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甄科学,头图来自:《超体》
有多少次你想记住一些重要的事情,却感觉它溜走了?
有多少次你想说一个名词,却话在嘴边说不出来?
我们的大脑确实会卡壳。
第二大脑是最好理解的高科技乌托邦。有个叫“建立你的第二大脑”的网站,说出了所有人对第二大脑的期待:
在几秒钟内找到你过去学过、接触过或想过的任何内容;
组织你的知识和思维逻辑,让它评论新的事件,产生新的想法、写项目建议书和演讲PPT;
你的嘴替,按你的想法说话,高效交流、社交、相亲;
替你做你会做的事情,且重复快速地做;
花更少的时间处理已知的事情,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创新的事情。
有了第二大脑,就可以有第三大脑,可以做3份截然不同的工作,赚3份工作的钱。
这些愿景和“躺赚”一样,非常美好。
在很长一段时间,第二大脑还是乌托邦。现在,科技进步让第二大脑从乌托邦逐渐变成现实。
本文想探讨这些技术路径,并谈谈他们的现实商业意义。
1
ChatGPT横空出世后,最可行的技术路径是AI。
第二大脑也是AI领域最热的话题。
自然语言模型让机器能够高效理解人类语言。只要能是语言表达的东西,都可以让计算机理解并变成第二大脑的知识。大语言模型解决了知识输入和输出的问题。
你可以把你的所有经历和想法,输入一个数据库,包括你喜欢看的电影、你读的书、你爱吃的火锅底料、你写的文章、你的工作经历。这个数据库加上大模型的搜索、推理和泛化能力,一个你的第二大脑,就可以用聊天机器人的方式呈现。
任何人都可以和这个与你有相同记忆的机器人聊天,跟真正的你一起分享知识,极其相似。你也可以用这个机器人存储的个人记忆,创造新的东西。有多个AI项目都在做这样的事情。
第二个技术路径是脑机接口 。AI第二大脑的最关键和最难的一步,是要把第一大脑的信息,数字化后成硅基智能可以理解的比特字符串。实现这一过程的最高效的技术路径,应该是直接把大脑的信息,不通过语言,高速传输给计算机。就像U盘和AirDrop一样。
现在,一个大猩猩可以用大脑来直接控制打砖块游戏。脑机接口把大脑转化为了机器可以理解的语言。然而,按目前的技术进展,要把人的记忆一键传输给计算机,还遥遥无期。
OpenAI的创始人Altman最近在北京智源AI大会上说,弄清楚计算机神经网络比弄清楚人脑容易多了。人对大脑各部分功能的理解,大脑机制的理解,是对所有身体器官理解中最少的。
在心脏,每个心室和心房,他们的功能、生理机制,现代医学搞得很清楚。起搏器可以让心脏重生,人工心脏可以模拟完整心脏的功能。程序可以追溯每一个AI神经网络的工作步骤,但不管是CT、MR还是立体脑电图,都没有高效的手段归因大脑深层的活动。物理上构造的第二大脑,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可行性。
第三个技术路径比较特别 。最近看了一部科幻片叫《超体》,英文名叫《Lucy》,让我思考另外一种可能性。
《超体》里提到了一个未经验证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大脑利用率只有10%。大脑里有千亿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就像闲置的算力,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人的大脑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人类可以获得不可想象的超智能和超能力。
比如,海豚是一种大脑利用率达到20%的动物。因为超高的大脑利用率,海豚才发展出了声呐系统。声呐可以理解为大脑认知外部世界的手段。在科幻小说里,当人的大脑利用率达到30%以后,人发展出额外的感知手段,比如说大脑和无线电直接通讯。
一开始我认为这是纯虚幻而非科幻,但仔细想来,并非如此。原始人类,不能想象出我们发展出的语言系统。鱼理解不了我们细腻的触觉,我们也不能想象电鳗进化出的放电能力。电鳗还能控制放电的电压。既然生物能产生出放电能力,为什么不能产生和无线电波直接通讯的能力呢?
生物可以发展出任何奇怪的东西。生物的潜能让我思考,碳基智能并不一定在所有层面都比硅基智能差。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抛弃肉身,向计算机跪舔?
所以,第三个技术路径是从生物上,而不是借助电脑来提高大脑的能力,让第一大脑比现有的大脑产生指数级别的进化。
2
第三个路径是一个让我大吃一惊的想法。
我也投资生物科技项目,生物科技在近些年遇到了瓶颈,突破性技术进展缓慢。6-7年前被视为改变世界的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等均无法突破。
渴望治愈癌症的神药Cart-t在治疗实体瘤上进展缓慢;
生物机器人mRNA在新冠之外的其他适应症上没有大突破;
老年痴呆的机理仍旧不明,没有好的药物。
如果连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都束手无策,则不能奢望通过生物科技提高人类智能。
但从另外的角度,科学的发展,确实如《三体》所述,不是线性的而是意外爆炸。如果ChatGPT是意料之外的暴力算法的胜利,会不会在明天,也突然发现一种化合物或蛋白质,能让人类智能突飞猛进呢?
《超体》里提到了一种叫CPH4的化合物,主人公服用后,达到了大脑利用率100%的超级智能。这种虚幻的化合物号称在人类怀孕6周的时候,母亲只要分泌微小剂量,就可以让胚胎快速发育。
我搜索了这种化合物,除了借着《超体》电影卖假药之外,没有关于CPH4的科学研究文章。倒是另一个获批的药物莫达非尼,进入了我的视野。莫达非尼在中国是受严格控制的神经药物,它被美国FDA批准治疗过度嗜睡症。
近30年来,很多研究表明,莫达非尼可以用于增强认知和学习能力。更有甚者,把它当作“聪明药”,据说英国大学名校中有1/4的学生用它提高学习成绩。
有媒体报道称,研究表明, 莫达非尼能显著增强大脑神经活性和人体机能,并增强记忆力和意志力,且有振奋精神和改善情绪、感觉、思维与情感等作用,甚至可以保持72小时连续工作不休息,而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判断力不减,还能从生理上有效抑制恐惧感的产生。
72小时连续工作、头脑清醒、判断力不减,似乎预示了通过生物手段提高大脑能力的可行性。
尽管我无法核实这些媒体报道的严谨程度,却让我对人类在和AI战斗中必输的观点,有了不同的看法。机器擅长记忆、搜索、计算,ChatGPT让人看到了机器在理解、推理、解决问题上的潜力。人类大脑也是神经网络。OpenAI这样一个偶然诞生的公司,偶然地让机器学习人类大脑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化。从此种意义上说,机器模仿了人的技能。
反过来,如果人能更好使用AI,人类智能也将突飞猛进。
3
所以, 第二大脑并非需要完全意义上的大脑 ,能做出简版的第二大脑,在商业上和科学上都有巨大价值,第二大脑的现实意义变成了下面两个层面——
1. 用AI工具提高知识管理和人类学习速度。 这是很多公司在努力的方向。本文开头描写的场景,AI很快会做得越来越好,会有商业公司在这方面获得成功。
2. 用AI提高科研的速度,也就是很多科研机构在倡导的AI for science。 这将从各个学科产生突变,加速人类智力进化。
AI for Science的典型是AlphaFold。AlphaFold的核心是用AI技术来预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AlphaFold的开发团队是战胜围棋冠军李世石的AI团队。
我一直不明白这些玩转下棋的人本可以拿下棋的技术去搞量化投资、搞解决问题型AI,以便赚更多钱,他们为什么要做蛋白质结构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相信AI大神们在用AI战胜围棋冠军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人类大脑的可怕神奇之处。AI用耗电量超人的庞大计算机,好不容易战胜了靠三两米饭就能养活的2斤重的大脑。
人的机能受各种蛋白质控制,研究人类大脑之谜的开关就在蛋白质的功能。如果用AI破解了人类蛋白质结构之谜,快速开发各种药物,就像莫达非尼一样的更神奇药物,就有可能激发最强大脑,实现进化意义上的突破。
遗憾的是,市场化风险投资基金,不会投如此长线的技术。 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于2016年启动,到现在才获批开始第一例临床试验。用7年才能开始临床试验,再用5年,可能只验证了安全性。12年过去后,看不到任何商业化前景。期限再长的风险投资基金,都无法承受这样的岁月。
从0到1的创新,要么政府投入、科研机构投入,要么有钱人靠兴趣和慈善投入,再无它途径。
而在用AI工具提高知识管理和人类学习速度上,倒是可以有短平快的商业产品落地。
回到文章开头,回忆一下第二大脑的可能功能。
如果你是用户,你觉得哪些刚需程度最强,对你最重要呢?如果你是创业者,你想针对什么群体开发怎样的差异化产品呢?
这是产品经理考虑的问题。
微信之父张晓龙说:孙子兵法讲,行军打仗应该要“其徐如林,其疾如风”。 做产品也是这样,没有想清楚,那不如什么都不做。
如果第二大脑只是做简单的知识管理工具,第二大脑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将极其激烈,也很难找到真正能够爆款的产品点。还会面临Notion、有道、印象笔记这种传统知识管理玩家的竞争。
能做成第二大脑的公司,不仅是熟练运用大模型的专家,也要研发训练个人小规模数据的高效、快速方法,然后快速迭代产品。
AI领域创业的艰辛在于,AI本身极大降低了开发产品的门槛。现在,用别人APP的截屏,就能用AI瞬间做出同样APP网站,也有强大的AI后端代码工具。一个人两周就可以开发出一个完整的单场景应用产品。
混战之下,快就是慢,没有颠覆性产品体验的公司,终将死在路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物科技和AI,一个慢、一个快,它们在不同维度上的竞争将一直持续。
改造自己和借力工具,是肉身人类的优点。不管谁,不管是智商90还是130,都将有机会获得一个超过自己水平的第二大脑做助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