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片方来说,电影排片比例可不是包治百病的板蓝根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虎嗅注: 本文转自艺恩咨询微信公共账号。


刚刚步入春节长假第一天,便收到了来自全国各民族片方、港澳片方、台湾片方以及海外投资方们关于各自春节档所发行影片的支持问侯和排片要求!在此对大家的关注和问候深表谢意!由于本人近期用眼过度,用嗓过勤,为确保来年能继续用一双水汪汪的小眼睛和还不算乌鸦的鸽子嗓与各位共同精选优秀影片,共谋电影市场发展,本人决定在此一并回复并以文字代言之。


今年的春节档期可谓短兵相接、血雨腥风,各路神仙为了排片的“空间战”而各显神通,但本人观点为:排片比例高不代表支持力度高,请不要“神化”电影排片比例!在每天影院排片的黄金场次不足三分之一的前提下,院线和影城先行选择观众呼声高、影城收益高的影片做为排片第一要素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当超过四部以上同等宣发力度、同等量级的影片在同一档期出现的情况下,市场必然会出现差异化选择,这好比我们去超市买矿泉水,在只有“农夫山泉”一个品牌的情况下我们别无选择,但是出现了“依云”“雀巢”“昆仑山”等品牌后,每个人都会依据各自喜好、各自经济收入状况、甚至包装是否精美等来选择属于自己的产品。


影片的选择和排映也不过如此。对于此时的影城终端来讲,差异化经营和保持最大化的收益永远是第一位,而这种差异化首先表现在:


1、空间的差异化,即5厅影城的场次产出绝不能与10厅相提并论;8厅影城又绝不能与15厅同一高度,厅少的影城以提高周转率抓核心影片为主,厅多的影城在抓好核心影片的同时更应注重排片丰富化和其它影片的票房增量,这是影院取得更高收益的内核所在;


2、不同城市观众对不同影片喜好度的差异化:在影片越来越丰富、观众的习惯性消费越来越集中的情况下,市场必定出现细分和差异化,不同院线之间有差异、不同城市之间有差异、同一城市不同的影院也会有差异,因此,并非每部影片在每个城市的排片比例都必须恒定在一定数值之内,这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将会表现更加明显。


3、同等量级影片在实际排映中的差异化:面对多部市场化需求较高的影片,我们在排映时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大家公认的演员阵容、投资规模等基本因素外,还包括影片的宣发力度、市场预期、与院线合作度及相关商务条款达成等多方面,甚至对于票房产出同等的影片,我们还会考虑是否根据影片的长短来调整排片周转率从而提高影城收益。排片是一个科学匹配与调整的过程,并非用一个简单的比例来决定一切!


给片方建议:


1、“旺季加场次高产出、淡季减场次降成本”是影城的经营之道。而排片比例并非追求高票房的唯一标准,排片比例高不代表支持力度高,夹杂太多的非黄金场次反而降低既有效率;


2、请加强对次黄金时间和非黄金时间的营销合作,这是当前影城的需求所在以及电影市场的软肋所在;


3、不赞同片方以大量自购电影票占取影院场次的形式做为“营销手段”,在影城已日益熟悉该种模式的今天,如何平衡档期内的收益和分析排片走势已成为该营销手段的应对策略,因此自购票仅能解一时之渴却非长久之计;


4、与院线的合作并非仅停留在宣传品摆放、票务购买等基础层面,我们更欢迎类似衍生品开发、阵地主题乐园等其它创新的模式来助推双方的深度合作,从而使后期的排片与其相得益彰;


5、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缺乏的仍是商业大片,但是随着中国观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单纯以特效、魔幻、大场面为追求目标的影片已越来越不能打动观众,而内容的创新与丰满、如何更加接地气才是生存之道,这也是为何近年来一些中小成本制作的影片反而赢得市场欢迎的原因所在。随着观众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兴趣分流越来越明显,如何增强故事感召力的“内核”与大场面、大特效的宣传“外核”,才是市场所需的完整的统一体。


总之,在影片供过于求的现状下,市场差异化已是必然,而今年的春节档更是体现差异化的先兆,这种差异化表现在影片上映前院线和影院对影片的选择上,但上映后又会各自随着市场需求而逐步调整和统一。排片本身就是基于数据的支撑下一种经验值的判断,但并非厚此薄彼。确保影城收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最大目标。


在此也恳求各位片方大佬,硬碰硬的发行方式只能几败俱伤,我们呼唤和期待健康、良性的影片发行与协调机制,我们不想如过去那样“营养不良”,也不想现在这样“营养过剩”,在偏瘦和偏胖之间找到适度的身材比例才是万物生长之所需啊!

A- A+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