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车新势力迎来的不是“黎明”,而是第二次“深夜”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前天,每个月新势力晒成绩的必备节目再次出炉。


中国造车新势力迎来的不是“黎明”,而是第二次“深夜”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其中最“亮眼”的是环比下降了65.5%的蔚来,根据蔚来官方的公告,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线重组升级、新产品上市准备、供应链出现波动导致的产量减少。其他新势力品牌的表现也平平,增幅最大的理想增长了7.82%,首次坐上新势力第一宝座的小鹏环比基本持平,就连第二梯队的“威哪零”也放缓了增速。


但相比每个月初简单统计一次新势力的销量数字、重新排个名,洞察新造车势力更远期的发展趋势显然更有意义。先说个结论—— 中国造车新势力距离想象中的“黎明”仍有相当距离,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正在让这些企业迎来第二次“深夜”。


在上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刚交出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整体乘用车销量中占比超过了20%;同时也提前4年达到了国务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的“2025年新能源车销售占比20%”目标。


在国务院最新的《2030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新能源交通行业的目标再次被调高: 2030年,新能源、清洁动力能源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 看似翻番的目标也并不难完成,若是参考2021年前三个季度新能源市占比上涨了14%的速度,2023年内新能源车就能达到40%。


在行业内外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充满希望的大环境下,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们的看法却跌入了“低谷”,先上市的“蔚小理”们尽管自身销量还在不断上升,股价均较最高峰下跌了超过30%。


让投资者“迷惑”的表象下,是造车新势力们的“新危机”渐进: 随着中国新能源个人消费市场的全面“崛起”,规模体量更大的自主车企们已经开始逐步发力,以凶狠的姿态分走新能源市场份额,变相压缩了新势力们的生长空间以及能够走向成功的时间窗口。


为了活下来、走过黎明前的黑暗、看到明天的太阳,造车新势力必须跑赢这场时间竞赛。


市值的“低谷”对于投资者来说,同样可以是机会,前提是分析清楚造车新势力的成绩以及未来: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造车新势力的优势?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哪些创新?中国整体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走向如何?为什么自主车企在内的主流新能源车企必定会对新势力下手?


本文核心看点:


  1. 造车新势力发展之初因为行业大环境被迫开发个人消费者市场,成为汽车行业中的“
    先行者”;

  2. 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全方位的创新,对整个行业均有所启发;

  3. 在经过早期发展的黄金时间之后,新势力即将迎来既有市场空间和产能的双重“打击”;

  4. 新势力在从“小而美”往“大而全”成长的路上,将会再次经历市场和行业的考验,这个过程中也将决出最后的胜者。


新势力,被迫成为新能源个人消费者时代的“先行者”


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中国整体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持续的“兴盛”,而且是整体市场同比持续下降下的销量数字攀升。


中国造车新势力迎来的不是“黎明”,而是第二次“深夜”

(数据来源:乘联会)


就在上个月,新能源汽车在整体乘用车中的销量占比也就是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 提前4年达到了国务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的“2025年新能源车销售占比20%”目标。


中国造车新势力迎来的不是“黎明”,而是第二次“深夜”

(数据来源:乘联会)


如此里程碑数字的背后,是新能源车企们的销量普遍大涨。相比去年同期,今年1-9月中国销量靠前的新能源车企均取得了销量上的长足进展,最低增幅也有100%,最高甚至超过400%。 新能源车企们“满堂彩”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中个人消费者市场的“崛起”。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