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捞”不动免费服务了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最近的海底捞,颇有一些被其提倡的“好服务”反噬的迹象。


在社交软件上,一些海底捞的拥趸消费者调转了枪口,“讨伐”起了它。不日前,有消费者在网络上晒出海底捞《美甲收费标准》,其中提到纯色美甲不收费,贴钻、甲片、穿戴甲、花式等美甲服务将收取9.9元到79元不等的费用。当然,与其他美甲店相比,这样的收费标准并不算高,但已经习惯“免费”的消费者们,对此表示无法接受。


最近把海底捞推上风口浪尖的不止是“美甲收费事件”,此前的“14岁以上顾客不能免费拿海底捞玩具”、“海底捞要求顾客必须点锅底”的事件甚至还冲上热搜,还有牛肉粒撤出小料台、免费打印照片每天只限一张、没有免费的西瓜等调整措施,也让消费者直呼海底捞“玩不起”。


放到其他火锅店身上,这些小事都不至于掀起闹上“热搜”的风波,但如同最近的流量明星胖东来一样,海底捞就是靠着“善待员工”和“超出想象的服务”两个标签出圈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消费者对海底捞的服务有着相当高的期待,尤其是已经习惯“标杆式服务”的顾客,无法适应海底捞的变化。


所以,当海底捞原本的免费服务开始收费或者有条件提供时,这些被海底捞“惯坏了”的消费者们开始“脱粉”了。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在亏损时期都没有降低服务标准的海底捞,为何会在去年创下近50亿利润后,选择这种伤害“根基”的方式来控制成本。



过去,海底捞的服务有多好?


一方面,海底捞把服务的细节做到极致。比如在等位时有擦鞋、美甲等服务,就餐时还会有服务员帮忙带孩子,并且还会在顾客开口前就贴心地提供皮筋、眼镜布等小物件。


另一方面,海底捞提供的服务非常有“人情味”,比如看到顾客喜欢吃辣酱就送一整瓶,结账时会给顾客打包他喜欢吃的小零食,甚至还会帮顾客清洗用餐时不小心弄脏的衣物。


而现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海底捞却“变了味”。对此,网络上的声音的分为明显的两派。


一派认为 海底捞价格比普通的火锅贵,很多人都是冲着它的服务去的,如果服务标准降低,就会失去竞争力。 既然当初海底捞是靠提供“美甲”、“小玩具”等卖点吸引消费者的,那么现在一点点取消这些免费的服务,就是在一步步试探消费者的底线。


另一派则认为, 海底捞的这些新举措是在打击爱占便宜的“羊毛党” ,比如之前对牛肉粒和小玩具没有限制的时候,就有人将牛肉粒打包回家喂宠物,还有人倒卖海底捞的玩具获利。现在牛肉粒虽然限量了,但依然可以让服务员帮忙下单,顾客也可以通过好评或者捞币兑换到小玩具。


但问题是,海底捞用“标杆服务”打天下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到会被人“占便宜”?


显然,是已经想到的。而且在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看来,这也是“差异化服务”的一部分。海底捞会放权给一线服务员,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员工都有权给顾客免一个菜或加一个菜,甚至是免单,“让公司吃小亏,让顾客占小便宜,海底捞才能感动顾客。”张勇说。


而且网络上很多探店博主也会用“穷鬼吃法”的噱头宣传海底捞,比如“0元锅底”就是用免费的清水自制各种锅底,而自制锅底的原材料正是小料台上的牛肉粒及各种调味品。这种“穷鬼攻略”,也为海底捞吸引到不少忠实粉丝。


张勇以前的看法是:门店不应该在提供免费的服务和食物时,太过于计较成本。


张勇在给北大MBA学生讲课时提到他去一个门店视察的经历,当时他发现送给客人吃的西瓜不甜,便询问是怎么回事,该门店店长回复是“西瓜现在涨价,好西瓜要3毛一斤”。对此,张勇的说法是:2毛一斤的都送了,为什么不再多添1毛送甜的。


除了西瓜,还有美甲。海底捞的美甲服务颇为有名,但这个服务的成本并不低。如果按照平均每个门店配备2名美甲员工粗略计算,美甲服务的员工的成本就要超过2亿,这还是在不算各种美甲需要的耗材成本的情况下,而美甲还只是海底捞众多免费服务之一。


由此可见,免费服务的引流效果确实有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勇并不在意这个成本,更重视用户体验,更重视引流。但反过来,也意味着,如果在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削减部分免费服务,那么,节约的成本是非常可观的。


海底捞开始算起这笔账。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海底捞就把“降本”提上日程,审视起每一笔开支。


对于海底捞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员工成本占比非常高。从海底捞财报来看,由于经营情况好转,雇员人数增加,其2023年的员工成本超过130亿,比2022年增加了27.3%,呈现出增长之势。


但结合其他数据来看, 海底捞的“用工成本”其实是呈现下降趋势。


2022年,海底捞的员工成本是102.39亿元,员工总数为11.78万人,由此可以算出平均员工成本近8.7万元;2023年,海底捞的员工成本为130.39亿元,员工总数为15.37万人,平均员工成本为8.48万元,相较于2022年有所降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海底捞开始大面积招聘兼职人员有关。海底捞2023年的员工总数虽然比2022年增加了35938人,但其中兼职人员就增加了20692人,调整完成后兼职人员的占比由2022年的37.19%增加至2023年41.96%。


结合营收数据来看,员工成本占营收百分比的数据也有所下降。2022年该数据为33%,到了2023年该数据就减少至31.5%。但尽管如此,该数据还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海底捞还配置“美甲师”等岗位。


所以,在降本增效的大目标下,美甲服务从免费到收取9.9元到79元不等的费用,可能就是海底捞想通过“收费”来让该岗位创造收入,抵消部分成本。


但海底捞的这种成本控制措施,不仅让消费者有种“服务降级”的落差感,就连就餐时的基本服务体验感也在变差。


《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提到,海底捞员工的离职率是很高的,但大部分情况不是海底捞淘汰员工,而是员工淘汰海底捞。


海底捞为什么留不住人?


一是工作强度大。 年报中提到,2023年海底捞整体翻台率为3.8次/天,2022年该数据为3次/天,2023年海底捞全年接待超过3.97亿人次顾客,较上年增加43.7%。


而另一方面,据招商证券研报数据,疫情前海底捞单店员工数量为100~120人,经过优化员工结构并提高外包员工数量,到了2022年单店员工数量只有60~80人。


虽然员工成本是得到了控制,但加大了员工们的工作强度,从海底捞离职员工分享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一线员工每日工作时长基本都在10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能达到14个小时。


“早上9点上班,晚上11点甚至更晚下班,中间吃饭只有30分钟时间,日均能走3万步,而且见到客人还必须要打招呼微笑弯腰。”有海底捞的离职员工分享道。


二是薪资没有吸引力,尤其是兼职员工的比例增加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有海底捞的兼职员工吐槽说,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1个小时,但兼职工资只有120元,折算下来每个小时的工资连11元都不到。


员工流动率高,再加上兼职员工比例高,自然会影响服务质量,并且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员工们也很难保持“笑脸”服务,在同时“看台”好几桌的情况下,有时也会难以顾及到每一位顾客的需求。


这就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体验,比如有消费者感受到服务没有以前热情了,服务员们甚至不会及时帮忙收空盘或倒水等。



海底捞之所以不惜牺牲消费者体验,也要降低成本,或许与其客单价降低有关。


财报中提到,海底捞人均消费已经跌破百元,2023年其人均消费为99.1元,海底捞解释称是优惠增加的原因。“最话”注意到,目前海底捞在抖音上团购的人均价格为92元,海底捞外卖的双人餐甚至低至139元。


红餐大数据发布的《火锅品类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市场上人均消费在60元到90元之间的火锅品牌最多,占比43.4%,人均消费在120元以上高端火锅品牌占比不足10%。海底捞所属的人均消费在90元到120元的火锅品牌占比为22.9%。


海底捞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已经被困了许久,其曾尝试“向上突破”,比如去年11月其曾在部分门店取消半分菜的选项,但这种“变相涨价”方式受到消费者们的强烈抵制,海底捞还曾因涨价公开道歉,承认“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定,伤害到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


既然“向上突破”无望,海底捞想扩大营收继续增长,目前看来就只能“向下兼容”。


财报显示,海底捞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都出现下滑,但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下滑速度最慢。在2022年期间,海底捞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还出现上升的情况。


作为火锅赛道唯一的突破千店的品牌,海底捞的扩张机会或许在下沉市场中。在扩张上跌过跟头的海底捞,在把触角伸向下沉市场时选择了更谨慎的方式:加盟。


在早年非常排斥“加盟模式”的海底捞,在今年的3月份向加盟商打开大门,海底捞表示已经成立加盟事业部,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


在海底捞扩张问题上,张勇一直强调难点在于“缺乏合格的人”。


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张勇曾提到,“我们不多开店,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我们每年开多少店,首先是看能训练出多少合格的干部和骨干员工,然后才看手里有多少可开新店的钱”。


张勇曾说,“这么多年我们手里的钱总是绰绰有余。”


而如今看来, 海底捞改变策略,引入加盟模式扩张时更注重的是风险控制。 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提到,海底捞采用的是“类托管的加盟模式”。这种加盟模式,跟普通的加盟模式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海底捞对加盟商的要求较高,加盟对象必须是机构投资者或有经验的企业,而且还必须有地方的物业资源和知识资源;其次,海底捞还将全程负责加盟的门店运营、人事招聘、供应链等日常运营工作。


这就意味着,加盟商通过“资金”或“资源”参与,但不介入门店的具体管理,相当于财务投资者。


这样一来,虽然名为加盟店,但在运营过程中与直营店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把成本分摊给了加盟商。通过开放加盟,海底捞在控制用工成本上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降低原材料及易耗品、房租、水电等成本,给“巨轮”减负。


周兆呈曾提到,海底捞开放加盟虽然不是以下沉市场为目标,但是可能会在加盟过程中自然实现,“考虑到这些地方的市场潜力,以及机构投资或者企业发展的意愿和积极性,我想来自低线城市的申请会比较多。”


但下沉市场对价格更敏感,顾客的支付能力、意愿相对高线城市都要更低,这可能会进一步拖累海底捞的客单价,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火锅市场,为了保持盈利,海底捞可能还得继续降本增效。


经历了2021年“逆风扩张”的巨额亏损,重生归来的海底捞更“珍惜生命”,对于现在的它来说,活下去、赚钱是“第一命题”,虽然这实实在在影响了其“服务标杆”的名号。而这个名号曾是海底捞区别于其他火锅品牌的最重要心智资产——“海底捞”=“好服务”。


如果哪天这个心智资产被挥霍完了,即使有巨额盈利,海底捞还会是原来的海底捞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最话 FunTalk(ID:iFuntalker) ,作者:魏霞,编辑:刘宇翔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