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兴起的智能私人助理“Magic风”,今年貌似吹不动了
如题,“Magic风”渐渐有些吹不动了。就像一夜间被捧上天的O2O,在经历了疯狂后慢慢多了些偃旗息鼓的味道。但”类Magic”项目即便也是个爆款,却没有当初的“O2O热”那么疯狂,今天看起来,其在商业模式上也没有那么为人诟病。
或许有人还不知道Magic是怎么回事,也不了解这股风是怎么起来的,怎么就说它吹不动了呢?
一个成立不足一月就估值4000万美元的项目
“类Magic”项目的被模仿者就是Magic,提供智能私人助理服务,来自美国,它在YC Demo Day (硅谷顶级的创投盛宴,以汇集最惹眼的创业新星以及荷包鼓鼓的投资人而闻名) 亮相两天后,就拿到了红杉领投的 1200 万美元 A 轮融资,估值达到4000万美元。
总结它的业务模式,就是短信给 Magic你想买的东西、想要的服务,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Magic 承诺都会为你送到、帮你实现。
这听起来简单,细细推敲起来却挺疯狂。Magic等于为所有人配了一个贴身秘书,一个随叫随到的小助理,可以用它帮忙订机票、订酒店、点外卖、给女朋友送花……完完全全是为懒人而生的。
Magic并没有为自己打造一款独立的应用,而是选择了以短信作为服务入口。按照它的逻辑,为一种服务而下一款新的应用的时候,那么应用本身就是一种累赘。
但显然,Magic并不像真正的助理一样能满足各种各种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当我需要按摩时,它并不能通过我的手机直接提供这项服务给我,只能为我筛选一下附近的符合要求的按摩店,而这样的功能我在团购网站、生活服务类项目里随时都能找到。这类非标服务实现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想给与极致的消费体验和满足感,显然还是个美好愿望。
不过,不管怎么说,magic在面世后迅速获得了大把的关注,还催生了一大批拥趸和效仿它的创业项目。
私人助理服务,一大批后起的模仿者
去年,Magic所代表的 “私人助理服务” 理念在中美两地创业圈中引起了不小的热潮。
截至 去年9月 ,美国Product Hunt (热门新应用风尚标) 上类似的项目就有17个,Facebook也推出了虚拟助手M,国内,各种私人助理服务项目接近40家:神猪、 应应、Get,、家事儿,、大白、哆啦、小蜜蜂、如意如意、跑得快、助理来也、小达、黑执事、悠悠小蜜、V助理、美位、叮叮管家、Flow……2015年9月百度发布的度秘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小高潮,不过巨头出手并没有碾压一切,只是让更多人看准了这个方向“有肉吃”。
这些类Magic项目有全品类大众化服务,也有针对中高端人群的,或者在领域上更加细分的服务——酒店领域、办公租赁领域、医疗领域等等。
做法上可大致分为三类:纯机器智能 (AI) 、纯人工、智能+人工。比如度秘就是完全采用机器路径,神猪重视人工客服,助理来也、get采用机器+人工的办法。
为啥说今年不火了
诚然,蜂拥而至的项目都是有成长周期的,现在说这阵风吹不动了,一是因为近来类似项目的创业热潮已过,很少看到扎堆的新产品,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跑马圈地,渐渐听到一些声音说“做不动,找不到方向”。
不火了,不代表不行了,不过从整体发展态势上来说,类magic项目确实有它的不足:
首先,这个模式在国外OK, 在中国不见得跑的通 ,中美环境不同,无论是互联网发展程度、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 (比如快递是不是给力,对资源的调动、把控很重要) 、消费观念都有差异,曾有人说过:Magic盈利模式为用户每发出一个需求,向用户收费一次,此收费模式在美国能否规模化且不说,至少在中国无法落地。
已知的是,海外一款名叫Haptik的类Magic应用,在今年4月完成了B轮融资,同月,为旅行者提供按需人工服务的Lola也获得了1970 万美元 A 轮融资,线上私人助理在国外依然受追捧。
其次,盈利问题, 有知乎作者这样写到 :
开发这些平台的终究是要赚钱的,大多数公司的盈利模式在于利用低频长尾非标化的服务赚的一些佣金,而在高频标品服务上实现免费。但过于的依赖低频长尾非标化服务不利于公司的收益,因为非标服务意味着花费的人工成本更大,长尾意味着时间成本更高。
关于这一点,资料显示,Uber 创始人勒特·坎普(Garret Camp) 与小米和Twitter的天投资人Robin Chan早在2013就开启了这类项目的尝试,最初也是以有求必答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此方式无法大规模发展,无法在未来有效的实现盈利。
第三,AI技术其实还不够成熟。
其实,即便火爆如去年的状况,也有人提出每一类私人助理服务项目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成熟,现在这些不足可能在被印证:
-
纯机器的,采用纯机器服务,势必削弱了作为真正助理应有的一些人情味和灵活性,会让人觉得智能不足。纯人工,又很难大批量解决服务诉求。
-
全品类的服务目标过于宏大,非标需求的解决又需要更大的人力投入和运营成本,标准化规模化的未来显得遥遥无期。
以及,分食者众多,怎么保证自己有足够大的流量入口。
所以,还想往里切的同志,或许该认真想一下选择哪种模式切入了,还有,你能比别人更出彩么?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想求报道, (请猛戳这里) 只要你们对产业正在产生影响、或未来可能有颠覆效应,就都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无论大小。
本文由 杨继云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虎嗅网 )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4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