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亿资管巨头创始人:我的方法业余投资者也能复制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投资与技术和社会变革息息相关。例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遥远概念,而是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而投资者对人工智能投资的需求,推动这个行业的许多股票创下历史新高,例如,成为最大受益者的英伟达,获得两年超10倍,10年超百倍的惊人表现。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20世纪90年代扶摇直上的牛市。在那个牛市中,很多人都变得更加富有,但是只有少数人变成超级豪富:那些通过慧眼识珠找到了成长股,例如微软、英特尔、思科、美国在线等,并能够骑牛而上的人最终成了耀眼的明星。他们的财富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地增长。普莱斯就是这样一位卓越投资人。


而不少忽略了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最终与这些罕见的投资机会失之交臂。那么我们在面对高科技股的不确定性时该如何决定是否置身其中呢?本文就深挖成长股投资大师普莱斯的选股技巧和投资方法,给大家带来启发。


普莱斯在成长股的投资领域创造了显赫战绩,他让“成长股”一词成为投资领域的流行语。“普莱斯投资方法”如同“格雷厄姆标的”一样广为流传。在华尔街,普莱斯成长导向的思维逐渐开始取代格雷厄姆建立起来的系统化价值投资方法。


普莱斯认为,投资成长股,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确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生物科技、电信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所带来的技术爆炸是真实的,它们正在改变世界。换句话说,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机会。这一点毫无疑问并且不是最难掌握的真理!


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把握这样的机会。


普莱斯的投资理论就是找到“成长的沃土”并长期持有成长股,这样一来,投资者就能取得良好的业绩。他所认定的成长型企业的特征是“长期盈利增长,在每一轮主要的业务周期中每股盈利都能创新高——这意味着该企业在未来的业务周期中也有可能创造更高的盈利”。 (当然,在同一个业务周期中盈利也有可能下跌。)


可口可乐 (截至作者创作本书,巴菲特持仓最高的股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符合这些特征的企业,同样具备这些特征的企业还包括默克、沃尔玛以及德州仪器。


普莱斯认为既然行业和企业都有生命周期,那么投资一家企业的最佳时机就在早期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盈利增长最快而且风险最小。随着企业进入成熟阶段,投资者的机会逐渐减少,风险却与日俱增。成功地得出这一结论并运用于实战让普莱斯成为他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专业投资者。


投资就是他的生命,如同其他投资家、艺术家或者任何其他杰出的专业人士一样,普莱斯醉心于工作;他最大的兴趣就在于如何获得一流的业绩,而非让自己大发横财,他是那种将客户放在首位的真正的专业人士。


即便年过八旬,普莱斯依然会在早上五点起床。他极度自律,做事井井有条,喜欢将一天的日程整理成清单并按顺序执行,而且他从来不做清单以外的事项。


在投资方面他的表现也非常类似。当他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买入一只股票并且计划在每股价格上升到40美元时卖出,即便出现可能会提振股价的好消息,他也会坚决在40美元卖出。如果他决定在股价为13美元的时候进行增持,那么即便出现关于公司的负面新闻他也会坚决买入。


普莱斯将两个家族账户的持股组合成了一个“成长股投资组合”,并提供了经过审计的持股和业绩数据,其中一个账户创建于1934年,而另一个账户创建于1937年,并持续投资到1972年。


账户表现惊人。1934年投入其中的每1 000美元,通过分红再投资,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到 1972 年 12 月 31 日变成了271201美元;但如果在二战结束后才开始投资,那么投资收益将缩水一半。在忽略分红的情况下,整个投资组合从 1950 年到 1972 年增长了大约20 倍,从 1958 年到 1972 年大约增长了4倍。


其中一些个股的表现也十分惊人。例如,普莱斯买入并持有35年的百得公司股价从一开始的1.25美元飙升至1972年底的108美元;持有34年的霍尼韦尔公司股价从3.75美元增长至138美元;持有33年的3M公司股价从0.5美元飙升至85.625美元;同样持有33年的美商实快电力公司股价则从0.75美元上涨至36.875美元;持有32年的默克集团股价从0.375美元增长至89.125美元。


普莱斯是一个理智、机敏、经验丰富的人,他有着钢铁般的纪律和坚强的意志,但他并没有自称天才,相反,他声称自己的方法的优点之一就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成功地运用。


经过对这一切的反复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的投资方法对经验丰富、有能力但研究装备并不十分精良的投资者来说比频繁买卖效果更好。他不必事事关心,也不会总是左右为难。


“即使是那些缺乏训练和时间来管理其投资的业余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选择在成长的沃土中管理得最好的公司来实现财富增值。买入并持有它们的股票直到这些股票明显地不再符合成长股的定义。”普莱斯说。


一、选股标准


业余投资者真的能复制普莱斯的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普莱斯对成长型公司的要求:


1. 基于透彻的市场研究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2. 没有你死我活的竞争。


3. 没有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


4. 劳动力总成本低,员工工资高。


5. 不低于10%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持续的高利润率和出色的每股盈利增长。


要选出符合这些条件的股票,普莱斯认为投资者需要经验和判断力,并且必须考虑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以我个人的判断,这一切都在勤奋、经验丰富的非专业人士的能力范围内。


普莱斯认为,利用“成长的沃土”来实现资本增值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找到一个仍处于增长阶段的行业,并选择该行业中最有前途的公司。


衡量行业成长性的两个最佳指标是产品销量 (而非销售额) 和利润。


在20世纪90年代,这两个指标会将你引向与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相关的股票,同时能让你远离那些压根没有盈利的企业。


通常想要通过成长股获利就不能投资服务提供商,而是要投资那些为服务提供商生产必要工具的企业——例如思科、英特尔和微软; 不要投资那些淘金者,而是要投资卖淘金盆给淘金者的公司。


同时你还必须盯紧投资回报,一个行业只有在产品销量和利润两方面都能持续提升的情况下才具有吸引力。有很多研究报告定期公布哪些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投资者通常很容易知道那些闻名遐迩、令人兴奋的企业,但是往往不知道它们正在步入成熟期。


普莱斯指出,当一个行业最终成熟并开始走下坡路时,可能会产生“杠杆”效应:利润下降的速度甚至比产品销量下降的速度还要快。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普莱斯曾准确地判断出铁路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成熟行业:铁路在业务改善的情况下开始下降,而且是持续下降,然而固定成本却没有同比例下降,这就导致利润急剧下滑。


随着政府的管控增强,普莱斯轻而易举地发现公用事业企业已经不可能带来令人满意的回报。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就已经预见航空、柴油发动机、空调、塑料和电视行业的前景优于渐趋成熟的汽车和钢铁行业。


无论是因为发明了新产品还是老产品有了新用途,一个正在经历新增长的旧行业也可能具有投资吸引力:新产品的增长已经改变了办公设备、特种化学品和石油钻井行业,并再次令相应股票焕发生机。


如何在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中找到最好的公司? 这些公司往往能够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展示它们的卓越品质:


要么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实现了产品销量和利润的改善 (“稳定增长”)


要么在多个经济周期中创造出更高的盈利 (“周期性增长”)


当我们找到这样的公司以后,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发展方向以及它们的竞争优势能否持续。


以下这些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做这方面的判断:


1. 卓越的管理。

2. 杰出的研发。

3. 专利。

4. 雄厚的财力。

5. 有利的地理位置 (如果适用的话)


只有当这些品质都能够持续保持,我们才能做出这家公司的股票有可能是成长股的判断。


当增长转为衰退时,通常是由于以上优势受到了侵蚀。例如:


1. 继任的管理层碌碌无为。

2. 市场饱和。

3. 专利到期或者竞争对手的新发明令原有专利价值大不如前。

4. 竞争加剧。

5. 法律环境恶化。

6. 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


以上这些改变的发生会反映在不断下滑的产品销量、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上。此时成长股投资者应该转向其他投资标的。


普莱斯不相信对公司未来的具体预测。“没有人能看清未来三年的变化,更不用提五年或十年了,”他说,“竞争、新发明,这些林林总总的新情况可以在12个月内彻底改变局面。”因此,华尔街流行的“估值模型”——逐年预测未来收益,然后进行折现从而计算出一个理论上的价格并与市值进行比较——是值得高度怀疑的。


普莱斯认为,只要公司的良好发展势头能够持续,投资者就应该始终坚持投资增长最快行业中的最好公司,而不应该试图通过所谓精确的数学方法从不可知的未来中创造出虚幻的确定性。


凭借这种方法就可以在20世纪90年代从软件、电子商务、生物遗传和电信领域发现超级成长股。就这么简单,买入头部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依靠复杂的图表与预测。


在考虑一项投资时,普莱斯总喜欢问:“投资人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如果你以很高的市盈率 (例如40倍) 买入一只股票,那么你就只能取得2.5%的“收益率”,无论公司自身资本的回报率是多少。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股息收益率可能低于1%。


当然,你希望股息收益率能够上涨,但这类股票的股息收益率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当于你从债券投资中获得的收益率水平 (比如利率为9%的债券) 。正如普莱斯在名为《成长股估值原则》的一本小册子中所指出的,当债券收益率变得诱人并被当作股票投资的替代品时,说明高市盈率成长股的回报率已经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二、买入时机


任何人都应该将普莱斯提出的股票交易具体步骤记住并严格遵守。它分为两部分:确定具体价格,然后按某个规模买入。


估值


正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普莱斯强调使用市盈率进行估值,而非对有形资产的评估 (尽管在职业生涯的后期,他开始对自然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下几个因素有助于一位投资人确定究竟应该以多少倍市盈率买入一只股票:


1. 最重要的是企业盈利增长真实可靠,但是人们不应该认为成长股的高速增长在未来能够持续很多年。


2. 购买成长股的最佳时机是当它们不再是受人追捧的投资热点时。


3. 分红持续提高的“蓝筹股”的市盈率应高于分红没有增长的次优股。


4. 稳定增长企业的价值高于变幻莫测的周期性企业,当然,周期性企业在衰退期的市盈率显然要高于在繁荣期的市盈率。


5. 当债券也能产生高收益时,投资人应该以更低的市盈率买入成长股。


6. 同样,当股票价格的总体水平足够低,以至收益率达到5%或更高时,投资人应该以更低的市盈率购买成长股。相反,当股票总体收益率降至3%或2%甚至更低时,投资人可以为成长股支付更高的价格。换言之,成长股的“总回报”必须与债券或股票整体的“总回报”进行比较。


在实践中,普莱斯似乎是通过观察过去几个市场周期中的市盈率高点和低点来为他感兴趣的成长股定价的,最终的目标市盈率约比标的股在此期间触及的最低市盈率高出三分之一。


按某个规模买入


当一只股票的价格跌入普莱斯的目标买入区间时,他就会相当积极地买入,而不是等着“抄底”——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跌到比他最初的买入价低很多的时候,他就会买入一些,但他大部分仓位的买入均价比他最初定下的目标价低不了多少。


三、卖出时机


同买入一样,卖出也分为两部分。


估值


普莱斯强调,人们必须能够判断一家公司的盈利增长何时即将结束。但他没有公布方法,只是警告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变化和陷阱:


1. 谨防投资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这通常是公司步入成熟期的一种警告。


2. 整体经济的衰退为研究特定公司的业绩制造了障碍。尽管公司的增长能力仍然完好无损,但它受到经济环境的拖累,盈利可能会下降;相反,它的增长已经力竭而衰,但受良好经济环境的推动,盈利仍旧在增长,这往往是投资人在公司业绩下降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一点。


3. 一些行业,如房地产、火灾和巨灾保险,有着与经济周期截然不同的行业周期,这使对公司进行评估变得更加困难。


按某个规模卖出


当普莱斯决定在牛市中卖出一只股票时,他会一直等到股价超过当初确定的买入价上限的30%。在这个价位上他会卖出10%的仓位,然后依次类推,股价每上涨10%,他就会再卖出10%的仓位。


然而,如果牛市已经达到顶峰,或者如果股票本身似乎正在崩溃,又或者公司有坏消息传出,他就会大规模卖出一只已经准备淘汰的股票。


四、普莱斯改弦易张


到1965年,普莱斯已经持续倡导成长股投资超过30年的时间。起初,对于那些跨越经济周期盈利依然能够屡创新高的公司,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意识到它们极具投资价值的人。聚沙成塔,他最终吸引了如此多的追随者,并建立了一个如此庞大的组织,以至不仅他的投资方法被称为“T. 罗·普莱斯投资方法”,而且他最喜欢的那些公司股票,例如百得、埃默里航空货运、雅芳、罗林斯和弗利特伍德公司,都被称为“T. 罗·普莱斯股票”。但后来其中一些股票的市盈率飙升至50~70倍。


这也导致普莱斯最终宣布是时候改变了,并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他在名为《投资者的新时代》的小册子中总结了这些研究报告。这本小册子并没有在它的读者或者道听途说的人中引起波澜,但是在投资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原因就在于其推理非常有说服力。在这本小册子中,普莱斯竟然劝大家不要投资“T. 罗·普莱斯股票”!那么新的投资方向又在哪里呢?


普莱斯发现在用他的老方法找到的股票中已经没有多少便宜货。他的目标是找到在十年内能够使其收入和股价翻番的公司 (如果通货膨胀率很高,那么这个过程应该比十年更短) 。但如果某只股票的市盈率已经有四五十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非常困难了。如果还有什么意外发生,该怎么办?难道寄希望于这么高的市盈率能够持续到目标实现吗?


普莱斯指出在对未来虚幻的增长感到兴奋时,投资者可能忽视了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因此,他提出了被他称作“新时代”的投资方法,这意味着除了成长股以外,投资者还应该购买能够对抗通货膨胀的资产,如房地产、自然资源、黄金和白银。


他降低了对成长股的持仓,并将包括出售公司所得的家庭资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平均地投到债券和股票上,这些股票都是根据他的“新时代”方法筛选出来的,尤其是黄金股。


十年后,他从这些持仓上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市场中投资其他股票尤其是成长股的投资者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文中提及内容均来源于公开信息,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红刊价投 ,本文摘自:约翰·特雷恩《投资大师》一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