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募资市场年度观察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今年聊了200多家机构LP,其中国资有103家,家办30家 (单一家办)保险券商有27家,剩下是产业方和民资。GP方面,也聊了104家机构,其中有32家是CVC机构,其余是民资和混合所有制机构,说说今年一级市场的募资情况。


整个市场体感是比去年差的,市场化的钱非常少,上半年国资出手节奏比较慢,下半年为了赶KPI加快了很多,但决策流程还是拉得比较长。


LP方面


我把国资LP分为财政和自有资金,先说财政LP的几个现象:


1、 返投倍数呈下降趋势,目前普遍在1-1.5倍区间,且宽口径为主。


2、 基金注册呈放开趋势,主要是GP不好募,LP也面临投不出去,今年聊的很多国资反馈是过会了一批,但最后真正成立的一半都不到,很多基金最后没募起来,大家需要抱团取暖一起把盘子给凑起来。另外有些地方也想明白了,想靠基金赚钱来收点税基本也指望不上,还是招商能落地最实在。


3、 目前基本都要招引前置,先拿项目来谈,没项目领导都没空见。


4、 由于募资难,省市区联动越来越强,有些地方先帮GP搞定70%-80%钱,让GP专注搞剩余的黄金20%-30%的钱。


5、 公平条例后,很多地方政府在摸索研究如何做招商基金,大家都很好奇人家是怎么做的,是否有好的案例可以参考。


6、 在阶段上普遍关注两头,一个是早期孵化能力,一个是并购整合能力,特别是后者,和我聊的国资LP基本都让我推荐一些并购做得好的GP给他们。


国资还有一部分是自有资金投资,以前多数是财务回报为主,但现在各地国资委都要求要对当地做贡献,聚集主业,带着任务投资,所以基金注册不需要,但返投还是要的,就看各家怎么去谈了。


由于大环境原因,其实很多地方子弹不多,导致出资时间变慢变长,后面call款掉链子的也频发。有些募资能力强的GP就会尽量少拿政府的钱,担心后面某个国资LP掉链子,拖累其他LP缴款,减少未来call款的风险,明后年估计会有一些国资存在call不上来问题。


还有一个现象是地方金控平台收购上市公司的需求比较明确,基本上各个地方金控平台如还没有上市公司的,都想收一个,想把它当做资本运作的平台来整合旗下的一些资产,做大做强,未来靠这个来融资也是个比较好的抓手。


家办LP


今年聊了30家单一家办,整体上是比前几年谨慎了很多,出手的不多,但也发现部分家办还在继续出资,聊下来原因是他们之前投得还不错,在股权上赚到过钱,而且也有很清晰的投资策略和方向,团队也很专业,知道自己要什么。


家办其实都是有钱的,那些不再继续投资的主要原因是2个方面:一是市场信心的影响;二是过往投的对业绩比较失望,估计需要漫长的周期来恢复。投资其实是个很专业的事情,很多人觉得投GP很简单,其实要投到一个赚钱的基金是非常难的,是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做这个事情,而且你一定要长期持续的跟踪观察这个行业。


金融机构


比较活跃的主要是两类,险资和券商。险资今年聊下来感觉是看的多出手少,策略上以early S为主,通常要MOC 1.2以上,尾关进,P策略首关进的要么自上而下推动,要么过往合作过,拿业绩说话。国资保险和外资保险还有个明显区别,国资不排斥行业基金,而外资是明确不投行业基金,只投综合赛道,外资决策层是老外,估计是经历过多个周期,担心行业基金存在周期风险。


券商今年比较多的是给政府配资合作母基金,由于政府出大头,所以基本以招商为主,但券商自己通常出资10-20%,所以又有财务回报任务,对GP的好处是决策相对市场化,没有基金注册要求,但如果拿的是偏远地方钱,其实还是挺难投的。


银行AIC是最近新出来的,看了些媒体报道,感觉更多是直投,母基金还有待观察。信托由于资金端原因,比较多的是做S份额,投P很少见。


产业资本


主要是上市公司为主,想拿这些钱也不容易,要么强协同,要么自上而下推,想走正常路径去募资基本很难。近几个月上市公司的并购需求很强烈,但很多没这方面的操盘经验,我们也看到有这方面能力的团队在和一些上市公司合作,输出他们的know-how,标的上市公司已经找好,由外部团队操盘帮他们设计交易结构,融资方案,起草协议、商务谈判等流程。


GP方面


目前市场上能募到资的观察下来主要是四类:


一类是大白马基金和国资背景品牌机构,很多国资LP还是有这方面偏好的,特别是新入场国资LP,通常首批合作机构会选国央企的GP机构或头部知名机构。


二是CVC,特别是链主企业,国资看中的是招引落地能力,另外CVC自己都能出些资,从募资上来说也好很多。有些财务LP也看中CVC的供应链套利能力。


三是垂类赛道的腰部基金,有一定品牌和规模,有些成功案例且绑定比较深,能有资源来完成返投。


四是小而美的精品机构,业绩不错,自己出钱做基石,老LP复投率高,规模不大,也受一些偏好财务回报的国资LP欢迎。


现在一个GP如果想募个规模3亿以上基金,基本都要找国资。看看今年各大榜单,几乎全部是国资LP了。


GP这个行业还将处于持续出清阶段,我预计后面每年投3-5个项目的机构估计在2-3千家左右。且国资背景机构会越来越多,市场化的如果能熬下来,挺过这个周期,也就剩者为王了。


行业赛道


去年最不受待见的是消费文娱,其次是软件信息。今年消费文娱继续不受待见,医疗行业今年受二级市场和集采影响,有部分LP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软件信息受益于AI的政策导向,今年有明显的好转,至少数字经济被很多政府母基金列入了投资方向。


消费其实是个很好的赛道,如果研究下巴菲特,你会发现他的主要财富来自消费行业投资,从最早喜诗糖果,吉列,迪斯尼,到后来可口可乐,苹果等。国资应该考虑下消费科技行业,少部分的资金可以配置下,消费企业现金流好,能给地方贡献税收。


而且这两年募资的基金由于背后资金属性的原因,基本都投向硬科技领域,所以消费行业竞争要少很多,从估值上合理了很多。科技行业虽然很性感,政策支持,但风险高且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国内一窝蜂上还很卷,高科技后面变成制造业,搞到最后大家都不赚钱,还要担心某个新技术来颠覆。从长远发展角度,还是需要个现金流入的口袋,财务要平衡,不然一直靠输血补贴也不是个事儿。


S基金


今年感觉也挺难的,聊了好几家S基金,今年出手的不多。


一方面前两年投的份额由于IPO政策影响,财务模型全部作废,退出至少拉长2-3年,有些项目错过了窗口期,估计也爬不起来了,对S基金业绩和DPI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由于国资和民资是完全分割的两个市场,国资不能打折,民资优质资产出来,各家争相抬价,没有了折扣安全垫,也算不过账。很多GP想做接续基金,但实操落地也很难。单纯卖老股,如果不是非常头部知名且有盈利的项目,也很难卖掉,而且国资也不能接老股,就少了大量买家。


前段时间聊了一家国资,他们卖了2个份额,很好奇他们竟然卖出去了,原因是他们在入账的时候一直是按投资成本记账的,所以加了个年化6-8%利息成功转让出去了。但这种交易估计也只能找国资,民资也不敢接。


S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对于一级市场的未来,我是乐观的,只是近两三年会比较难熬,把一级市场看做一个行业,也会有行业周期,只是目前处于低谷阶段,相信未来会逐步好转。也可能是一种很朴素的心理吧。借用前段时间看的兰小欢在《置身事内》结束语部分,我的乐观并不需要这些头头是道的逻辑支撑,它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


这种信念不是源于学术训练,而是源于司马迁、杜甫、苏轼、源于“一条大河波浪宽”,源于对中国人勤奋实干的钦佩。它影响了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我接受这种局限性,没有改变的打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OFWEEKLY ,作者:王春杰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