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创业】乐驾车萝卜:给汽车配个智能盒子
马斌斌算是中国互联网的老兵了,拥有17年互联网从业经验的他曾就职于搜狐、雅虎、腾讯,创业前最后的职位是高德地图公司VP,负责核心产品的高德地图。14年的10月马斌斌辞职了成立了乐驾科技有限公司,拉上了一票联想、小米、华为的工程师研发了一款叫做乐驾车萝卜的产品。
什么是乐驾车萝卜
要说车萝卜这个产品,就要先提到去年曾在众筹舞台上大红大紫的Navdy——车载HUD(抬头显示)设备。Navdy在众筹阶段就接到240万美金的订单,紧接着融资650万美元,今年4月A轮更是获得了2000万美金的投资,对于一款尚未面世的产品而言已属超高估值。如 概念视频 所示,驾驶员可以通过该设备进行导航、语言控制以及电话接拨等功能,有效地减低了驾驶员低头看手机的几率。
汽车驾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景,时速70公里行驶的汽车一秒就能行驶出近20米,因此需要时刻保持高注意力以保证驾驶安全。车载导航最理想的状态便是在不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下,让驾驶员能获取所需的信息。而HUD的设备利用微型投影设备通过透明屏将需要投映出的信息投射在挡风玻璃以外(镜面成像原理),使得司机在驾驶时可以在看清前方道路的同时也能获取所需的行车以及导航信息。
乐驾车萝卜的诞生就是受Navdy的启发,马斌斌交流时也并不掩饰的说过要做中国版的Navdy。但是比较有趣的是,Navdy受困于团队不稳定以及供应链整合困难,直至现在仍未有量产机型发布。而乐驾竟然抢先一步,将要比Navdy更早推出。
语音交互是核心技术门槛
从早年的军事领域应用算起,HUD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并且技术较为成熟了,但由于成本高昂,仅在少量高端车型上被采用。当虎嗅君问起该车萝卜的核心的技术壁垒是什么时,马斌斌告诉虎嗅君最大的门槛在于语音交互。
与通用场景相比,车场景中有特定的杂音例如风声、路噪、音乐、副驾驶对话等需要进行过滤。根据马斌斌的介绍,乐驾的合作伙伴是国内老牌语音技术方案商思必驰,针对车载场景做了许多定制开发,车场景中的语言识别准确度高于国内其他方案商。为了证明这点,马斌斌也专门播放了一段语音识别测试的对比录像。根据视频展示的效果来看,与几款主流的通用场景语言识别软件相比,乐驾采用的方案在识别的速度与准确度上都有较大的领先。
虎嗅君看见的是第二版的原型,这款HUD设备总体感觉得比较小巧,用于成像的亚克力板有一定的弧度,使得成像放大了不少更易于观察。虎嗅君现场体验发现成像亮度和面积大小都不错,盒子下方的站脚设计也看上去较为可靠。但由于尚未进行路测,因此对实际的稳定性以及在太阳暴晒下散热能力尚未知。
乐驾的商业化路径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亿辆,并且以每年两千万的速度进行递增,其中绝大多数车辆都属于非智能汽车,并且更新周期长达8-10马斌斌想把通过把汽车连接上这个盒子将普通汽车瞬间升级成为智能汽车。
“小米和乐视当年做电视盒子的时,中国绝大多数电视都不是智能电视。电视盒子用了一个很低的成本,把非智能电视转化成了智能电视,而汽车的更新周期比电视更久,不用换车就变成智能汽车。”
但由于汽车后装市场有着近乎无法克服的安装的适应性问题,因此汽车后装产品的前装化趋势不可逆转。乐驾也着眼未来,做了三个阶段的商业划分:
阶段一:推出车萝卜解决用户需求,用APP快速获取轻量用户,并从中提炼出重度用户。
阶段二:封装ROM,进入前装市场。
阶段三:建立车联网生态系统。
虎嗅君与马斌斌就这几个阶段进行了一番讨论,虎嗅君认为上述阶段将会出现不同的瓶颈需要突破:
阶段一:硬件生产的初始投入过高,需要快速销售以摊销成本。
阶段二:与车厂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
阶段三由于需要较长的积累,因此暂不讨论。乐驾可能遇见的最大的困难可能在于实现阶段一向阶段二的跨越。有实力的汽车厂商出于安全的考虑,习惯于自成体系、研发完整的应用体验。因此为了说服厂商能够让产品前置化,乐驾需要获得足够好的口碑以及相当的客户数量。在设计与交互等传统厂商薄弱环节进行突破,依靠爆款的成功倒逼车厂合作。
为创业放弃很多,我们没有大公司病
虎嗅曾发表过一篇关于 高管辞职创业可能踩坑的文章 ,虎嗅君与马斌斌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交流。他表示:
“因为整个流程和工作方式都会发生极大的改变,所以有些大公司高管创业会不适应。但我之前曾有5年的创业经验,对小公司运作的困难太了解了。我没有大公司的心态,定好目标往前冲,以一种创业心态去做事情,给伙伴足够多的空间。每天的考核不是几点到几点走,而是能不能做好事情,遇见问题能推动解决问题。”
“创业心态就是自己的孩子缺营养、需要照顾,大家都不可能坐视不管。”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乐驾已获得启迪创投数千万人民币A轮投资。乐驾产品也已于近期在京东众筹上线,可点击 购买链接 。
虎嗅注: “乐驾车萝卜”为虎嗅6月举办的topday路演活动展示项目。同为创业公司也想求报道, 请猛戳这里 。只要你们对产业正在产生影响、或未来可能有颠覆效应,就都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无论大小。