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价格“崩盘”?
一、水果价格涨不上去价?
车厘子变回樱桃后,草莓也“沦陷”了。
“今年草莓一上市就迎来价格跳水。”一位草莓收购商告诉“灵兽”,往年这个时候,春节前后的草莓价格总要维持在30元左右一斤,今年的精品大果一斤竟然不到20元,品相稍逊的草莓甚至只卖到一斤12元左右。
不仅如此,如果再往产区附近看,草莓的价格更是“一路向下”。一些地区的草莓售价已经普遍跌至个位数,一斤草莓的价格在7元到8元。
批发市场的情况更加“刺眼”。北方市场上,大众草莓品种的批发价格最高不过16元/斤,而最低的已经跌到5元/斤,与苹果的批发价几乎持平。
“今年草莓价格的波动很大,前期因为产量少,价格被抬得很高,但那时候几乎是‘有价无量’,市场上根本没有多少草莓可以销售。而后期草莓扎堆上市,供过于求,市场一下子‘烂市’了。”上述收购商表示。
此外, 还有天气因素影响 。今年冬天气温偏高,草莓生长周期被大幅缩短,一茬草莓很快就结束了,加速了市场的供需失衡。
事实上,每年元旦过后,草莓都会经历一段滞销期,持续10天左右。今年由于天气原因更为明显。冬季气温偏高导致草莓开花早、结果早,大棚草莓集中上市,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同时,气温较高也让草莓的运输和保鲜更为便捷,种植成本和运输成本因此降低,进一步拉低了草莓的售价。集中上市加上消费者需求有限,滞销问题不可避免。
但草莓并非个例。这两年,水果价格的“跳水”一波接一波。车厘子、阳光玫瑰、粑粑柑、草莓昔日的“水果四大天王”,价格纷纷“平民化”,高端水果战争在季节更迭中早已悄然重演。
以砂糖橘为例,这个曾经的“黄金果”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砂糖橘今年价格暴跌让果农收入大幅缩水,甚至难以覆盖种植成本。” 一位农产品采购负责人告诉“灵兽”。
比如,一斤砂糖橘的种植成本通常在1.5元以上,而当前的收购价却只有0.8元到1.5元,果农卖一斤就可能亏一斤。也有糖橘批发商透露,种植这种水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动力,包括土地租赁、苗木购买、肥料和农药等成本。
然而,砂糖橘的市场价格却一路下跌,果农因此陷入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
“葡萄界的爱马仕”阳光玫瑰也未能幸免。近年来价格一度高企的阳光玫瑰,如今市场售价已降至9元一斤,有些地区的批发价格甚至跌到4至5元一斤,直接跌回高峰时期的零头。
总体来看,往年的高端水果相继被击穿,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但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而言,这无疑增加了很大压力。
二、降价的原因?
“以前卖300块一斤的时候,顾客还得求着我留货。现在5块钱一斤,都没人问津。”一位新发地的商户这样调侃阳光玫瑰葡萄的现状。曾经被誉为“葡萄界的爱马仕”,如今却成了“赔本赚吆喝”的代名词。
种阳光玫瑰,就像买彩票——头两年赶上了风口能发笔小财,现在则是亏损。
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惨状。 阳光玫瑰的价格在过去几年里暴跌了90%以上。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国内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0万亩,按每亩3000斤的产量计算,年产量高达36亿斤。
换句话说,平均每个中国人可以分到2.5斤。在如此庞大的供应量面前,价格崩盘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价格暴跌的背后,是市场的“涌入狂潮”。“都想着赚快钱,一窝蜂上去种,结果价格一跌,又没人愿意花心思管理。”一位果农直言不讳。
数据显示, 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在短短几年内翻了12倍,市场显然无法消化如此巨量的供应。 更糟糕的是,为抢占早市,不少果农在葡萄尚未完全成熟时就急于采摘,导致糖度不足、口感欠佳,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即便按现行市场价计算,一亩地的收入也只有两三万元,扣除种植成本后,果农的利润所剩无几。面对这种局面,许多果农不得不选择转型,要么尝试种植新品种,要么直接改种其他水果。
不仅阳光玫瑰,整个水果行业的利润空间都在不断被压缩。一位新发地的果商向“灵兽”透露,今年冬天的水果市场表现不佳,品质下滑导致销量减少,利润大幅缩水。一级批发商依靠整车销售,二级批发商靠赚取差价,但随着水果质量问题加剧和销售疲软,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更令人头疼的是高损耗率。 虽然水果的零售溢价普遍较高,平均达到30%以上,但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却高得惊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水果行业的平均损耗率高达35%~45%。换句话说,每批水果至少有三分之一会在运输到零售终端的过程中彻底损失。损耗之外, 今年水果“卖不动”的根本原因,还是消费能力的下降。
“消费能力不足是今年水果销售困难的主要原因。”有零售商坦言,如今许多实体水果店和生鲜超市都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尽管降价被认为是刺激消费的主要手段,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房租、人工、水电等固定成本让商家的毛利率仅能维持在20%~30%,而为了留住客户,不少商家不得不打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 种植环境的变化同样对水果行业造成了冲击。 近年来,水果市场频频爆出负面消息:车厘子因“海上漂25天不坏”引发争议;砂糖橘深陷“打药水”风波;草莓则被指“打了100多种农药”,甚至出现“空心草莓”的传言。
以草莓为例,一位草莓收购商指出,草莓作为浆果,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泥土,同时需要肥料和人工授粉,这些都是正常的种植环节。但由于部分草莓个头过大、咬开后是空心等现象,消费者难免怀疑其种植过程中是否使用了“科技与狠活”。尽管大多数果农表示,他们种植的草莓自己也食用,但市场上的负面消息仍然对草莓的销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草莓的困境并非孤例,其他水果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无论是种植端的管理缺失,还是消费端的购买力下降,水果行业正处于产能过剩、品质争议和消费疲软的“三重压力”之下。
三、影响
“今年水果的行情并不乐观,利润较低,因此建议零售商不要囤货,而是‘卖多少拿多少’,以免因市场波动遭受损失。”一位新发地果商告诉“灵兽”,现在的市场环境不适合以低价引流,而应该专注于销售高质量商品,因为投机行为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收益。
同时,他还表示,尽管水果价格有所下滑,但零售商并未因此受益,销售收入并没有明显增长。消费者对价格愈发敏感,但购买欲望却下降,导致整体销量表现平平。换句话说, 降价措施并未真正盘活市场,反而暴露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今年以来,水果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水果品类的分流现象严重。
目前,连锁赛道“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格局仍在动态变化中,电商渠道在暗暗发力,京东、淘宝、拼多多们斥巨资补贴之下,抖音等直播平台的网红主播就带着精品的品质和优惠券入局,还有在夹缝中生存的线下商超们都在试图分水果这碗羹。
一直以来,水果和蔬菜是线下商超引流的核心品类。但如今的生鲜市场竞争已呈现出线上大规模“虹吸”线下的趋势。各种社交平台、拼团模式和高频低价促销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再加上,在消费疲软的环境下,消费者更倾向于价格敏感的选择,进一步加剧了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竞争。不少消费者因价格优势转向线上购买,这无疑对线下商超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水果价格的持续走低也给线下超市带来了多重挑战。销售额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库存管理难度加大、品牌形象受损——这些问题正在考验传统零售商的应对能力。
然而,这也为线下生鲜超市提供了机会去调整和优化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提供更多价值和服务、融入切果品类,采用更灵活的定价策略以及进一步发展在线销售等。
“比如,可以尝试差异化包装,从散装售卖转为桶装售卖,比如耙耙柑一桶装5个,销量就有所提升。此外,线上团购活动也能吸引顾客到店消费。”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零售商需要专注于保持产品高品质,以提升顾客体验。薄利多销的核心在于优化成本结构,而不是单纯依赖补贴来支撑销售。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水果市场整体情况并不好,甚至经历所谓的“冰冻期”,市场需求直线下降,给水果的进口商和经销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如今,行业整体的价格下滑也许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趋势。
但当这种趋势传导到竞争激烈的零售终端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对于本已“捉襟见肘”的线下生鲜市场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灵兽 ,作者: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