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们,别在商业计划书上如此为难创业者!
看了《
作为风投公司,我们最希望收到这样的商业计划书
》,写得很好、很周全,把商业计划书应该是什么样子做了很好的总结。所以创业者们要学习写商业计划书,不用看那么多书了,看看这篇文章就了解差不多了。
但这样的商业计划书太周全了些。针对风投们要求创业者们写这样的商业计划书、考验创业者们的笔头功夫,我谈谈自己的相关看法。
谈论之前先声明:我赞同创业之前整理个创业计划书,说明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然后和风投一起讨论怎么合作。我反对是风投们要求创业者花那么多心思、那么多时间来写这样周全的商业计划书。
1.风投不细看计划书,创业者不必在计划书上太费心
要求创业者字斟句酌、从各个角度论述自己的创业设想,而风投阅读时也未必体会你遣词造句的用心、未必去细看你自认为的步步为营的商业策略。创业者按风投的要求、花了数月时间写的20多页的ppt,风投用2、3分钟的“下一页”键浏览完了,可能连个拒绝的回复都没有。
钱是创业的助燃剂,不是主体,投行们是靠创业者来赚钱的,创业者才是关键,所以当创业融资完成后,投行们占的股份要远远小于创业者。这已经是大家都明白的常识了,但风投们对待计划书的态度是不是违背常识?既然没有太多时间看创业者辛苦而写的计划书,那就让计划书再简单些!
2.投资就是投人
这是风投的经验总结,已成了风投的口头禅了。但从风投对计划书完美要求来看,似乎计划书比人更重要。
其实如果真的奉行“投资就是投人”,那么看到某个创业者的想法不错,可先不管计划书的形象分,而应见见创业者,针对计划书存在的疑问和问题,再看看这个人能否有解决的思路。也许投递计划书的人太多,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人。但投资就是投人,在人方面花时间是值得的!其实创业者的时间也不是廉价的,计划书别在还没什么合作眉目的情况下要求那么周全!
3.大家应实在点,讲点有效性
创业者花费心血整的计划书,只换来风投们的匆匆一瞥,不管从社会生产角度还是个人工作角度,都是有失成效的。
(1)创业者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初次创业者,他们哪能写个面面俱到的计划书?很多地方需要创业者边做边学、合作过程中风投根据经验来指点和警醒,这要看创业者是不是有悟性了。
(2)创业者不是业界大佬,没法做准确预测。要创业者能够看三年看五年,真是为难人家了。风投可以根据掌握的大量行业信息和多年经验来做点预测,看看创业者的项目能否走长远。
(3)市场是变化的,按计划书去做成功率并不高,不是常常看到有些项目本来要做a、后来做成了b、最终在c上赚钱了么?风投可是冲着a投钱的哦!所以别把计划书太看重,要看创业者应对市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已知的,就不要再让创业者啰嗦了。比如我要做女装电商,我非要在计划书中做市场分析时将女装是电商最大品类、全国销售额罗列下来证明市场很大么?如果风投不知道,那是我选择错了风投。
通过上面简单列出的几点,可以看到,双方若实在点,计划书还可以再简略的。
我想按下面说的这样,大家看看好不好:
·创业者初次投递的计划书简单点,不存讨好心理、不追求图文并茂、不做信息收集罗列、不要有论文性质,对估值、财务预测这些还不靠谱的东西少花心思,抱着想看看自己的项目能不能成的态度,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怎么做写清楚点就行了,然后发送给和自己项目所处行业相符的风投,争取面谈磋商的机会。
·风投不要觉得自己是观众,期待创业者的计划书来打动,你是在寻找赚大钱的机会,你得仔细看看人家的计划书,如果计划书简单点,也不会花太多时间的,别太在意计划书的形式、错别字、语句通顺不通顺、排版不美观之类的。如果哪个人的想法不错,根据你的行业经验看看是否有市场空间、你替创业者简单做做预测和财务分析看看能否赚钱,项目是否有调整和改善的空间。风投看得多,在这方面要比创业者有经验有优势。如果你觉得项目可行,就通过面试看看这个人的能力和人品,投资就是投人嘛。人不错,就一起谈谈项目怎么做,哪个地方需要改进,除了面试环节,别总提怪问题(比如如果腾讯也做了怎么办?),你也得想想如果遇到问题你有什么资源帮这个项目度过难关,合作嘛,不是只有钱上的事。
其实即使不说风投,平时和朋友或他人想一起做个事,要成,不都是这样心掏心地、实实在在地商量、谁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么?
4.不必把计划书看得那么重
如上所说的,我觉得计划书就是将创业的想法和如何做说明白就行了,其他就互相沟通、互相弥补。这样计划书就如同一见钟情的回眸一瞥,表明了双方的心动,后就谈谈情说说爱,最后谈婚论嫁成立家庭,不必纠结初始那一瞥是否瞥得漂亮。
其实好多案例都说明我们真不需要把计划书看得那么重:
大家都知道,qq、百度绝不是按初始计划书的想法来发展壮大的;还有俄罗斯17岁少年做出的聊天罗盘(chatroulette)绝不是先写了计划书的,可能连什么商业模式都不曾想过;晋江那些没读多少书的鞋服大佬可能都不知道计划书如何落笔。
如果风投非要个周全的计划书,会把一些口才不佳、笔头功夫弱、搜索引擎使用不利落等不具有这些无关商业技能的创业者阻在门外。
所以计划书简单点吧,别费心费力的,达到那一瞥的目的就成了。那么如何简单呢?就根据《
作为风投公司,我们最希望收到这样的商业计划书
》提到的来试谈谈,欢迎大家批评讨论:
(1)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和页数
这个随便了,按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风投如果是看计划书的时间有限没耐心,而不是在努力寻找投资机会,你的形式再好也无用,你不知道他的个人阅读喜好。合作靠缘分,好项目不怕没人投。
(2)what—讲清楚你要做什么。
这是关键的,其实有时候的确是一两句话就写好了。
(3)why now—行业背景、市场现状
这个我觉得没必要,除非你发现的是谁都没发现的市场。行业、市场信息对于风投来说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如果风投不清楚,那就是选错了风投,一个不了解所投资的行业的情况,除了钱什么都支持不到,可能还会外行地干涉,你还得教育他们。
一个创业者,还没完全投入市场,要“讲清楚行业背景、市场发展趋势、市场空间”很困难。这些需要与风投互动中交流,而不是在计划书中先揣测。
竞争对手的问题,可以思考,但不必写入计划书,让风投提问吧,如果风投专业,对竞争对手的问题想得会比你更全、更深。
(4)how—如何做,以及现状
这是计划书的核心,需要适当详细写,但要讲究取舍,不必“产品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策略”面面俱到。
比如我要做女装电商,现状是什么资产都没有。按目前电商的普遍模式,产品都是代工,这是大家都有认知的基本趋势,所以我没必要去详细阐述了,除非我傻到要逆势建厂。销售渠道也无非是自建网站、或天猫京东等,也没必要过多阐述吧?销售策略,除非有异于打折、买赠、导流等不一般的手段,否则不必啰哩啰唆。这些方面,都是在做的过程中见招拆招、或项目展开时再进行详细的规划,在计划书中就多余了,没什么新东东,风投又没时间没耐心,写了也白写。
分析一下,关键是产品及其定位、还有细分出的客户群、如何将产品与客户有效地搭起来、产生交易等方面多加说明。
这也可以从初刻、裂帛等成功案例中看到,有些环节真不是需要在计划书中阐述的关键点。
(5)who—你的团队
简单介绍即可,如果风投对项目有兴趣,肯定不会通过计划书的一面之词来判断团队的优劣。如果风投真奉行“投资就是投人”,那就多见见创业者吧,别只看计划书的自我简介。
(6)why you—优势
这个免了吧,创业者写自己的优势,你信吗?何必要求创业者挖空心思美化自己?
(7)how much—财务预测与融资计划
这个见面再谈吧,如果风投从专业角度觉得这个项目有前景,就和创业者一起看看怎么赚钱吧,别逼创业者先成为财务总监;估值和融资计划也蛮专业的,面谈磋商比较合适吧?
原文作者说他“会从商业计划书的准备情况来判断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这太把计划书当回事了,
文本功夫厉害和创业的综合素质太没有匹配性了,创业是实干的,不是做文案的,不是做逻辑论证的。
尤其在互联网行业,做技术的是理工科,加之中国的八股文教育,有多少人能写出声情并茂的计划书啊?!计划书不是创业者为了给风投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向风投奉献出个商业设想,并递出合作的橄榄枝,风投就也实实在在点,透过不完美的文字表面看出些商业价值吧,再看看创业者这个人是否能成事、能否合作吧。“投资就是投人”,所以应该多看人识人,而不是对着电脑看计划书的综合表现。
创业者们也要多些骨气,在资本逐利本性下适当听其指令倒在所难免,在与创业成功非强相关的事情上就多些主见,没必要事事看风投的意思。
多花点时间思考和准备创业项目本身上,不必在计划书上费太多脑筋。如果是好项目,真的不必愁没人投资。如果你人品好、能力也有、项目思考得比较成熟,亲戚、朋友都会支持你。也尽量多认识些有钱人或投行的人,敢于展示自己的真性情,如果人家觉得你是创业的料,当你有项目时人家投资会少些顾虑;如果人家觉得你不适合创业,那就省省吧,也避免自己瞎折腾了。而这些都不是计划书的事,别再去过多研究计划书的写法了。
本文由
望长宇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虎嗅网
)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www.huxiu.com/article/160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