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中的小林制药:去年纯利润近10亿元,曾是中国消费者必买品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被怀疑与日本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有关的死亡病例,已经增加至5人,而相关住院人数经调整达到114人。


在事件发酵的一周内,小林制药先后公开致歉、尝试召回所有涉事保健品,劝诫消费者停止购买,客服中心甚至承诺可以给担心风险的用户报销检查费用。


在问题处理态度上,小林制药似乎拿出了不少诚意,但风波还远远未结束。


风波甚至震动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他敦促小林制药尽快查明原因,并表示政府考虑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情再发生。


直到3月29日,该公司仍然表示“尚未发现服用该公司保健品的使用者死亡的原因”。据日本卫生部统计,该公司已收到约12000份与涉事保健品相关的健康问题报告。


最终,小林制药决定对含有红曲成分的3款产品进行召回,并呼吁消费者立即停止服用这些产品。外界质疑该产品的隐患源自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原料,而获得过这批原材料有200多家公司,相关产品全部召回几乎不可能。


日本厚劳省大臣武见敬三透露,截至28日,召回产品“红麹胆固醇颗粒”已回收4350袋,召回率仅为0.4%,其他2种产品的回收数量为零。


相比之下,国内的消费者和代购们受到的影响似乎有限,更多是后怕。


“还好已经不买了”


据富士电视台报道,一名45岁日本男子自今年1月起,天天服用小林制药的红麹胆固醇颗粒,但在3个月后却被医生告知肾脏出了问题,“肾功能下降至与80岁老人一样”。


日媒《NNN》采访到的一名30多岁的男子也表示,他在1个月前开始服用涉事保健品,但感觉身体“莫名地沉重”,还频繁起夜去厕所。


类似的事例已经在日本社交媒体上疯传,引起不少恐慌。


由于小林制药召回的产品并没有在中国大陆官方渠道销售,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受影响的病例。


曾经用过小林制药退热贴的宝妈谢雨表示,几年前就不再给孩子用小林制药乃至日本的感冒药,而如今自己家中来自小林制药的唯一产品,是除臭剂。


谢雨对小林制药乃至日本药品的改观,来自于几年前医生朋友的建议。对方曾表示,尽可能少用那些被互联网热捧的日本退烧药和感冒药,那些药物的功效,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有效成分剂量的过量添加,不适合儿童使用。


“医生这么说,我就不敢给小孩用了,还好已经不买了。”谢雨表示。


事实上,小林制药虽然名字里包含“制药”,但却并不是因为药品出名。


在小林制药的淘宝和京东旗舰店上,按销量排行,最畅销的几款产品也是除臭剂、小儿去热贴和暖宝宝,其官网上的旗舰产品也主要是这些日用品。


小林制药前社长、被誉为“日本商界传奇”的小林一雅在其分享经营秘诀的《小池大鱼》一书中曾表示,公司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放弃了与医药大企业在医药产品上的竞争,转而追求做小众需求中的爆款。比如把膏药做成液体的“安美露”,把创可贴也做成液体的小林液体创可贴。


2016年,小林制药的消臭元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液体芳香除臭剂,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


但面向大众市场的保健品一旦存在风险,比小众日用品的影响更大。


护士嘉欣在怀孕期间脱发,在焦虑中被朋友圈的代购推荐了小林制药的鱼油。


她表示,“吃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错,还曾展示给家里人看这个进口药的疗效。”但在与母亲和同事争论后,她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当初也没有深究其成分和来源,现在想来有些后怕。


肆意扩张


2015年,一则“赴日必买12种神药”的清单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被疯传,其中包含安美露、液体创可贴等五种小林制药产品。


社交媒体的红利给小林制药带来了切实的利益,该公司在这一年被日本资本市场评为“入境消费品牌”,同年小林制药的股价增长了40%。


这种增长差点止步于2020年,赴日游客的骤减让小林加快了电商渠道的建立,最终成功延续了其连续26个财年的利润增长。


该公司的2023财年显示,小林制药的全年销售额为1734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82.7亿元) ,纯利润为203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9.7亿元) 。小林制药还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扩大要到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


如今,小林制药已经将销售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产品也逐渐消失在代购圈。


时代周报记者咨询多名日本代购人士获悉,自从小林制药在中国主流电商平台开设官方销售渠道以来,其产品在代购渠道的流通出现明显下降。


做了7年日本代购的遥遥表示,“五、六年前还有人会找我买小林的除臭剂和退热贴,现在消费者最喜欢的是某品牌的维生素、润喉糖和膏药。至于出事的那三款产品,属于保健食品,可能比较难过国内审批,所以没有上架。”


已经在日用品领域站稳脚跟的百年企业小林制药,如今却在保健品上翻了车,这与日本保健品行业监管标准的放开密切相关。


作为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为提振增长乏力的日本经济,日本消费厅在2015年推出了一个新的保健食品门类,命名为功能性标示食品 (FFC) ——正是小林制药涉事三款产品所属的门类。


政策的推出确实刺激了日本健康食品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却也让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和此前保健食品的审批标准相比,FFC食品无需行政审批和强制临床试验,仅需企业进行单方面申报信息,审批后即可上市售卖。所谓的审批流程还不包括对产品安全性的严格验证,这部分“由经营者负责”。


新标准出台后,大量企业涌入这个行业。据日本市场研究公司Fuji Keiza发布的数据,2022年日本FFC市场估值为5462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260.6亿元) ,同比增长24%。


行业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的乱象,海量号称降血糖、减肥、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的FFC食品申请上市。尽管日本消费厅表示,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最终能够获批上市,2015年新标准推出至今日本只有6800多种FFC食品,但制度的漏洞还是时有出现。


在小林制药风波之前,2023年一家名为“樱花森林”的日本品牌推出了两款声称“能显著降低血压”的FFC食品被消费者举报,最终在日本消费厅的调查后被下架。


小林制药风波发生后,日本立宪民主党议员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质疑岸田文雄,“安倍政府时代将保健食品当做商机,推行宽松政策。现在死亡人数越来越多,政府是不是应该立即采取收紧监管?”


当地时间3月29日,日本厚劳省和消费者厅建立了对策小组,前往小林制药在大阪的总部进行调查。


但对于其他生产FFC食品的企业,日本消费厅无法全部调查,只能依赖这些背负着消费者健康的企业们,期待他们能够在利润面前坚守道德。


日本消费厅秘书长荒井丰表示,已向1700家申报FFC食品的公司发送了一份调查问卷,要求这些企业自己申报产品是否对健康造成任何危害,以及企业是否有系统性收集健康危害的信息。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 ,作者:刘 沐轩,编辑:梁励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