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600亿美元估值不高?有人说1万亿元市值也有可能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独家报道称,蚂蚁金服近日已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额超过35亿美元(约227亿元),当前整体估值已达约600亿美元(约3885亿元)。一时激起千层浪,有人表示,这个估计已经相当于百度的市值了,BAT以后可能得改成ATM了。百度目前的市值仅为680亿美元。
文章报道称,一旦其成功IPO,就将成为继2010年农行上市以来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IPO,成为A股历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那么,蚂蚁金服的600亿美元估值高不高呢? 《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认为 ,相比于沪市目前平均不到16倍的市盈率,蚂蚁金服2015财年77倍市盈率的估值显然高出很多,不过对比中小板51倍、创业板76倍的平均市盈率,则似乎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它还援引中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敏华的观点,认为对于蚂蚁金服这样的企业,显然不能按目前A股市场银行股7~8倍的市盈率来估值。如果按目前互联网企业动辄过百倍的市盈率来估值的话,又有点过高,毕竟它的体量已经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那些互联网企业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B轮融资就接近4000亿元的市值,如果按百倍市盈率完成IPO的话,估计要接近1万亿的市值,进入A股市值TOP5的行列。这可能意味着,蚂蚁金服的估值并不高。
一财还援引一位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的话说,蚂蚁金服出身阿里系,目前来看全球没有可以和它对标的企业进行比较,结合A股市场喜欢炒概念的传统,预计其上市后的实际估值定位将远远高于合理定位,1万亿市值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第一财经日报》在 另一篇分析文章 中认为,现在互联网金融圈子里比较公认的一个公式是,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三板斧是渠道、技术、数据。这个铁三角是互联网金融这两年得以蓬勃发展、进而倒逼传统金融试水变革的推动力。
从这个角度看,蚂蚁金服集团当前的600亿美元估值似乎还没有充分体现出其未来价值。去年7月份宣布A轮融资完成时,蚂蚁金服的估值是450亿美元左右;如今10个月过去了,B轮融资完成时,其估值上涨了三分之一。以时间轴看,上涨幅度适中。
蚂蚁金服的上升空间还有哪些?
《第一财经日报》在《 蚂蚁金服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文章中,从渠道、用户数、技术三个方面分析后认为,数据和芝麻信用的未来潜力巨大,目前仅是冰山一角,原文分析如下:
另一个潜在的巨大冰山是数据。依托数据和技术,支付宝可以将一笔支付交易的成本做到2分钱,而传统银行一般是两三角钱;网商银行靠大数据进行风控,比传统银行省了不少钱,当然,网商银行主要锁定小微角色,和传统银行的放贷对象重合度不太高。网商银行之所以能做到放贷“310”模式(用户3分钟在线填写申请,系统1分钟完成审核并放贷,过程中零人工参与),就是依靠淘系大数据。
此外,蚂蚁金服旗下另一块独立的非交易类业务芝麻信用也是未来价值贡献者。与欧美市场相比,国内没有一套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芝麻信用此前实现的750分以上通过卢森堡办理申根签证免交资产证明,700分以上可在线申请新加坡签证,600分以上可享免押金住酒店等服务,表明芝麻分正在渗透到衣食住行的各方面。一旦这个分数与央行信用系统打通,且被多数社会公共事务和服务行业所接受,芝麻信用就有望在民间建立一套可参考的个人信用体系。但这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不管是600亿美元,还是1万亿人民币,总之,蚂蚁金服已经成为一个比肩BAT的潜在巨无霸,就等它上市那一天了,不知道为此又要诞生多少个亿万富翁。
一个注:本文结合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