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嗅评:滥用微博营销必降低微博用户活跃度,这是杀鸡取卵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今日嗅评:滥用微博营销必降低微博用户活跃度,这是杀鸡取卵
新浪微博与淘宝要真的“合体”了……
据@亿邦动力网 ,淘宝和新浪微博将联手合作推出战略级产品“微博淘宝版”,目前正在封闭测试中。淘宝商家通过绑定开通微博淘宝版,可在旺铺后台进行相关操作,在新浪微博的前台展示相关内容……

hunter
1、微博是媒体,不是社交产品,因此所有依赖用户口碑相传的营销其实都不适用于微博;
2、微博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产品,微信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微信的商业模式不适用于微博;
3、微博的自媒体特性注定了微博用户的洁癖,我的地盘我作主;
4、微博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阿里浪必须明白这一点;
5、滥用微博营销必降低微博用户活跃度,这种拉郎配其实是杀鸡取卵;

sososo新浪微博这么做是在透支用户。微博如此商业化,必然加大微博的媒体化、营销化氛围和权重,这样就会把很大一部分自然用户和大黄V给逼走。接下来是不是还要搞社会化购物啊。 用户都打完了,你还搞个屁啊。 这到底是阿里投资新浪微博,还是要消化掉新浪微博啊。

中国660个地级市,就会有660个O2O地头蛇
钱钰投稿:19楼、化龙巷、小鱼网,得意生活、西子湖畔、在当地城市都是绝对垄断地位的生活服务平台。中国660个地级城市,就会有660个这样的网站存在。随着O2O发展,它们会越来越体现“接地气”的优势,体现出本地O2O王者的气质

望长宇本地网站,应该是指论坛、媒体类网站,搞O2O的确有优势基础:本地较大的用户量、能够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与用户有共同的话题和情感、熟悉当地商业业态和地理环境等等。

但本地网站基本上都是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网站,其拥有的优势基础使他们胃口极大,巨大的商业想象空间可能使他们不会专注做个本地大众点评网、不会专注做个当地旅游服务网站等等。不专注会极大降低了成功的可能,多个项目运作是非常吃力的。

天猫“二选一”不过是京东放的烟雾弹
aitike投稿:京东如果真想做平台的话,就应该真正的替卖家着想,努力提高卖家的流量和销量,以及减少卖家的回款周期,并整肃平台上未经授权的卖家…

一颗不拘的心我觉得确实有“二选一”相关的事存在,有没有也不重要,商家都是一个德性的,公共手段大家都是一个样的,谁也高尚不到哪里去。阿里现在没黑下谁,是因为位居第一,找后面的比较说事利益不大或是现在没合适的机会与活动。京东的很多第三方卖家跟天猫都是同个卖家,难道京东卖假天猫就卖真了?作为消费者,在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哪个商城价格便宜、物流、售后好,我就哪里买,当然价格是个人最看重的。

互联网教育:玩法与困境
明道砺剑投稿:从创业者到大公司都在探索在线教育。本文将当前的主流玩法一一梳理。总的来说,当前在线教育产品,基本只做到了“互联网+教育”,或者“互联网×教育”,未来更具颠覆性的产品应该是“互联网÷教育”,即用互联网解构传统学习模式与教育体制
【互联网让未来教育会发生哪些变革?】1.“授课”模式被消灭;2.教育的本质是服务;3.教育平台的本质是社交?4.“在线教育”概念不再被提起;5.个性化学习出现;6.优质教育资源平等共享;7.4A学习模式的到来;8.教育娱乐化;9.在线教育实现社会认证;10.在线教育借鉴在线酒店模式。

森歌巴乐很全面的概括,尤其是将问答、百科这样的泛学习内容涵盖其中,不单单着眼于那些口头喊着“教育”旗号的公司,涉及了更多贯穿在广义用户学习行为之中的产品,非常认同。不过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过于执着于“分类”,除了像拓词、扇贝这样极其细分的工具类,大多数稍大一点的项目都是兼具几个“模式”属性的,相互间揉得很紧,很多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算是哪种“模式”,只是摸索前行,往往走着走着就变向了。另外,关于阿里和腾讯系产品在教育链条诸多环节上的衍生应用,还可有更深入的探讨,比如诸多大小网校越来越火的淘宝旗舰店、诸多大小机构越来越多地将微信应用于教务乃至教学流程中…… 
教育也好、培训也好、学习也好(这三个不同的概念),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就像现实中不一定要大张旗鼓搞个教育园区才能创建学校一样(相反,很多大学城规划得很美,最终却成了死城)。除了针对“认知”与“习得”行为本身的体验和效果优化项目值得垂直深入以外,其它诸如“课程”电商、“培训”营销、“学员”社交……等环节,恐怕真的不再需要那么多那么多自诩为专门“为教育而生”的东西了。

Popper文章本身说得比较泛泛,每一点都想谈到,每一点都没有深入,个人谈谈最后一点的体会:
互联网对教育的重新结构,现行的教育(K12为代表),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精细化的操作流程,以作业反馈系统为核心,通过教学-反馈-评价-再教学的循环模式,能对学生学习的进程,进行非常细致的辅导和修正,但是这一过程严重依赖于作业反馈的精准程度和教师的经验,在可复制性和稳定程度上堪忧。所以依赖于大规模行为统计的学习反馈数据是互联网可以重构教育的重要支点。如果统计结果可以取代个体经验(一个是时间上的累积,一个是数量上的累积),那么教育服务对于名师的依赖就会大大的降低,对于反馈系统的研究就能前延,进入到教学设计的环节。
只有让互联网教育交出更具学习效果的实验数据,才能扭转公众对互联网教育的不信任感,这个时候,才能谈到重构教育模式——目前看来,还很远,很多投身互联网教育的人士,还没有走到全力重视学习效果这一步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