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理财:引发全民热议之后要补三课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百度理财:引发全民热议之后要补三课
文/阳淼 山寨发布会成员(喜欢淼叔文章的请拉到文章底部为淼叔投票!)

前阵子绯闻不断的百度理财频道终于在昨天上线了,开始销售那款传说中收益率达到8%但被监管层制止的基金产品。结果这个频道上午10:28上线,大概10分钟后就出故障了,用户输入了一堆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之后还是显示未登录,没法购买。山寨发布会里的记者们讨论,这仿佛是学小米的节奏,“热情的买家挤瘫了我们的服务器”。不过按照百度出故障的惯例,产品负责人也得在贴吧APP上尖叫一声“史无前例啊”,才足够相得益彰。  

尽管有这些插曲,百度官方还是在下午很快宣布,百度理财销售突破了10亿元;这与很多观察家推测的“百度会自己出钱补足收益率,所以会设定首批销售额上限”的上限相符。因为一般货币基金收益率就在4%左右,所以百度会在销售了10亿的理财产品之后,自己再购买10亿,然后拿这10亿的4%收益补贴给购买第一个10亿的用户,让他们达到收益翻番的8%。当然这些事后来是只能做不能宣传的啦。

作为对照,支付宝的余额宝上线首日认购5000万元,,百度理财首日认购规模是其20倍,认购时间则在4小时多一点内完成。据百度内部人士透露,汹涌的购买潮带来的并发访问量与春运期间12306网站量级相当,导致一贯以技术见长的百度都宕了机。若不是这样,10亿元的销售记录可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  

尽管新产品的网站稳定性和界面都受到不少吐槽,但更要看到,经历过一轮一轮的“互联网金融”预热之后,用户群体对这一全新平台上的理财热情已经被激发了起来。当周围朋友们互相询问“买到了没有”的时候,淼叔想起了当年上一代们购买国库券的热情。百度把第一批用户称为“创始用户”,也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口碑相传,将这一新产品做最大化的社会化传播,创造4小时10亿元之外更多的“史无前例”。

细算算,引发这种传播热度(昨天新浪微博热词榜上,百度理财早早地爬升到了第四位),百度要付出多少成本呢?其实也不算多,这个8%的年化收益率是只保证头两个月的,也就是六分之一, 所以百度需要付出的现金也就是10亿×4%÷6=666万元。 而百度宣布创始用户超过12万户,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5元;如果加上那些注册了百付宝但没有购买成功的用户,那注册用户的成本就更低了。作为一个跟钱直接打交道的产品来说,这个用户成本非常划算,何况前前后后还有巨大的舆论传播动能呢。一般企业花600万买个央视标王也未必有这么持久的热度。

所以,与余额宝不一样,百度的金融产品上线,跟大数据、用户画像等精细的技术化操作不同,给传统金融企业展示的主要是互联网企业的营销能力。都说金融行业监管严,但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涉及内容生产的互联网公司,受到的监管压力其实也不轻;在常年的博弈中,如何踩着监管底线去冲击注意力巅峰,互联网企业的经验丰富无比。余额宝和百度理财在早期宣传中,都曾经把收益率作为第一卖点;在引起监管层注意后,又赶快明确说法、召回文案,态度又好又快,但该传播的早传播出去了。

又比如上面说的这个8%收益率,规定不许强调收益,我就不强调;但我自己花钱买了基金然后自主决定分给谁,这总是可以的吧。互联网企业从来把“获取用户”放在“获取销售额”之上,以用户而不是产品为销售目标。也正是因为这样,互联网行业每个用户的定价其实明确而清晰,哪个领域的用户单价多少比较合理、能够承受,企业心里都门儿清。这一点,在此次“8%保卫战”中,其实也值得传统行业企业借鉴:这个时代,只给用户销售一次产品的做法过时了,留住这个用户、反复销售产品给他,才是互联网玩法。

不过,从产品角度看,这阵子热过去了,后面百度理财仍然还面临一些考验。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首先,百付宝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支付环境。淼叔以前在 “微信支付能形成闭环吗” 一文中提到过,一个支付工具能否成功,首先要看支付环境是否完备。现在百付宝里的资金能买什么呢?用途乏善可陈。如果未来仅仅把百付宝定位为一个理财产品销售渠道,那无疑浪费了百度的数据积累与运算能力,属于买椟还珠,百付宝的前途也有限。  

其次,百付宝现在连个APP都没有,这就敢改名叫百度钱包,也挺有勇气的,没见过谁扛着PC机上街买东西的。既然叫钱包,你的移动化就加快点啊。并且理财产品的三大要素风险、收益率和流动性,最后一项流动性很多时候就靠移动端保障,既然号称自己产品便捷性高,移动端的功课少不了。  

最后,就是百度自己的用户体系建设。百度在消费习惯这方面的积累还并不足够,最多是能掌握一个用户搜索了些什么。金融业务有个特点,就是对承载平台的要求高度精细化,因为它对风险的控制要求一向摆在第一。为了保障这层安全,百度自己的用户习惯画像工作也必须加快了。

不管怎么说,随着阿里、百度先后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用户的理财知识都逐渐丰富了起来,毕竟这两家是国内规模第一第二大的网络媒体。现在身边随便一个朋友,说起年化收益率、监管门槛、销售牌照这些术语,都能信手拈来。市场总是先预热后爆发,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之旅,也逐渐地热闹起来了。

本文首发搜狐IT  , 阳淼将在微信公众号“山寨发布会”上更新他的最新观察,新浪微博@阳淼,私信开放。

【硬广告】 今年在虎嗅发表了51篇文章之后,淼叔入选了虎嗅年度作者评选名单。以下是淼叔今年的作品不完全列表: 这里 这里

如果您从我的作品中获得过一些喜欢的信息、观点和分析方法,请点击下面 这个链接 为我投票,并转发到新浪微博!您的支持就是对我持续创作的最大鼓励。  
向作者提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