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甲医院的医保结算亏损虚实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 ,作者:辛颖、凌馨,编辑:孙爱民,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医保基金中心公布了“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与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其中三明市第一医院 (下称“三明一院”) 2023年一月医保结余月亏84.24万元。


作为“医改样本”的三明,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该分析报告在“C-DRG执行情况”部分的统计显示:当地最大的三明市第一医院,城镇职工医保结算定额包干结余为负53.88万元,同比增长负8.7倍;城乡居民医保此项为-30.36万元。 合计结余为负84.24万元。


有舆论将其认为该医院一月份医保结算亏损84.24万元。“ 说医院亏了很不准确,因为医保是按年度给医院定额包干, 仅2022年三明第一医院的医保结余留用款就有6000多万元,相比之下这80多万数额非常小了。”三明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无关大局,医院只是少挣了“一小笔钱”,但行业普遍关注DRG改革的推进是否会影响医院住院业务的盈利能力,医生们更是关心个人的工资收入会有何影响。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 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实施DRG以来,行业确实出现过一些小病大治、推诿重患,减少服务、提早出院等现象。”广西广济医院集团院长余小宝说。


《财经》记者在采访了六个城市多家实行DRG的医院后发现,绝大多数医院快速适应了新的支付方式,正在摸索盈利之道,只有一家2023年刚开始实行DRG的南方三甲医院表示“预计各科室都会在医保结算上有一些亏损”。


一、收治“重症”患者的难题


对三明市第一医院来说,2023年1月的情况比较特殊,这家医院在新冠疫情中,收治了全市几乎所有的新冠重症患者。徐志銮分析,这是导致其费用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作为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患者数量在1月激增,急诊接诊量从原来每日100人次增长到700人次,且以重症患者为主,连眼科都上阵支援新冠患者的治疗,收治了20多例80岁以上的新冠患者。


这些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也跟随住院病历进入了医保C-DRG的支付系统,拉高了平均费用数值。


和目前全国推行的主流医保支付方式略有不同,三明市从2017年就开始推行的是C-DRG,即住院费用对患者是定额标准收费,医保也按定额标准支付结算。


以糖尿病为例,住院患者通常可分为两组,“无或有轻微合并症并发症”和“有合并症并发症”,如果入组后者,在所有三级医院治疗的收费标准都是5320元。如果实际产生的收费项目只有4320元,患者按实际项目缴费后,医保会按标准补齐,相当于医院从医保多挣到1000元。但是如果实际产生费用6320元,患者和医保都按标准付费,医院相当于亏了1000元。


因此,同样是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收治的超过5320元标准的患者太多,对医院来说,就会导致这一组病人的整体治疗是“亏损”的。


“超出部分全由医院承担,没有补偿。” 三明一院医保科人士在接受医学界智库采访时介绍,“多数老年人本身就有基础疾病,叠加新冠后症状更严重。如按照正常情况,定额5000块能治好,但是合并新冠后,治疗的时间延长、病情重、用药也不一样,可能会花超,有的到七八千甚至上万块才能治好。”


疫情只是一次放大镜,事实上,即便没有新冠重症患者的冲击,三明市第一医院在前几年的C-DRG的结算数据中也出现过“亏损”。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三明市第一院C-DRG亏393.68万元,2018年亏240多万元。


“每年在C-DRG上都亏一点,还是与第一医院平时收治的重症患者偏多有关。”徐志銮介绍,标准定价相当于对全市三级医院治疗费用取一个平均数值,第一医院手术疑难程度高于平均水平,重症患者多一些,就会受影响。


再加上,从2021年开始,合作医院广州中山医院开始派医生支持三明市第一医院发展,很多原来不会做的重病号的手术,现在都可以做了,也意味着进一步增加了整体费用。


三明一院的医保科人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支付政策今后能有所调整,否则对大医院来说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 在C-DRG政策下,医保的定额支付标准每年进行动态调整。 “去年没有上调,是因为医保和医院都忙于疫情防控,没有时间调整。”徐志銮介绍,最新一轮调价会继续提升难度较大的三、四级手术定价,这对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更有利,具体细则预计在今年4月份公布。


二、院长们的平衡之术


虽然C-DRG让三明一院在住院的结算上,记了一笔亏损,但三明医保支付改革推行多年,医院一直是从医保赚钱的。即便在医保支付改革早期,医院在医保上也没亏过钱。


据徐志銮介绍,虽然2022年没有上调医疗服务价格,但总的医保打包费用仍略有提高,三明一院去年有6000多万元的医保结余留用款。


“由于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费用增长,在对医院考核中也会剔除相关因素,后续不受影响。”徐志銮说。


这一定程度上会打消院长们的顾虑,但放眼全国, 虽然各地的医保支付改革模式、进度有所不同,医院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是医院的总账。


陕西一家地方头部三甲医院,2022年底为支撑DRG付费模式升级了信息化系统。新系统运行近三个月,受影响最明显的ICU (重症医学科) 医保结算亏损已经显现,但在不久前进行的领导层工作目标会议上,院长并没有特别提及此事,核心要求还是确保医院整体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市场竞争力。


“院长要站在全局考虑,不会只站在某一个科室的角度看问题。”该院一名管理人员告诉《财经》记者。


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行,收治重症患者虽然有让医院“亏损”的可能,但面对数量更多的轻症患者,救治疑难复杂病例才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也关乎多项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在既定规则下,这更考验院长们平衡管理的能力。


2023年初,湖南一家医院刚刚开始运行DRG,“一季度整体数据还没出来,现在大概估算一下,大家普遍感觉科室是赔钱的”。该医院一名神外科主任并不特别担心科室会亏损,他知道医院还要和医保谈判,希望医院能在病例如何入组、哪些特殊情况可以剔除方面,为自己的科室争取更多利益。


在DRG支付模式两年后,广西广济医院集团下属各医院的DRG已经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个别专科医院有时候能有5%~10%左右的结余,院长余小宝的管理目标很清晰,“医院正在提高救治疑难复杂病例的能力。慢病治疗及一级、二级手术等简单手术含金量相对低。只有多做复杂的四级手术和救治疑难重症才行,这样也能推动医院向高技术层次发展。”


上述刚刚开始探索DRG付费的陕西三甲医院维持了整体收入增长,院长将目标聚焦到更为细节的指标,“每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做的还不够好”,这意味着所有的科室还是要继续降低成本。


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在《财经》记者采访中,降低平均住院日,几乎是各家医院均最先提及的方案。


“很多院长知道目标是什么, 但头疼的是如何调整,因为以前没有进行过精细化管理 。”一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举例,一家三甲医院骨科的平均住院日是12.55天,“但我们分析给出的参考值应该是6.8天”。


经过排查,这家医院的骨科平均住院日过长有两个原因:医院70%的手术是全麻,患者躺的时间长,但好的医院很多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此外,这家医院没有康复科,原本需要“手术+康复”的两段治疗,全部都在骨科完成,而医保只按一笔钱支付。


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一家南方省份三甲医院最近几年没在DRG上亏损过。在DRG运转两年后,这家三甲医院的患者平均住院日从7.3天,缩短至不到6天。为了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医院还对并发症、出院患者重返住院的情况进行考核。


“平均住院日缩短一天,就意味着医院一下子多出500至700张床位。”该院副院长介绍,这样既能降低DRG中的成本核算,空出的床位还能给医院增收。这样算下来,医院一举两得。


三、DRG给医生带来哪些变化?


平均住院日降下来后,空出来的床位全部住满了,医生的工作量一下子就上去了。上述三甲医院副院长感慨:“医生们更辛苦了。”


除了工作量的增加,不少医生在DRG后挤时间学会了多项新技能,比如病案编码、更为严格病案首页填写、计算收治患者的成本收益等。 过去只要手术做的好就是好医生,如今对医生的评价还要考核效益指标,如住院时间、床位周转速度、病人花费低等。


除了工作量与自身的技能,医生们关注的是收入的变化。


在三明,医院在C-DRG上的亏损并没有影响医生享受改革的红利,“即便是在疫情这两年,医生工资每年也维持约10%的涨幅。”徐志銮告诉《财经》记者。


不过,不是所有的医院都能维持这样的薪酬水平。


山东某县级医院的一名皮肤科医生没有降薪,但奖金比之前减少一些。他所在的科室2022年DRG结余15万元,已经是全院最好的,不过医院只拿出15%分给医生,算下来每个人一个月能分到一两百元。


不同的医院做法不一。


上述南方省份三甲医院,始终没有把DRG指标和医生的收入直接挂钩。“大部分医生的医德都是很好的,但是直接和收入挂钩后,还是有可能导致医生故意小病大治,这样能收更多的钱。”上述副院长表示,目前医院已经出现了此类错误行为,医院在全院大会上通报批评,还没有进行更多的处罚。


对于外界担忧实行DRG后是否会带来治疗降级,上述山东某医院皮肤科医生表示:“不仅没降级,反而升级了。”


比如一个银屑病患者,本来需要住院,在完善检查后外用药观察8天~10天,其中的核心治疗是口服维A酸等,还有其他药物;现在25小时就能解决问题:入院完善常规检查,开一次制剂,直接办慢性病门诊报销,出院。


腾出来的时间与精力,所在的科室在维持重点学科发展的最低要求基础上,全面转向医美项目。“在医美项目上,科室两天就能有15万元的收入。”上述医生已经消除了DRG焦虑。


余小宝建议,DRG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应从监管、协商等多个角度,强化政策的导向性,同时医院在院内考核时要做到精细化和科学化,给医生更为健康的执业环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 ,作者:辛颖、凌馨,编辑:孙爱民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