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数百亿投资,锂电扩产急踩刹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 ,作者:濮振宇,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过去几年一直狂飙突进的锂电企业,如今纷纷踩下“刹车”。
近日,普莱得发布关于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该公司决定将“年产800万台DC锂电电动工具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从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普莱得称,此次项目延期是基于审慎性原则,经过综合考虑项目实施的进度、资金使用等多方面因素所做出的决策。
普莱得的情况并非个例。2024年以来,蜂巢能源、天力锂能、东峰集团、易成新能、宝明科技等企业,共计涉及数百亿元投资的数十个锂电相关产能项遭到延期、暂停乃至终止。
放缓
2024年以来,包括碳酸锂、正极、负极、电解液、锂电池、设备等在内的锂电行业中上游环节,都出现了产能扩张放缓的迹象。
4月22日,惠云钛业公告称,终止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项目。4月26日,华软科技公告称,终止年产1.2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和年产6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4月29日,天力锂能公告称,公司拟终止“淮北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
5月,宝明科技公告称,马鞍山市复合铜箔生产基地项目终止,该项目总投资62亿元,分两期建设。6月,新疆国际实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大杆塔原拟投建4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PACK集成生产线项目,现拟终止该项目投资事宜。10月,东峰集团终止实施盐城博盛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 (二期) 。
光大证券近期的研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锂电行业资本开支646亿元,同比下滑20%,继2023年小幅下滑7%后出现了加速收缩趋势。从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本开支变化来看,中游材料收缩幅度更深,其中三元正极从2022年第四季度即进入产能收缩区间,磷酸铁锂正极从2024年起资本开支减少幅度加大。
不仅是国内,海外锂电巨头也在放缓产能扩张步伐。在美国,2024年6月,LG新能源表示,暂停建设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储能系统电池生产线。2024年7月,LG新能源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建造第三座电池厂的计划也被暂停。
在欧洲,2024年6月4日,由欧洲车企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和道达尔能源合资的电池公司ACC宣布,暂停欧洲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厂的建设项目,以应对电动汽车销售放缓和对成本的深入考量。
2024年6月24日,巴斯夫宣布,将不再实施与法国矿业集团Eramet合作建设的镍钴生产设施的计划,停止所有正在进行中的洽谈。巴斯夫此前表示,只有在与成熟的电池制造商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的情况下,才会增加新的产能。
失衡
尽管锂电行业不同环节各家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但相关公告中大都提到了市场环境的影响。新疆国际实业表示,“经调研发现,同期国内多家企业挤入锂电池赛道,预判未来市场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东峰集团表示,“鉴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现有的锂电池隔膜产能已能够基本满足现有客户及订单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是支撑过去几年锂电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中国市场,从2020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36.7万辆增长到949.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1%。
根据iFind和鑫锣锂电数据,2018至2022年,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扩张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上游锂资源33.6%、中游材料57.1%、动力电池66.8%、储能电池119.3%。
但随着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在2024年后放缓至30%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26.2万辆,同比增长35.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计,2025年内需加上出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1650万辆左右,实现约30%的增速。
不仅是中国,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从2021年起,欧盟主要国家在到达新能源汽车补贴顶峰之后逐渐减少补贴,其中补贴力度最大的德国在2023年12月公布因预算减少正式取消补贴政策,导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下跌。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需求放缓,锂电行业的中游材料和下游电池板块由产能增长领头羊转变成为产能过多的矛盾集中点。
根据韩国调研机构SNEResearch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为705.5GWh。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仅国内电池产能就已达1860GWh,锂电行业供需失衡现象较为严重。
产能利用率的下滑,增加了锂电产业链的盈利压力。五矿证券研究所研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锂电材料行业的铜箔、铁锂正极、三元正极环节呈现亏损,相关板块企业总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4.63亿元和-0.14亿元,平均净利率分别为-3.42%、-3.31%、和-0.11%。
洗牌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经济观察报,锂电行业的产能问题一直存在,不同企业的做法不尽相同,目前头部厂商较少出现放弃新项目的情况,更多是腰部和尾部的亏损厂商在放缓扩产步伐,整个行业存在“马太效应”。
事实上,在锂电行业产能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少数头部企业仍然在大举建设新项目。2023年12月,锂电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公告,计划通过BNUO公司在摩洛哥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主要面对欧美市场销售,该项目2024年4月开工。2024年8月,贝特瑞在印尼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一期) 也建成投产。
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也动作频频。2024年,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均有百亿级别的新项目,其中宁德时代在7月与长安汽车及其旗下的深蓝汽车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时代长安”,新建25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9月在现有中州时代项目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中州时代项目二期项目,初步规划产能为60GWh。
头部企业持续扩产背后,是有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作为支撑。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5.3%、83.6%,预计全年产能利用率均可达到70%以上,大幅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光大证券研报称,锂电龙头厂商与二三线厂商在采购成本、产能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成本优势显著。在碳酸锂价格8万元/吨时,测算龙头厂商磷酸铁锂电池成本0.31元/Wh,较二线厂商成本低0.05元/Wh左右,推测当前行业三四线电池厂商产能利用率仅50%至60%,且良品率较低,估计成本超0.4元/Wh,已亏现金成本,预计三四线厂商的产能将逐步出清。
市场研究机构Voltaplus认为,在锂电行业产能供需失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业利润持续缩水的背景下,头部企业仍能通过产能出海、产品创新、技术授权等多种方式实现“安全过冬”。2024至2025年时间点内,由于行业产能过多以及利润水平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腰部以下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部分企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