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年度大戏回顾,华润、宝能各怀心事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万科年度大戏回顾,华润、宝能各怀心事

虎嗅注:万科股权之争已持续一年,这场年度大戏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细节?华润和宝能各自有怎样不欲人知的心事?财经网进行了全面盘点,内容如下。


从2015年7月10日宝能第一次举牌算起,万科事件持续已经整整一年;从2015年12月17日王石公开表示不欢迎宝能做第一大股东算起,万科事件变成公众事件已近七个月。七个月来,博弈各方合纵连横,局势发展跌宕起伏,但愈演愈烈的剧情背后,却是万科这家社会公认的好企业一步步走向多输结局的危险趋势。


万科事件不单是明面上的公司控制权之争,不单是控制权之争背后公众热议的情怀与规则之争、资本与管理之争、草根与权贵之争,也不单是过来人眼里的王石懂不懂国情、会不会做人的问题,而是所有上述光谱集合而成的可见光,这光束的颜色,正是目前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向未来规范法治市场经济过渡时的斑驳中间色。


因此,如果博弈各方能够以万科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保护一家公认的样板公司为目标,在法律给定的游戏规则内,冷静、理性、现实地达成妥协,那么万科事件就会作为一个推动中国商业文明进步的案例而被载入史册。否则,各方历时一年的殚精竭虑,搏来的就是又一个“中国特色”下的多输结局。


留给各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看不懂的华润


华润的真实意图是重回万科第一大股东,并且不再继续过去“大股不控股,支持不干预”风格,但它从不明言。


6月17日,万科管理层将3月17日临时股东大会宣布要推进的重组预案提交董事会,该预案的内容是:万科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市地铁集团持有的前海国际100%股权,初步交易价格为456.13亿元,初步确定对价股份的发行价格为每股15.88元,即定价基准日前60个交易日万科股票交易均价的93.61%。


按照上述预案,深圳地铁集团将晋身万科第一大股东,持股约20.65%。相应地,宝能系持股将摊薄至19.27%,华润持股摊薄至12.10%,安邦摊薄至3.61%。


未经王石本人和华润方面证实的消息称,“3·17”之后,王石数次求见华润董事长傅育宁,傅均以“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婉拒,但傅并不拒绝与郁亮沟通。事实上,直到6月16日,也就是董事会投票前一天,华润还在就重组预案跟万科沟通,也并无要投反对票的表态。


但是,6月16日的华润党组会却在更多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推翻了支持重组预案的决定,要求华润派驻万科的三名董事在董事会上投反对票。此时距离万科董事会已不到24小时。


“6·17董事会”的票决结果是,万科董事会11人,华润派驻的3名非执行董事乔世波、魏斌、陈鹰投出反对票,管理层3名执行董事王石、郁亮、王文金(万科CFO)投出赞成票,外部董事孙建一(平安集团副董事长)投出赞成票,3名独立董事华生、海闻、罗君美投出赞成票,独立董事张利平以利益冲突为由回避投票。


华润董事表示,不反对与深圳地铁集团合作,但反对以定向增发万科股份的方式收购其资产,反对理由是:现有股东的权益和每股收益将被稀释摊薄、支付对价过高、土地市场风险正在加大、项目开发前景不明。因此,万科应该用债权融资收购地铁集团资产,或在项目层面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与地铁集团合作。


突然之间,“宝万之争”变成了“华万之争”,然后又变成了华宝联合围攻万科管理层,风云突变的驱动力是什么?华润既然在去年夏秋宝能连续举牌之际历经万科多次求援却无动于衷,看起来是不在乎丢掉第一大股东地位,那为何等到管理层千辛万苦找来白衣骑士后,又如此在乎自己的股权被稀释?


6月24日至27日,万科独立董事、经济学家华生在《上海证券报》以“我为什么不支持大股东意见”为题连发三篇文章,详细披露了“6·17董事会”的过程、质疑了华润和宝能的暧昧、分析了华润在万科事件中的真实意图。


万科事件公开化以后,华润多次迅速公告澄清媒体对自己的报道,但对于华生的上述解释和分析,华润迄今未予回应。


宝能意欲何为


增持万科超过25%的宝能7月7日公告,欢迎并真诚希望万科管理层中优秀者继续留任,自己愿意做万科长期的战略财务投资人


6月26日,宝能以万科第一大股东身份提请万科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罢免王石、郁亮在内的10名万科现任董事、监事的议案。


当日,王石转评一条称其谢幕的朋友圈微信,称“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出场了,就有谢幕的一天。但还不到时候,着啥子鸡(急)嘛”。


硬汉王石斗志犹存,但他显然已为初期低估对手付出惨痛代价。


7月1日,万科董事会否决宝能的罢免议案,华润的三名董事也投票赞同否决。管理层貌似迎来转机,其实主动权仍由宝能掌握。


7月4日,万科股票停牌半年后复牌,出乎此前预料,万科A股价仅两个跌停就见底回弹,期待中的宝能爆仓不仅没有发生,它还继续增持至25%,触发第五次举牌。公开报道还表明,为筹集后续弹药,宝能系企业近来频频发债融资,规模接近300亿元,即使只完成三分之一,也足以令宝能增持到即使深圳地铁进入后自己也仍可保持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


和华润一样,宝能一直没有披露自己在万科事件中的真实意图。7月7日,宝能终于在 “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披露了自己持股万科的意图:做万科长期的战略财务投资人。


一般来讲,投资者分为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根据百度百科和MBA智库的名字解释,战略投资者是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和潜力并愿意按照发行人配售要求与发行人签署战略投资配售协议的法人,是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财务投资者是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的法人。财务投资者通常更注重短期获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兴趣不大。


宝能和华润不同,华润是万科主动引进的大股东,宝能却是不请自来的“敌意收购者”,万科管理层显然不能心存幻想。


事实上,宝能在“报告书”里的说明已经清楚显示,宝能不打算做宁高宁和宋林时代的华润。报告书说:宝能希望通过前期提案以及后继进程,推动万科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合理改组,通过全体股东的充分协商和决策选出能够为公司全体股东负责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推动万科成为真正具有优良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回到依法治理的轨道上来。


报告书还说:宝能尊重且看好万科的管理团队,对万科管理层保留了期待,欢迎并真诚希望管理层中的优秀者继续留任万科。


万科大厦晃动


一旦华润或宝能介入万科管理,万科就不可能还是往日的万科。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事业合伙人制度和项目跟投制度会不会被废除?


华润与宝能来势汹汹,万科股权之争未见明朗。在万科内部,企业运营与人员心态也在最近几个月发生着变化。


6月27日,万科召开年度股东大会,万科总裁郁亮在会上直言,2015年7月以来的万科股权纷争,已经给万科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现在部分已签约的项目出现解约和中止签约,万科管理团队及整个员工队伍也出现一些不稳定情况。


6月30日,部分深圳万科员工走上街头,向深圳市政府请愿。在网上流传的一张《保卫万科请愿书》上,万科人写道:“公司未来在哪里?职工利益谁保障?”


股权之争也开始对万科的投资项目造成影响。一位北京万科的中层管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他在最近两周感觉到合作方意见不一,顾虑重重,信心摇摆。万科历来将投资权限下放地方一线,未来万科易主后,合作方担忧这一机制或遭改变。


一些原定的合作正在发生变化。如合同付款条件遭修改,或合同无故延迟。“签一个合同,本来是六次付款结清,现在合作方要求我们必须前期多付,他们怕之后钱收不回来。还有些合同被搁置了。”上述北京万科人士说。


但另一位深圳万科的中层管理者持相反意见:“是有部分合作方跟我们说拿地合同暂缓,但这是烟雾弹,不足以构成对万科的威胁。”


业主对万科品牌的疑虑也在增加。尤其是已经购买期房的业主,大多担心交房时间无法保证,亦有人对万科未来房屋质量、物业水平可能的下降表示担忧。


人心动荡在万科总部深圳感受最为强烈。万科集团总部职能多为服务型端口,如集团办公室围绕董事长、总裁等高管服务。一位万科员工表示,此后华润可能以央企管理作风,撤换万科高管,随之而来的附属人员调整将不可避免,清理过程或延续2年-3年,循序渐进。这一心理预期加重了万科人心浮动。


已有部分万科高职级人士另作他谋。今年6月,万科原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陈玮离职。


“这些人看似是业务权限变化,实际是慢慢离开。自股权事件开始,陈玮已经在万科内部变动一段时间,最后离职亮相,外界才有所知。他不会是唯一一位。”上述万科员工说。企业大忌是人心溃散。对万科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正令万科员工心态遭受冲击。


多输局面能否避免


如果博弈各方不肯妥协,管理团队集体出走,万科就会伤筋动骨走向平庸。


对一家公司而言,创始人的存在感甚是微妙。此前,关于王石卸任董事长的传言已久,王石去留一度被视为解决本次万科事件的关键。


“王石很率性,他为声名所累,爱惜羽毛,到了这个阶段,似乎所有人都希望他走。其实很早之前他就想过要走,只是到这一步,会走得很难看。他应该也蛮难过。放权十多年,曾表态不再回来做拯救者。但出了股权的事,他还是回来做了很多努力。”一位职位不高但熟悉王石的万科员工说。


万科高层的态度就要坚决得多。一位高管近日向朋友表示:管理层不会出现个别人换掉,其他人留下的可能性;不会有王石换掉,郁亮留下的可能性,也不会有郁亮走了其他高管留下的可能性;要走就是全体离开,这应当是管理层的基本态度。


一旦谈判破裂,就破釜沉舟,集体出走,二次创业,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万科部分管理层人士愿意做这样的准备,甚至有人已开始酝酿新公司的名字。


7月8日,新华社记者分头采访了王石和姚振华,双方观点仍然针锋相对,但也不乏善意释放。



那么,接下来博弈各方的妥协机会,就是谈判调整“6·17董事会”的重组预案,使之在第二次董事会上获批,然后共同促成新重组预案在股东大会通过。股东格局确立之后,各方再充分讨论,形成一个符合股东现状的新董事会,同时保留现管理团队,并尽最大可能保持现企业文化、经营机制、经营风格。


果能如此,万科这辆已然驶到悬崖边缘的豪华房车,就能转危为安,重新驶上阳关大道。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万科年度大戏回顾,华润、宝能各怀心事

随意打赏

万科 宝能 华润王石万科宝能万科华润之争万科华润宝能万科 华润万科宝能系万科宝能华润集团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