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重新权衡5G战略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最近,德国媒体报道了德国联邦铁路公司 (DB) 的一些内部文件,文件显示,如果这家德国国有铁路运营商拆除目前所使用的全部华为通信基建设备,更换成本将超过4亿欧元。


这些内部文件还表示,自2015年起,德国联邦铁路公司投入了巨资,采用了华为网络设备,如果德国政府对华为设备下达禁用令,那么,该公司的网络升级计划将会推迟五年到六年。


文件指出,如果政府对华为设备出台禁用令,仅仅在北德地区就需要更换近800个用于火车无线电通信的基站。这些基站确保火车司机、列车员和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


此外,该公司的内部IT基建也需要承担严重后果。2022年12月,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签下了一笔金额为6400万欧元的订单,委托德国电信旗下子公司Business Solutions为其打造公司内部IT网络,设备将使用华为生产的路由器和分流器,其操作系统必须定期进行更新。


一、来自盟友的压力


尽管德国是最大的欧盟成员国,但它被欧盟认为是对华为“迟迟不采取行动”的成员国。


2023年6月15日,欧盟委员会首次公开点名,将华为和中兴通讯列为对欧盟安全构成更高风险的电信供应商,并宣布不再采用那些依赖这两家中国公司的服务。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还呼吁27个成员国和这些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将华为和中兴的设备排除在它们的移动网络之外。此前,布雷顿曾经表示,只有三分之一的欧盟成员国这么做了,他不满地说:“这太少了。”


当然,布雷顿的呼吁并非法律。由于任何新法律要想获得欧洲议会和成员国的支持都需要时间,因此强制实施禁用令的新法律不太可能在现任欧盟委员会任期于2024年结束之前出台。


从某种意义上说,包括英国在内的某些非欧盟成员国和布雷顿提到的三分之一的欧盟成员国,大多数都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之下作出完全禁用华为设备的决定的。


英国媒体曾经刊文指出,美国之所以想搞垮华为,是因为如果任由华为发展,它最终可能会影响美国一些科技巨头的行业地位。


其实,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也都明白这一点,但这些国家毕竟都是美国的盟国,在美国密集的游说活动之后,再加上自身的地缘政治考量,最终这些国家都颇不情愿地作出了禁用中国公司设备的决定。


例如,2020年1月28日,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允许华为参与英国部分5G网络的建设,但几个月后,他又在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高压之下改弦易辙,作出了把华为完全排除在英国5G网络建设之外的决定,尽管根据估算,排除华为的决定将大大拖延英国5G的发展,并且带来约20亿-35亿英镑的损失。


同样在美国的压力之下,法国、瑞典、罗马尼亚、比利时、丹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也纷纷改变了对华为的态度:或者在本国5G网络的关键部分禁用了华为设备,或者要求本国5G运营商在中期之内减少对华为设备的依赖。


但对华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欧盟之内最大的三个市场: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这三个国家在2023年之前对华为的态度相对比较暧昧,属于欧盟所说的对华为“迟迟不采取行动”的国家。


具体来说,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在制定有关防范华为、中兴等中资公司的措施方面行动缓慢,即使制定了措施,在执行这些措施方面,也是拖拖沓沓,松松软软。


欧洲一些最大的电讯公司,如德国电信、沃达丰等,也与华为签订了运营合同,这意味着华为至少一直提供着网络维修服务,维持着网络的运行,并且仍然有支持部分5G网络建设的潜在可能性。


二、高度依赖


为什么一些欧盟国家,特别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规模比较大的欧盟国家,对禁用华为、中兴等中资企业的设备行动迟缓呢?


原因很简单, 一言以蔽之:依赖度高。


2022年底,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电信咨询公司斯特兰德咨询 (Strand Consult) 公布了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这次调查涉及31个欧洲国家的102家移动网络运营商,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欧洲国家5G网络中中国和非中国供应商的份额,结果发现,在这31个欧洲国家中有8个国家,超过50%的5G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来自中国厂商。


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其5G网络中使用的中国厂商设备的份额超过了以往:华为占德国5G无线接入网络设备的份额为59%,高于4G网络的份额 (57%)


其他欧洲国家对中国厂商设备的依赖度也很高:荷兰超过72%,奥地利逾60%,英国也高达41%,塞浦路斯的依赖度更是100%。


曾拒绝和华为合作的英国出于安全考虑提出了“清零计划”,要在2027年前全面拆除华为通信设备,但因实施过程中进展并不顺利,目前计划已无限期延迟。


然而,进入2023年,即使在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形势的发展,对华为、中兴等中资公司来说,也越来越不妙。


首先,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次,欧盟自己也开始呼应美国的压力,敦促这些“迟迟不采取行动”的国家尽快采取行动,再次,这些国家内部也出现了变化,例如,取代了默克尔的德国新总理朔尔茨,就对华为、中兴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2023年4月,德国内政部长费泽尔还表示,它正在审查本国5G网络中使用中国设备的情况,并考虑是否需要修改相关的法律。


三、代价高昂


从1G到4G,欧美国家一直主导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但在5G时代,以华为为代表的中资企业通过大量投入研发,使得中国在5G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由于华为目前仍然能够以比其西方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提供5G尖端技术,所以,那些完全禁止使用华为设备和技术的国家,都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在5G网络发展方面严重落后于其他使用华为设备和技术的国家。


西班牙《国家报》曾经算过一笔账: 如果用其他公司的设备替换华为设备,欧洲电信运营商的成本将增加15%。


数据显示,欧美国家对于华为通信设备依赖程度相当高,如果全面拆除华为设备,将给这些国家自身带来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而替换华为设备需要耗时数年,这也将导致欧美国家推迟5G布局,这方面所带来的负面经济损失可能会达到200亿~300亿美元。


德国科技网络杂志Golem.de最近报道,根据欧盟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一些早期正式或非正式排除了中国5G供应商的国家,在欧盟27个成员国数字化排名榜上大幅落后。


欧盟委员会委托发布的这份5G观察报告指出,在5G网络人口覆盖率方面,欧盟的平均覆盖率约为80%,但五个欧盟成员国远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爱沙尼亚 (43%) 、拉脱维亚 (42%) 、比利时 (30%) 、罗马尼亚 (27%) ,瑞典则以略高于20%的人口覆盖率排在所有欧盟27个成员国的最后,而这五个垫底国家,恰恰就是很早将中国设备供应商华为和中兴排除在外或严格限制当地5G网络建设的国家。


2020年10月,瑞典成为首个在5G频谱拍卖中将中国供应商排除在外的欧盟国家。此前,中国供应商曾是瑞典的4G供应商。


在退出了欧盟的英国,情况也颇为类似。


尽管英国早在2019年就开始了5G商业化进程,是推广5G的首批国家之一,但由于移动运营商投资有限和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在美国的压力下决定禁止使用华为设备,英国现在已经落在了许多国家的后面。


研究公司OpenSignal在6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5G可用性 (以手机用户连接到专用网络而非其他无线网络的时间百分比表示) 在英国仅为10.1%,在56个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排名第39位。而移动网络分析公司Ookla于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英国的5G下载速度在25个发达经济体中排名第21位,低于法国、德国和荷兰。


相比之下,那些使用中国厂商技术和设备的欧洲国家,情况就要好得多。


例如,在欧盟委员会委托发布的5G观察报告中,对中国厂商技术和设备依赖度高达100%的塞浦路斯,就以100%的5G人口覆盖率,位居欧洲第一。


四、祸从口出?


如此明显的差别,似乎也让某些禁用华为设备的国家心生悔意。例如,法国早在2019年8月就制定了被称为“反华为法”的5G法案,后来在频繁遭遇网络延迟、断联等严重问题后,最近宣布将延长华为在该国部分城市的5G牌照。


而在那些紧跟美国全面封杀华为又不打算改变决定的国家,虽然有些人敢怒不敢言,但也有些人可能心里怨气太大,一不留神,就“言”了出来。


例如,英国汇丰集团公关部负责人、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 (Sherard Cowper-Coles) ,不久前就“一不留神”,批评了英国的对华政策,称英国过于“软弱”,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减少了与中国的商业往来。


古沛勤在受雇于汇丰集团之前,一直是职业外交官,曾经担任英国驻以色列、驻沙特阿拉伯和驻阿富汗等三个国家的大使。今年6月,他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言时,“一不留神”,说漏了嘴,称英国在对华商贸关系中盲目地追随美国的立场,忽略了英国自身的利益,例证之一就是把华为排除在英国5G网络之外。


不过,他的这番发言被一家美国媒体报道之后,他受到了英国国会上院和下院议员们的强烈批评,被迫道歉。


古沛勤在道歉说明中说:“我是在一个私下场合表达一下个人观点,不代表汇丰集团的观点,也不代表英中贸易协会的观点。”


汇丰集团也急于撇清和古沛勤这番话的关联,称之为与汇丰立场无关的“个人观点”。


其实,古沛勤所批评的英国对华政策,体现了作为美国最亲密盟友的英国在美中对峙中的尴尬境地,而古沛勤被迫道歉这件事本身,也反映了凡是涉及中国的言论,在今天的英国是多么的敏感。


确实,最近这些年,英国的媒体,无论左右,均很少刊登批评政府对华政策的文章,更别提为华为打抱不平的文章了。


在这方面,德国的情况可能略微好一些:德国媒体敢于公开报道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内部文件,似乎就是例证之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魏城看天下 (ID:gh_172f9518d915) ,作者: 魏城(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编辑:郝洲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