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引火”,特斯拉烧身
一、马斯克,销冠走下神坛
2024 年特斯拉在全球市场遭遇十年来销量首次下滑, 1 月 30 日在发布 2024 年全年业绩时特斯拉试图给外界吃一颗定心丸,宣称“ 2025 年汽车业务将恢复增长”。
不过,现在来看,特斯拉销量下行的势头没有止住,甚至因为公司创始人马斯克的个人行为,反而迎来更多不确定。
2024 全年,特斯拉销量 178.92 万辆,同比下降了 1% 。到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下滑了 13% 。
据外媒报道,一季度,在欧洲电车销量总体上行的市场中,特斯拉在欧洲所有国家 (英国除外) 的销量均出现下滑,整体同比下降 37% 。在德国、法国等重要市场,特斯拉的销量降幅较上一年同期更是达到了 62% 、 41% 。
特斯拉在欧洲卖不动了,背后不仅是更激烈的竞争,也折射出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出现重大转变。
根据 Cox 数据,特斯拉第一季度在美国交付了 12.8 万辆车,同比下降了 8.6% 。
作为特朗普的亲密盟友, 马斯克 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的政治参与,引发连锁反应,拖累特斯拉。从公开示好欧洲 右翼 势力,到美国政府效率改革,一顿操作猛如虎,欧美多地甚至爆发抵制特斯拉的示威活动。
对比来看,中国是特斯拉一季度在全球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13.7 万辆的交付数据,同比增长 3.6% ,创下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单季销量新高。尤其是焕新版Model Y交付后,带来3月销量环比攀升。
马斯克政治野心带来的品牌风险之外, 特斯拉产品矩阵单一,车型老化,出现竞争乏力,也无法给销量增长带来支撑。
在 1 月发布全年业绩时,为了重振销量,特斯拉称今年上半年,将有更多“经济适用型”车型上市,也就是将推出更便宜的车,同时在自动驾驶上取得显著进步。
不过,特斯拉的智驾能力目前尚未在其他市场转为推动销量的催化剂。今年 2 月,特斯拉不完全体 FSD 入华,表现不及预期。不少分析认为,因为中国的交通情况比美国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教。同时,在中国车企们将智驾卷成标配的背景下,特斯拉 FSD 的收费并不便宜,这也形成一定阻碍。而 FSD 想要进入监管法规更为严格的欧洲,还在等待批准。
随着关税环境的变化, 特斯拉 的全球供应链采购成本将会有所增加,低价政策也面临更多的冲击。目前来看,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供应链本土化程度高,主要供应中国和欧洲,在本轮关税变动中受影响不大。
不过,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主要由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和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厂组装生产,零部件来自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据外媒报道,一辆 Cyber truck 有超过 1300 个锂离子电池单元组件,而这些一定程度上需要从中国进口。美国筑起贸易高墙,最终会反映到特斯拉美国工厂的造价里。
二、花钱买关税“背刺”
在 1 月底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首席财务官对分析师表示:“关于关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多年来,特斯拉一直在每个市场本地化供应链,但仍然非常依赖来自全球的零部件来支持所有业务。因此, “很可能实施的关税将对特斯拉的业务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现实的风暴来得更猛烈。
目前,特朗普在其第二个美国总统任期,对中国施加新关税累计达到 145% ,自 4 月 10 日开始生效,这包括 20% 的芬太尼关税和 125% 的对等关税。中国也对美国商品征收 125% 的关税回击。
尽管特朗普针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在上周又获得了 90 天豁免期,但是特朗普 4 月 3 日对进口汽车实施的 25% 关税,以及定于 5 月 3 日开始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相同税率的关税,并没有取消。
美国一家汽车智库分析认为,仅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成本就将增加 1077 亿美元。
在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股市大跌后,马斯克一改往日沉默态度,公开抨击特朗普政府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并呼吁建立更自由的全球贸易环境。
对于美国汽车行业来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削弱美国汽车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尤其是特斯拉,涉及的汽车零部件分散在全球,部分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进口,供应链公司的成本攀升,特斯拉也避免不了承担相应代价。这也会打乱今年特斯拉的 “经济适用型”车型的销量计划。
此前 “晚点”报道,特斯拉北美目前仍直接向中国进口锂电池、锂电池材料、压铸件、内饰件等核心汽车零部件,特斯拉短期内无法在美国找到同时满足产能、质量、效率要求的备选供应商。
实际上, 2024 年财报中, 特斯拉的毛利率下滑严重 。 2024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为 16.3% ,环比下滑了 3.5 个百分点。 2024 年前三个季度,特斯拉毛利率分别为 17.4% 、 18% 、 19.8% ,四季度是过去一年季度里的最低点。
2024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总营收为 257.0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 ;净利润为 23.17 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了 71% 。特斯拉核心的汽车业务,同一时期营收为 197.98 亿美元,同比下降 8% 。
加征关税落地,特斯拉关键零部件成本上升,进而将压力传导至特斯拉的毛利率。如果特斯拉通过涨价的策略提高售价转嫁成本,或将进一步影响其销量;如果放弃涨价,则有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应对关税政策的最优解,只能加速美国工厂的供应链本土化,在美国建立电池工厂或其他零部件设施工厂,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但短期来看,工厂建设也需要公司投入时间、资金等。
特斯拉的困境 , 折射出 了 全球产业链的矛盾, 无论特斯拉过去对 极致效率的供应链 控制得多么出色, 在政治风险 面 前不堪一击 。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马斯克持续深入在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参与,有可能引发其他地区消费者更倾向支持本土品牌,这对特斯拉将带来更大的打击。如果不及时扭转局面,马斯克很快将与首富无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豹变 ,作者:朱晓宇,编辑:邢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