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荐书】张涛:《精益创业》的创业方法论,大众点评的新业务很受用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 张涛一直是“重度看书爱好者”,2014年是大众点评在“ 二次创业 ”年,看完《精益创业》后,张涛结合大众点评给虎嗅发来如下书评。( 虎嗅注:看到书评,真实与实用,是我的第一反应

《精益创业》这本书,其实说的不是狭义的初创一个企业,而是如何做好开创性的、问题和方案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改称“精益探索”也许更贴切。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即感到亲切,又颇觉醍醐灌顶。亲切的是,书中总结的“创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得不面对之困难,在我创办和发展大众点评的过程中都时常遇到。那时候并没有得到任何系统性的引导,基本上是凭感觉来做,决策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细想下来,可能大多的创业团队多少也是如此。《精益创业》是我所接触到的第一本很好地总结和归纳了“创业”过程的书,进而它形成了一套科学化的方法论, 可以帮助正在创业或肩负“探索”未知任务的个人或团队实现小步快跑,降低探索成本。“创业”竟然可以有方法论! 这本书对这一点的颠覆着实让我震惊。
所谓大道至简,《精益创业》里的观点浅显易懂,如创业就是学习和试错的过程、需求需要验证、最小可行产品(MVP)和快速迭代以降低学习成本、重视对结果的衡量等。但又所谓知易行难。我认为大多数人的天性可能是不“精益”的,喜欢或习惯于思考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轰轰烈烈地付诸实施。因此,创业成功的偶然性很大,基本依赖一些团队不可控的因素,如创始人的判断力、决策的时机和运气等。 以《精益创业》为代表的创业方法的研究和呈现,对创业团队的价值不言而喻,这在我们自己的几个新产品、新业务的探索过程中,如餐厅在线订位、结婚服务在线预约、电子会员卡等, 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创业、探索,唯LEAN不破。祝愿大家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

这本书虽然是2012年出版的,两年来,图书N次重印,市场和读者的认可已为其质量背书。这么多年,大家可能更多了解图书的内容,下面讲个作者的小故事来为精益创业作更多的解释。

《精益创业》的作者Eric曾经任职于IMVU,一家开发3D人像(Avatar)的公司。在他们发布某一次版本的新产品后,得到了一条用户反馈:希望3D人像能够移动,就像“虚拟人生”游戏那样。但当时作为新创公司的IMVU来说,没有时间和能力去实现什么3D引擎和复杂的算法。因此他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当用户鼠标点击屏幕上的一点时,让3D人像瞬间移动过去,而不是一步步地走过去——作为一个临时方案,暂时给用户一个反馈。IMVU的团队抱着紧张的心情发布了这个“新功能”,认为客户必定会排山倒海地批评他们。但是,令整个团队震惊的是,他们收到的是排山倒海般的赞美——客户觉得这种移动方式“太帅了,比'虚拟人生'的还高级”,因为用户就想改变人像的位置,而不愿意看着人像在屏幕上慢慢地走动。而且,这个功能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排在“客户最喜欢特性”的TOP 3。( 虎嗅注:来自豆瓣网友 isaachan

若你至今没有看过这本书,虎嗅君贴心为你准备了精简版,5分钟了解全书。

------5分钟看书------

精益创业的方法

本书针对的是创业者,以及那些需要承担类似责任的人。精益创业的五项原则组成了本书的三大部分。这五项原则如下。

1.创业者无处不在。你不一定非要在车库里折腾才算是创业。 在我定义的创业企业中工作的任何人,都算得上是创业者。 所谓的新创企业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为目的而设立的个人机构。这意味着创业者无处不在,而且精益创业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在任何规模的公司,甚至是庞大的企业中。 

2.创业即管理。 新创企业不仅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问世),更是一种机构制度, 所以它需要某种新的管理方式,特别是要能应对极端不稳定的情况。事实上,我相信“创业企业家”应该是一个在所有现代企业中使用的头衔,因为企业未来的增长需要依靠创新。我将在后文中详细论述这一点。 

3.经证实的认知。新创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产品、赚取金钱、服务顾客, 它们的存在更是为了学习了解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业务 。创业者们可以通过频繁的实验检测其愿景的各个方面,这种认知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4. 开发—测量—认知 。新创企业的基本活动是把点子转化为产品,衡量顾客的反馈,然后认识到是应该改弦更张还是坚守不移。所有成功的新创企业的流程步骤都应该以加速这个反馈循环为宗旨。
 
5.创新核算。为了提高创业成果,并让创新者们负起相应责任, 我们需要关注那些乏味的细枝末节:如何衡量进度,如何确定阶段性目标,以及如何优先分配工作。 这需要为新创企业设计一套新的核算制度,让每个人都肩负职责。

新创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为什么新创企业以惨败告终的情况比比皆是?

第一个原因在于好的计划、可靠的战略和深入的市场分析造成的诱惑。在早期,这些都是衡量成功可能性的指标。把它们也套入创业企业中去的想法令人难以抗拒,但是此路不通。因为新企业的运营当中包含了太多不确定性。企业还不知道谁是自己的顾客,自身的产品应该是什么。当情形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之时,未来越发扑朔迷离。 老的管理方式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计划和预测只能基于长期的、稳定的运营历史和相对静止的环境,而这些条件是新创企业所不具备的。

第二个原因在于,当目睹运用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摆脱困境后,一些创业者和投资人干脆就撒手不管,回到“想做就做”跟着感觉走的状态。人们相信,如果实施管理反而有问题的话,无为之治就是解决之道。不幸的是,我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也行不通。

新创企业的那种颠覆性、创造性和混乱的状况是可以加以管理的 ,或者确切地说,必须加以管理。这种说法看似有违直觉。多数人认为流程和管理枯燥无味,而创业则充满活力和激情。但是真正令人激动的是看到企业获得成功,改变世界。人们为这些新企业付出的热情、精力和抱负都是珍贵的资源,不容随便浪费。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做得更好。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