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小米,魅族60亿美元估值背后靠什么支撑?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对比小米,魅族60亿美元估值背后靠什么支撑?

众所周知,魅族已全面学习小米的商业模式。而如今,魅族连估值也打算紧跟小米。

 

在近日的一次专访中,魅族副总裁李楠提出,如果以小米市盈率方式计算,魅族大约会估值约60亿美元。但并谈到魅族有打算先于小米IPO的计划。


这个估值与小米的400亿美元相比,自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但要知道,小米在互联网领域和智能硬件生态方面广泛布局,可谓是做足了概念,再加上小米的低端智能手机在国内的销量也已达到一定规模,以至于前些日子IDC等调研机构将小米今年第三季度手机出货量列为全球第三。因此,有投资人认为小米颇具商业想象空间也是可以理解之事,虽然头条哥并不认可。

 

魅族的情况则与小米不能相提并论,且不论小米目前的估值是否值400亿美元,以及魅族以小米为标准估值是否合理。单是魅族的估值接近联想(国内硬件设备厂商的老大)市值的一半(以联想目前的市值约为156亿美元衡量)就足以引发头条哥的质疑: 一家以销售智能手机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硬件企业,只要开始学习小米“铁人三项”的玩法自诩为“骑桌派”,难道就可以获得远高于企业自身实力的估值吗?

 

营收仅为联想的1/33

 

在头条哥看来,无论商业概念如何丰富,商业想象空间多么广大,一家企业若进行资本价值的估算,都应首先来看这家企业的营收水平和净利润率。

 

从营收规模上看,据相关报道,小米2013年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达到人民币270亿元,2014年预计超过800亿元。而据魅族副总裁李楠透露,魅族2013年出货量约200万台,营收50亿元,2014年预计出货量在400-500万台,营收目标将超过70亿元。仅从魅族与小米的营收对比来看,魅族与小米差距将近10倍。


又据相关报道,小米目前94%的利润都来自于手机销售,魅族虽没有公布利润方面的官方数据,但以魅族目前仅有Flyme系统UI和魅族手机两大核心业务来看, 魅族如果有利润,那么其大部分利润也应同样来自手机销售,也就是说,仅从营收和盈利水平而言,魅族与小米相差十倍之多。

 

而如果与联想相比,联想仅在今年一个季度的营收就达到了103.95亿美元,而去年一年的营收为387亿美元。即便今年魅族的营收可以达到70亿元(注意不是美元),充其量也仅是联想的1/33左右,当然这还是在不计入联想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目前这两宗收购均宣布完成)营收的情况下。至于说到利润,由于魅族未公布,我们无法进行有效对比,但我们知道联想去年的净利润为8.17亿美元,今年最新季度的净利润为2.14亿美元。可以说,盈利模式还相对单一的魅族,其估值接近联想的一半,可谓是违背了商业和资本最基本的规律和规则。

 

全年销量不及小米一季度的1/3

 

其次是业务规模,小米今年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40万台,除了少数海外新兴国家市场的销量,大部分为国内销量。而魅族的智能手机销量如何呢?上文已谈到2014年预计出货量在400-500万台,也就是说,目前魅族全年的手机销量大约是小米一个季度销量的1/3,所以,在头条哥看来,先从销量上赶超小米,魅族再谈估值和上市也不迟。

 

而如果与联想对比……头条哥已经不忍心这样对比下去,只谈一点:联想除了目前牢牢占据传统PC产业老大位置外,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也均在靠前的位置(至少是前五)。相比之下,魅族只有智能手机这个主营业务,与联想在业务规模的差距恐怕已不能用“甚远”来形容了,但头条哥已经词穷。

 

扩大规模与营收是第一要务

 

除了上述的营收能力和主营业务规模(体量)的差距之外,我们再来从手机产业竞争的角度来看看魅族的估值是否合理,这一次,头条哥就不把联想拉进来了……那画面太惨烈以至于连头条哥都不敢多看……

 

魅族与小米一样,智能手机产业都是其目前业务的核心,但从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增速放缓及低价机成为发展动力,加之“小米模式”竞相被对手模仿,小米及其模仿者(比如魅族)在该产业中遇到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其未来将面临规模与利润的选择:要么利润率高,要么以规模换利润。


而至少从目前看,除了苹果之外,鲜有硬件设备类企业可以靠高利润率生存和发展,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通过规模提升总利润。因此,自从小米发布低价的红米系列手机替代小米手机成为出货主力之后,小米实际上已经走上了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对于小米和魅族而言,未来低端手机的销量将至关重要。

 

正因如此,小米今年以来开始高调以红米系列手机布局海外市场,面对海外10亿换机量的庞大市场,专心走量的小米进军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的战略布局也就顺理成章了。但问题是,同样觊觎海外市场的联想、华为等国内硬件厂商在供应链和渠道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在整体规模、全球化布局、渠道运营商关系、知识产权积累等可能对未来智能手机的竞争至关重要的领域,小米目前也都处于劣势,而这些短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补上的。

 

同样,上述问题魅族比小米更为缺乏,就目前来看,魅族除了依靠MX4 Pro向上寻求突破2000价位的可能性,也急需在千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发力,通过走量形成规模以打造一定的供应链优势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据李楠透露,魅族要做比红米、荣耀体验更好的千元机,并预计在2015年初发布。显然,如何扩大出货量与营收,这种关乎一家硬件设备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比估值和上市重要得多,活下来,仍是魅族的第一要务。

 

骑桌派”真的靠谱吗?

 

最后,我们来谈谈小米模式的本质,以及小米和魅族的估值从“骑桌派”的商业价值层面是否靠谱?

 

小米模式其内在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头条哥认为,如果简单的将小米与三星、联想、华为等硬件企业相比较,很难看清小米的“野望” 。因为小米虽然“骑在桌上”主打软硬结合的商业牌,但从雷军的一系列布局和规划来看,小米更希望在互联网服务一端建立一定的竞争优势或壁垒,也就是说,小米希望围绕用户做文章获取流量入口式的垄断利润。 这方面,小米不仅想做腾讯,为用户提供资讯、应用分发、游戏、视听、阅读等这样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更想做阿里,围绕用户的生活、娱乐和购物等方面需求提供相关服务。也就是说,小米如果想实现真正的成功,就要打赢三大战役:互联网入口之战,移动支付之战和虚拟内容之战,对手可以是BAT三巨头,也可以是苹果、谷歌和微软等国际巨头……总之,头条哥只想祝小米好运。

 

而魅族的“野望”目前没有那么大,从李楠口中我们知道,魅族对于公司未来的定位是成为一家在全球手机行业洗牌大战中生存下来、保持魅族产品传统和特点、兼顾手机出货量与品牌、保持用户高存留度的手机企业。换言之, 魅族暂时只想通过产品策略与渠道策略共同支撑起魅族软硬件结合的生态圈,如果能在应用和游戏分发等软件与互联网服务方面形成一定的强势入口和流量营收,就已经十分不错了。而对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全面战争,魅族目前还没有能力参与,所谓生态布局,也许只能是概念先行和随遇而安。

 

因此,对于魅族和小米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完成上述的生态布局和形成竞争壁垒之前,软硬件结合的小米必须像苹果那样,首先作为一家手机公司生存下来。

 

而更为关键的是,软件及互联网服务应该是尽可能在每一种设备和系统平台上都有良好的体验和功能,几乎是完全开放的生态,而这一点,恰恰与专注于硬件设备服务的商业模式相悖:一家以销售硬件设备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企业,它所提供的服务必须是封闭的生态。这种商业模式层面的矛盾与冲突,将是每一个“骑桌派”必须要面临的共同宿命。

   

本文为互联网头条(微信公众号:wwwtoutiao)特邀作者罗贵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向作者提问 加入文集

本文被转载5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