域,整个市场仍然方兴未艾,整个电子商务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不到,这就意味着在中国仍然有非常巨大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本身也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模式,从b2c、b2b到c2c,从纯电子商务交易又衍生出来电子商务的搜索引擎、比价等模式。此外,每个电商平台还可以选择自己独特的商品品类和独特的目标客户群,比如说在服装、图书、家电、3c中选择不同定位。因此可以看到,当一个市场模式足够大,可以带来足够细分的商业模式的时候,那么这个市场可以容纳的平台数量,则一定是相对较多的。
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我们考察本地信息类网站,比如在中国既有像百姓网、赶集网这样的分类信息社交模式,事实上也有大量的中小型本地化的信息类网站。这事实上也是由于这个市场的容量足够大,既可以容纳大的巨头,也可以容纳小的细分市场的专注者。也就是说,在此类平台的商业模式下,规模效应并没有那么显著,因此就会容纳数量较多的同类平台的存在。
第五,平台盈利速度。
在这个市场中的player,能够生存的,能够坚持战斗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影响到平台数量。这是一个非常通俗的道理,如果一个平台的商业模式转换为盈利的能力非常强,或者是在巨头的支持下可以长期烧钱,自然这个平台存在的时间就会比较长。而反之,如果转换为盈利的速度比较慢,就会自动的带来一些平台不断退出这个市场。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游戏平台,事实上许多游戏平台的盈利性,也就是快速返还现金的能力实际上远远超出其它平台的。也就是说,一家游戏公司所开发的游戏业务,如果能够带来一部分的收入,至少能保持它不断的滚动运转下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市场的结果是,游戏的平台非常多。
对比另外一个例子,可以看到像团购平台,在经历了千团大战之后,大量的团购网站结束了自己的运营。其原因就在于,即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市场里面,由于恶性的价格战,导致大部分团购网站收益不佳,因此当资金耗用到一定程度之后,纷纷无法支撑,只能选择退出市场。
同样我们可以对比一下,real networks和微软在媒体播放器上面的不同打法。由于微软惯用是操作系统加捆绑免费组件的策略,因为它可以支持自己的多媒体播放平台长期免费的运作下去。但是real networks所有的核心业务都在这款播放器上,同样靠免费就很艰难,事实上real networks已经坚持的时间很长了,在他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媒体播放器已经退出了这个市场。在巨头们免费策略的进攻之下,市场上大多数多媒体播放器平台,不能够很有效的实现自己的盈利,自然就会选择纷纷的退出这个市场。
沈拓 &北京智信创元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